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记会员企业浙江普农家电有限公司改革开放40年变迁
发布时间:2019-02-20 10:38:18
|
作者: 毛朝阳
民建会员蒋文标是浙江普农家电有限公司董事长。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他从一家事业单位辞职下海经商,将一间小店面发展到拥有600多名员工、拥有6亿资产、衢州市6家连锁店的品牌企业,他本人也先后当选为浙江省政协委员,衢州市人大常委委员、衢州市政协常委和衢州市工商联主席。
改革开放40年,他经历了风风雨雨。有创业的艰辛泪水,也有创业成功的喜悦。可以说,他及他所创办的浙江普农家电有限公司,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40年历程,也享受了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
营商环境变化,折射出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1978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祖国大地。下海经商成为当时最为时髦的时代词汇。
时年21岁,大专毕业而又年轻气盛的蒋文标也被改革开放的浪潮卷进了“下海”浪潮中。
蒋文标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兰溪市广电局工作。工作很轻闲,收入又不错,是一份让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在兰溪还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朋友。
“怎么要辞掉机关单位工作,下海经商?不同意!” 蒋文标提出这一想法时,立即遭到父母亲及女朋友家人的强烈反对!
后来,在女朋友施芹的帮力下,他终于说服了家人。
下海后,是南下广州深圳,还是北上北京上海?年轻的蒋文标一时没有了主意。因为囊中羞涩的他,实在没有多少钱,让他来回折腾。
“那就到衢州去吧!衢州历史上就是有名的商埠,离兰溪又近。创业成本低一点。”蒋文标的父亲对他说。蒋文标也听从了父亲的建议。这年的秋天,蒋文标怀揣着千把元钱和年轻人的梦想,带着两名徒弟,沿兰溪江西行,来到了衢州。
衢州的店面租金相对便宜,行业间的竞争也相对弱一点。蒋文标认为是“一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当时,蒋文标自己尚没有能力租赁一间店面自己经营。恰逢衢州市一家五交化公司开张,缺少维修技工,蒋文标毛遂自荐到该公司既搞维修,还兼带销售。一个月工资五六百元钱。
有心的蒋文标在最初打工的10个月时间内,一面打工,一面打探市场的行情。10个月打工,他省吃俭用,终于有了七、八千元的积蓄。这也是他下海后淘的第一桶金。后来,蒋文标用打工攒来的钱,在衢州坊门街租用了二间不足30平方米的旧店面,连蒋文标本人在内,总共才4个人。普农家电在风雨飘摇中开张了。
当笔者问蒋文标当初为何将店面取名“普农”时,蒋文标回答说“普农”意为普及农村,惠及农民的意思。因为改革开放农村农民也是最大的受益者。通过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广阔的农村是个潜在的家电大市场。后来,普农公司的发展壮大,印证了蒋文标的判断。
那时,蒋文标每天都要到杭州进购家电配件,别说自己有车,就是雇一辆车也不敢奢望。当时,衢州到杭州的路况很差,晴天灰尘弥漫,雨天泥浆四溅。坐一趟车要10多个小时。蒋文标是头天一早去杭州,晚上找个最便宜的旅馆凑合一夜。次日上午到市场进配件,下午带着配件到出城路口拦衢州方向的车。有时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往往回到了衢州,天已大亮。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普农公司两位“元老”级的人物吴庆福和蒋有钦至今还记得,创业时艰苦的情景。有一年,他俩到广州进货。俩人买了火车票,却上不了火车。
那时,全国各地的人都赶往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去打工“淘金”。火车实在太挤了,俩人硬是从窗口爬上了列车。30多个小时的颠簸,不要说坐,站也是见缝插针,更不要说要去上厕所了。因为连厕所里也挤满了人。到了广州,俩人的双脚,肿得像个大萝卜……
如今,这进货的故事早已成为历史。交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流业也相当的发达。要进什么电器产品,只要鼠标点点,高速发达的物流业会将您所需的电器产品送到店门口。而且,出门也不用带现金,带上信用卡,或二维码扫一扫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既安全又方便。
“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大变化!”蒋文标深有感触地说。
商品的变化,折射出老百姓幸福感的增强
