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杭州
我的位置:主页  > 地方信息 > 杭州
民建杭州市委会今年提了这些界别提案
发布时间:2022-04-11 09:21:55
  |  
作者:
1.以筹办亚运会为契机 进一步提升杭州城市品质
摘要:“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当前,亚运会筹办工作进入了决胜阶段,为抓住最后冲刺阶段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环境品质大提升,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标志性成果,赋能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议:
一、完善亚运数字化服务保障,打响数智杭州的品牌;
二、打磨细节提升市容市貌,展现洁净杭州的颜值;
三、精选公共艺术品为场馆点睛,展示艺术杭州的魅力;
四、提升城市国际化标识系统,彰显开放杭州的气质;
五、擦亮文明城市底色,展示人文杭州的风采。

2.关于推进我市未来乡村建设 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建议
摘要:近年来,杭州积极探索开展未来乡村建设。为进一步明晰和找准未来乡村定位、完善未来乡村内涵、彰显未来乡村特质、创新未来乡村模式、提升未来乡村建设成效,建议:
一、明确定位,厘清关系,体现“乡村”特色;
二、数字赋能,夯实基建,体现“未来”引领;
三、因村制宜,循序渐进,体现“三化”融合;
四、加强统筹,保障要素,体现“持续”发展。

3.关于全面推进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建议
摘要:能源领域碳排放总量大、占比高,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而从能源消费领域看,交通运输行业是全市油品消费的主力军,其油品消费占总量的75.24%,是杭州市碳排放达峰重点控制行业。为此,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完善绿色交通政策体系;
二、优化运输结构,推动交通运输装备清洁化转变;
三、构建低碳交通网络,引导居民绿色出行;
四、推进交通用能结构改善,健全资源要素保障机制。

4.关于全过程推进农业面源“零直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
摘要:农村环境改善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根据杭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面源污染是总磷和氨氮的主要来源之一,已经成为制约水环境改善的最主要因素。为此,建议:
一、制定规划,完善制度,引领农业面源治理;
二、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加强农业面源治理;
三、加大扶持、强化考核,长效监控促绩效。

5.关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摘要: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旅游行业遭受巨大冲击,目前国内游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出、入境旅游至今仍处于停摆中。由于疫情反复、复杂程度超出市场预期,旅游行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为此,建议:
一、建立健全行业健康发展保障机制;
二、引导促进旅游产品加速迭代升级;
三、提升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吸引力。

6.关于规范和引导元宇宙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摘要:元宇宙产业发展将加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深刻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推进元宇宙产业健康发展,对于推动我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兴盛的新天堂和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
一、明确产业规划,推动市域元宇宙生态建设;
二、加强示范应用,打造元宇宙“杭州品牌”;
三、加强底层技术研究,夯实元宇宙产业基础;
四、建立产品测试中心,打造元宇宙行业标准;
五、探索建立治理规则,加强元宇宙行业自治。

7.关于加快推进杭州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摘要:近年来杭州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1+6”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大产业布局力度,积极培育万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为进一步把握产业发展机遇,扬长避短、精准对标,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建议:
一、聚焦人才和产业,完善全方位政策保障体系;
二、聚焦行业和资本,赋能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三、聚焦空间与服务,打造软硬兼备的营商环境。

8.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的建议
摘要: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加强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探索更具高效的科研攻关组织机制,着力解决制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难题,建议:
一、加大创新联合体政策供给,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二、在科研资金、税收激励、专利审查等方面给予企业创新联合体以定向政策支持;
三、探索企业创新联合体的组织管理方式,实现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四、建立促进企业创新联合体健康发展的良性生态。

9.关于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的建议
摘要:当前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内疫情零星散发、聚集暴发、区域外溢等风险居高不下。为全力服务保障亚运,在保持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同时,需进一步强化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的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为此,建议:
一、加快落实公共卫生应急储备场地;
二、着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调拨网络;
三、切实落实应急分类服务保障措施;
四、积极打造应急快速响应队伍;
五、持续强化常态化防控的主体责任。

10.树立“翰墨杭州”文化品牌深化东方文化之城建设
摘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刻体悟总书记深厚的文化情怀,努力打造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人间天堂千古传,翰墨杭州谱新章”,树立“翰墨杭州”文化品牌是深化东方文化之城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历史文化名城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建议:
一、用“翰墨杭州”写好杭州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的点睛之笔;
二、用“翰墨杭州”照亮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
三、用“翰墨杭州”丰富“数智杭州”建设的文化硬核;
四、用“翰墨杭州”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有效突破。

11.关于高质量推进我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
摘要: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状况直接反应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杭州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但我市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此,建议:
一、开展摸底调查,建立一个动态更新的基础信息库;
二、强调“以人为本”,制定基于“15分钟生活圈”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三、统筹推进更新,针对不同社区生活圈差异化配置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四、坚持数字赋能,大力推广“数字+管家”运营模式。

12.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切实增强粮食肉类蔬果水产等综合保供能力
摘要:我市一直是粮食和农产品需求和消费大市,“米袋子”“肉盘子”“菜篮子”等产需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当前疫情常态化和“动态清零”防控措施下,粮食及各类食品的安全有效供给保障服务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树立和践行好大食物观,从生产、供应、流通、监管等环节进一步提升我市粮食肉类蔬果水产等综合保供能力十分必要。为此,建议:
一、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推动食品供应链服务圈完善;
三、助力大食物观社会环境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