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20年4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20年4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20年4期
关于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机制性安排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1-01-22 13:04:27
  |  
作者: 张明华 葛晓波 刘智慧
        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是党派组织的中坚力量,成员众多、组织健全,具有较强的参政履职能力,在各市级政协中通过界别和委员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形成了相应的履职特色。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与省级组织紧密衔接,与基层组织联系广泛,可充分发挥承上启下、下情上达的贯通作用。因此,在贯彻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的机制性安排中,分析市级组织如何落实落细落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本文尝试着探讨关于党派市级组织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机制性安排的基本架构,并提出若干思考。 

        一、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机制性安排中存在的不足和制约因素 

        (一)各民主党派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的制度框架尚不健全。 

        一是制度整体设计还不完善。目前,对民主党派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缺乏一个总体的制度设计和系统性安排,协商议题、协商程序相对比较模糊,不便于协商各方把握实施。在总体制度框架不到位的前提下,市级政协难以形成可操作性的机制性设计。 

        二是体现党派性相对弱化。人民政协地方机构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往往更多考虑的是各界别委员,而较少考虑各民主党派是否以本党派名义参加,即使考虑了党派属性也大多以民主党派个人身份参加。 

        三是机制性安排的统筹性不足。党委、人大、政府以至司法机关与民主党派多头协商的频次增多,“多头协商”加重了民主党派和政府部门的工作压力,一定程度影响了意见建议的采纳。 

        (二)各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的平台途径单一,缺乏创新。 

        一是缺乏党派界别特色平台。目前民主党派在政协平台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有的以民主党派界别形式参与,有的以民主党派个人身份参与,还缺乏为各民主党派量身打造的履职平台,党派界别平台特色不明显。 

        二是缺乏途径方法创新。目前,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在政协参政议政常用途径是提案、大会发言和社情民意信息等,缺乏机制方法上的创新突破。地方政协履职信息化建设相对比较滞后,运用“互联网+”协商议政的平台渠道等需要进一步拓展。 

        (三)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知情明政机制不畅。政协现有的知情明政渠道较为单一。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与各民主党派对口联系不够紧密,民主党派对党委政府相关工作部署了解不够全面,使建言献策的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不足,从而影响参政履职质量。 

        二是反馈落实机制不健全。民主党派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后,意见建议由谁来落实,相关部门承担什么责任,落实结果由谁向政协反馈,政协又怎样反馈给民主党派,这些都没有详细的规定。同时,对协商议政的成效缺乏考核评估。 

        三是保障机制尚待加强。政协领导和民主党派负责人沟通联系、定期磋商的机制未建立,政协机关与民主党派机关的信息互通、学习共享、人员交流等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政协为民主党派参政履职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需要进一步营造。 

        (四)各民主党派自身履职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的自身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认识水平有待提升。二是参政履职能力有待提升。 

        二、对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机制性安排的几点思考 

        (一)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是机制性安排的重要前提。 

        首先,全国政协有必要尽快出台各民主党派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的总体性安排,为地方政协提供总体架构和基本遵循。其次,地方政协在全国政协顶层设计框架下,结合现有制度体系,修改完善相关履职工作制度,突显出机制性安排这一主线,从履职内容、程序保障、反馈机制各方面形成完整可操作的程序性安排。市级政协可试点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积累经验、适时推广。 

        (二)党委统筹、形成合力是机制性安排的重要保障。 

        首先,把政党协商、政协协商以及民主党派与政府部门的协商统筹安排,形成有章可循的有效机制。其次,市级政协可以尝试在党委领导下,通过政协平台,政协组织和统战部门统筹安排政党协商、政协协商以及民主党派与政府部门协商的机制性规范和实施。 

        (三)搭建平台、拓展空间是机制性安排的重要途径。 

        首先,需要搭建高层次协商平台。市级政协可专门搭建党委、政府与各民主党派的高层次协商议政平台,完善可操作的机制性安排,突出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协商议政的政治性和高端性。其次,需要拓展履职渠道途径。市级政协在现有专题协商会、月谈会、协商交流会中明确设定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开展协商议政活动,每年有若干次协商会,确定相关议题由若干个民主党派参加。创造条件构建“互联网+平台渠道”,加强政协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搭建远程协商、网络议政等网络交流平台,为民主党派参政履职提供相关信息。 

        (四)健全机制、提高效能是机制性安排的重要举措。 

        首先,需要完善知情明政机制。市级政协可形成党委政府定期到政协通报情况等常态化机制。政协机关与各民主党派机关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可进一步深化,政协的相关文件、协商意见建议和工作通报可抄送给各民主党派。其次,需要健全采纳反馈机制。市级政协要做好各民主党派意见建议报送、跟踪办理和成果反馈等工作,加强督办、推动落实。第三,需要优化工作保障机制。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是机制性安排各民主党派所必备的条件。 

        首先,要夯实思想政治共识。其次,在履职能力上形成各党派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党派的整体优势,组建具有党派特色的调研队伍,把本党派界别委员与党派组织的调研力量整合起来,真正做到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监督监出实效来。第三,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要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充实后备力量,壮大人才队伍,建立相应智库,为机制性安排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获2020年省政协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