创业之初,由于商品相当匮乏,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普农公司经销的商品以低档家电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家电品牌的需求感加强,普农公司迅速调整了销售策略,即实施名牌战略来抢占市场份额。
四十年前,电视和冰箱还是一种奢侈品,得凭票供应。在单位里先登记,后排队等号。好不容易买到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举家欢庆,隔壁邻居也会前来蹭电视看。“如今,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非常之快,让柜台许多营业员都感到有点不适应”。普农公司数码部经理傅新旺十分感慨地说。
数码产品日新月异,得先把自己的知识跟上。傅新旺天天站在柜台旁,日积月累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好为顾客更好的服务。他还依稀记得,自己买的第一台数码相机,还是通过老总批准分期付款得到的。他摆弄起数码相机,对照使用说明书,竟然装拆起来。他从数码的世界中学会了“游泳”,从数码世界中得到了乐趣。
“数码产品更新换代太快了!”一只MP3,刚问世时,大家感到惊奇,要卖到几百元,但现在已经大众化,只要几十元。MP3方兴未艾,MP4接踵而来,数码相机、摄像机令人目不暇接,其身份也像变戏法一样。数码世界新动向,成了他最关心的问题。什么产品好卖,什么产品最近要掉价,怎样降低库存,哪个新产品将问世,他成了收集数码产品的“情报专家”,及时向采购部提供,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普农商场数码产品只有区区70平方米,但庙小乾坤大,一年做1200余万元的营业额。
商品品种的多样化和消费者对商品品牌的追求,折射出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用文化管理企业,民营企业家在商海搏击中日臻成熟
改革开放,使一批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普农公司也确实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来管理公司。
2001年6月,蒋文标经人介绍认识了衢州市精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俞建英。俞建英是工商管理MBA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国家人事部首次认证的中国管理咨询师和国际管理咨询协会理事会认证的国际管理咨询师。俞建英为普农诚信经商的理念所折服,蒋文标也对俞女士关于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怎么样?到普农来,任人力资源部经理,协助完善公司现行的规章制度,把您改革开放后的先进管理理念给我公司员工洗洗脑。”蒋文标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几天后,俞建英如约到普农公司报道。这也是第一位来普农公司上班的研究生。俞建英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商场扩大要招收几十名新员工。蒋文标全权授权这位新上任的人力资源部总监负责此事。这次招聘与以往截然不同。报名、填表、考试、面试,一切都由人力资源部规范执行。老总不插手,蒋文标的几个朋友想通过关系为亲戚走下“后门”,也被他婉言谢绝。
这一招引来了不少的“震荡波”。普农员工觉得,今后公司的事情,不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公司的规章制度来决定。
接着,是新员工培训。这是普农第一次对员工实施系统规范化的培训。新员工参加了,老员工也参加了。而且,培训后,要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继续参加培训学习,连老总的亲戚也不例外。而且,考试成绩与员工晋级和薪酬直接挂钩。
这一招也十分的灵验。普农公司每位员工都强烈地感受到,今后在公司上班混日子不行了,要多学习,多充电,多掌握技能,才能在公司有立足之地。
后来,普农公司这“两招”,衢州市许多民营企业也学了,而且很奏效!只不过,普农公司开了浙西地区民营企业的先河。
如今,普农公司员工培训已形成了一种制度,一种规范。培训的层面不仅仅局限于如何做好销售,提高销售技能,像精细化管理,市场营销理念、企业文化内涵、职业道德和素质培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一些新的企业管理理念也开始灌输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
前几年,蒋文标随市政府组织的企业家团队出访西欧四国。半个月时间里,其他老总电话不断,都是汇报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的。唯独蒋文标没有接到公司打来的一个电话。许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蒋文标说:“一家企业不是由老板一个人来经营的,而是由公司班子成员和整个团队来经营的。我相信我公司里每一个员工都是最优秀的!”
蒋文标的话语很朴实,但这就是一家民营企业,优秀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
数字化,这是当今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计算机互联网带来的生活变化,已经影响到方方面面。员工的理念和企业管理模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普农投资100余万元进行信息化管理。如今,普农管理人员上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无论是董事长还是普通的管理人员,只要在电脑前轻按鼠标,所需信息就会立即跳出来;当天的销售情况,商品库存情况,什么产品最好卖……所有的信息一目了然。
目前,普农公司已有近千名员工,子公司分布在衢州各市、县。摊子大了,员工多了,开始时,人们曾担心蒋文标管理起来会很吃力。但蒋文标管理普农这个团队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不能不说,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
(作者系民建衢州市委委员、民建衢州直属三支部主委、衢州市总工会新闻中心主任)
改革开放40年,他经历了风风雨雨。有创业的艰辛泪水,也有创业成功的喜悦。可以说,他及他所创办的浙江普农家电有限公司,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40年历程,也享受了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
营商环境变化,折射出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1978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祖国大地。下海经商成为当时最为时髦的时代词汇。
时年21岁,大专毕业而又年轻气盛的蒋文标也被改革开放的浪潮卷进了“下海”浪潮中。
蒋文标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兰溪市广电局工作。工作很轻闲,收入又不错,是一份让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在兰溪还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朋友。
“怎么要辞掉机关单位工作,下海经商?不同意!” 蒋文标提出这一想法时,立即遭到父母亲及女朋友家人的强烈反对!
后来,在女朋友施芹的帮力下,他终于说服了家人。
下海后,是南下广州深圳,还是北上北京上海?年轻的蒋文标一时没有了主意。因为囊中羞涩的他,实在没有多少钱,让他来回折腾。
“那就到衢州去吧!衢州历史上就是有名的商埠,离兰溪又近。创业成本低一点。”蒋文标的父亲对他说。蒋文标也听从了父亲的建议。这年的秋天,蒋文标怀揣着千把元钱和年轻人的梦想,带着两名徒弟,沿兰溪江西行,来到了衢州。
衢州的店面租金相对便宜,行业间的竞争也相对弱一点。蒋文标认为是“一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当时,蒋文标自己尚没有能力租赁一间店面自己经营。恰逢衢州市一家五交化公司开张,缺少维修技工,蒋文标毛遂自荐到该公司既搞维修,还兼带销售。一个月工资五六百元钱。
有心的蒋文标在最初打工的10个月时间内,一面打工,一面打探市场的行情。10个月打工,他省吃俭用,终于有了七、八千元的积蓄。这也是他下海后淘的第一桶金。后来,蒋文标用打工攒来的钱,在衢州坊门街租用了二间不足30平方米的旧店面,连蒋文标本人在内,总共才4个人。普农家电在风雨飘摇中开张了。
当笔者问蒋文标当初为何将店面取名“普农”时,蒋文标回答说“普农”意为普及农村,惠及农民的意思。因为改革开放农村农民也是最大的受益者。通过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广阔的农村是个潜在的家电大市场。后来,普农公司的发展壮大,印证了蒋文标的判断。
那时,蒋文标每天都要到杭州进购家电配件,别说自己有车,就是雇一辆车也不敢奢望。当时,衢州到杭州的路况很差,晴天灰尘弥漫,雨天泥浆四溅。坐一趟车要10多个小时。蒋文标是头天一早去杭州,晚上找个最便宜的旅馆凑合一夜。次日上午到市场进配件,下午带着配件到出城路口拦衢州方向的车。有时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往往回到了衢州,天已大亮。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普农公司两位“元老”级的人物吴庆福和蒋有钦至今还记得,创业时艰苦的情景。有一年,他俩到广州进货。俩人买了火车票,却上不了火车。
那时,全国各地的人都赶往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去打工“淘金”。火车实在太挤了,俩人硬是从窗口爬上了列车。30多个小时的颠簸,不要说坐,站也是见缝插针,更不要说要去上厕所了。因为连厕所里也挤满了人。到了广州,俩人的双脚,肿得像个大萝卜……
如今,这进货的故事早已成为历史。交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流业也相当的发达。要进什么电器产品,只要鼠标点点,高速发达的物流业会将您所需的电器产品送到店门口。而且,出门也不用带现金,带上信用卡,或二维码扫一扫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既安全又方便。
“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大变化!”蒋文标深有感触地说。
商品的变化,折射出老百姓幸福感的增强
创业之初,由于商品相当匮乏,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普农公司经销的商品以低档家电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家电品牌的需求感加强,普农公司迅速调整了销售策略,即实施名牌战略来抢占市场份额。
四十年前,电视和冰箱还是一种奢侈品,得凭票供应。在单位里先登记,后排队等号。好不容易买到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举家欢庆,隔壁邻居也会前来蹭电视看。“如今,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非常之快,让柜台许多营业员都感到有点不适应”。普农公司数码部经理傅新旺十分感慨地说。
数码产品日新月异,得先把自己的知识跟上。傅新旺天天站在柜台旁,日积月累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好为顾客更好的服务。他还依稀记得,自己买的第一台数码相机,还是通过老总批准分期付款得到的。他摆弄起数码相机,对照使用说明书,竟然装拆起来。他从数码的世界中学会了“游泳”,从数码世界中得到了乐趣。
“数码产品更新换代太快了!”一只MP3,刚问世时,大家感到惊奇,要卖到几百元,但现在已经大众化,只要几十元。MP3方兴未艾,MP4接踵而来,数码相机、摄像机令人目不暇接,其身份也像变戏法一样。数码世界新动向,成了他最关心的问题。什么产品好卖,什么产品最近要掉价,怎样降低库存,哪个新产品将问世,他成了收集数码产品的“情报专家”,及时向采购部提供,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普农商场数码产品只有区区70平方米,但庙小乾坤大,一年做1200余万元的营业额。
商品品种的多样化和消费者对商品品牌的追求,折射出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用文化管理企业,民营企业家在商海搏击中日臻成熟
改革开放,使一批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普农公司也确实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来管理公司。
2001年6月,蒋文标经人介绍认识了衢州市精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俞建英。俞建英是工商管理MBA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国家人事部首次认证的中国管理咨询师和国际管理咨询协会理事会认证的国际管理咨询师。俞建英为普农诚信经商的理念所折服,蒋文标也对俞女士关于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怎么样?到普农来,任人力资源部经理,协助完善公司现行的规章制度,把您改革开放后的先进管理理念给我公司员工洗洗脑。”蒋文标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几天后,俞建英如约到普农公司报道。这也是第一位来普农公司上班的研究生。俞建英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商场扩大要招收几十名新员工。蒋文标全权授权这位新上任的人力资源部总监负责此事。这次招聘与以往截然不同。报名、填表、考试、面试,一切都由人力资源部规范执行。老总不插手,蒋文标的几个朋友想通过关系为亲戚走下“后门”,也被他婉言谢绝。
这一招引来了不少的“震荡波”。普农员工觉得,今后公司的事情,不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公司的规章制度来决定。
接着,是新员工培训。这是普农第一次对员工实施系统规范化的培训。新员工参加了,老员工也参加了。而且,培训后,要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继续参加培训学习,连老总的亲戚也不例外。而且,考试成绩与员工晋级和薪酬直接挂钩。
这一招也十分的灵验。普农公司每位员工都强烈地感受到,今后在公司上班混日子不行了,要多学习,多充电,多掌握技能,才能在公司有立足之地。
后来,普农公司这“两招”,衢州市许多民营企业也学了,而且很奏效!只不过,普农公司开了浙西地区民营企业的先河。
如今,普农公司员工培训已形成了一种制度,一种规范。培训的层面不仅仅局限于如何做好销售,提高销售技能,像精细化管理,市场营销理念、企业文化内涵、职业道德和素质培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一些新的企业管理理念也开始灌输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
前几年,蒋文标随市政府组织的企业家团队出访西欧四国。半个月时间里,其他老总电话不断,都是汇报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的。唯独蒋文标没有接到公司打来的一个电话。许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蒋文标说:“一家企业不是由老板一个人来经营的,而是由公司班子成员和整个团队来经营的。我相信我公司里每一个员工都是最优秀的!”
蒋文标的话语很朴实,但这就是一家民营企业,优秀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
数字化,这是当今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计算机互联网带来的生活变化,已经影响到方方面面。员工的理念和企业管理模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普农投资100余万元进行信息化管理。如今,普农管理人员上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无论是董事长还是普通的管理人员,只要在电脑前轻按鼠标,所需信息就会立即跳出来;当天的销售情况,商品库存情况,什么产品最好卖……所有的信息一目了然。
目前,普农公司已有近千名员工,子公司分布在衢州各市、县。摊子大了,员工多了,开始时,人们曾担心蒋文标管理起来会很吃力。但蒋文标管理普农这个团队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不能不说,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
(作者系民建衢州市委委员、民建衢州直属三支部主委、衢州市总工会新闻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