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村:浅谈民主党派领导的合作共事能力
发布时间:2005-09-01 08:27:37
|
作者:
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央5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政治生活的一件喜事。《意见》中指出:“加强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方针。”“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代表性强、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党外干部队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由此可见,多党合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然事实上,中共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已经是广泛而普遍的存在于国家各级机关、各级政府、政协、社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中。合作共事已经成为民主党派履行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参政职能的重要体现。《意见》指出:“在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制度上,各民主党派应对协商议题集体研究后提出意见和建议。”因此,作为民主党派不仅要加强与中共的合作,同时也要加强党派内部的合作。特别是民主党派的领导之间要加强合作共事,惟有这样,才能等好地履行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
提高民主党派领导的合作共事能力是新时期多党合作的必然要求。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而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视彼此沟通、彼此交流、彼此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因此面对着这些新的形势,我们的民主党派领导就应该彼此合作,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自由交谈、沟通思想、征求意见,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提高民主党派领导的合作能力也就更加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民主党派领导的合作共事能力是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基础。当前,面对学历越来越高、思维越来越前瞻、实践能力越来越强的专职党政领导人,民主党派不光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问题,而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合作共事的问题。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光凭一股热情,是无法体现履行职能,体现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因此,作为民主党派就要把加强合作共事能力建设作为当务之急,把提高合作共事能力作为核心任务,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好会务工作。
民主党派领导的合作共事能力主要包括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的与各级中共领导共事能力、会内团结共事能力、政策领悟能力、学习提高能力和协商沟通能力。
与各级中共领导共事能力是合作共事能力的核心。主要是指民主党派领导与当地党委、政府、统战部以及本单位的中共组织领导的合作共事能力。特别是在政府部门担任实职的民主党派领导,一方面要以民主党派领导的身份参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工作,另一方面又要以政府和部门领导的身份做好政府工作。没有良好的合作共事能力是无法完成党委政府和本党派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会内团结共事能力是合作共事能力的基础。主要指民主党派成员之间,特别是领导之间的合作共事能力。由于民主党派的领导以知识分子为主,大多是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单位的骨干或主要领导人,有的还担任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司法机关和政府部门的特约人员以及其他社会职务。这些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使他们之间存在了很多的差异,也使大家在讨论问题时有了不同的立场和视角,使民主党派的领导之间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而《意见》中指出:“广泛听取意见,求同存异,求得共识”。荀子说:“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为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的发展、切实搞好团结,是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必须遵守的政治原则。民主党派领导加强会内团结共事,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
政策领悟能力是合作共事的方向,指领导对国家政策的领悟和实施的能力。政策领悟能力是一个领导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领悟。民主党派的领导如果对国家政策的领悟和实施存在错误的看法的话,就很容易造成混乱。
学习提高能力是合作共事的源泉,指民主党派的领导要注重自身的学习,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的更替更是快速,如果我们的领导紧守固有的知识,而不去学习吸收新的知识的话,是很容易落伍的,一个落伍的民主党派领导是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要求的。
协商沟通能力是合作共事的重要渠道、重要方法。协商包括政治协商和工作协商。《意见》和《实施意见》中都明确规定了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使政治协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党派领导在工作中遇到事情多商量,可以增进理解、形成共识、集中智慧、化解矛盾。
作为民主党派的领导要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民主监督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那么怎么提高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学习,增强“合作”意识。为了实现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领导者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强烈的合作意识。具体表现在坚持接受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团结、带领、引导广大成员努力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在这些根本的原则问题上,领导者不能有半点含糊,也不能有丝毫动摇。否则,多党合作就失去了共同的政治基础,我们的事业就会迷失方向。中共总结建党80周年之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民主党派的领导者,应该身体力行地去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求得深刻的认识,获取精神上的动力。
2.深入调研,丰富“合作”基础。作为民主党派的领导要提出有真知灼见的建议,必须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实事求是,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不深入社会,不可能反映社情;不联系群众,则不可能反映民意。要真正深入社会,联系群众,就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总之,领导只有经常实践,才能提出有价值的意见,也才能够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了。
3.重视修养,提高“合作”能力。民主党派领导的自身素质是搞好“合作共事”的基础,也是关键。对民主党派的领导而言,权力的影响是有限的,而非权力的影响比权力的影响作用是要大得多,作用的时间也长久得多,非权力的影响力具有真正征服人心、不可抗拒的力量。那么怎样去形成非权力的影响呢?一般来说,领导者应该廉洁奉公,为人师表,公道正派;具有高洞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战略眼光,站得高,看得远;意志坚强,遇事沉着冷静,掌握处理问题的经验和技巧;民主作风,善于团结人,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学识渊博,谈吐不凡,能言善变。所有这些只是领导人格魅力之一,也是形成非权力影响的重要因素。
4.勤于实践,端正“合作”态度。作为民主党派的领导,自己不干,在工作中只会指手划脚,是不易让干部群众信服的。所以要培养领导的实干精神。立足岗位,踏实工作,乐于奉献,无怨无悔。只有用实干精神认真负责贯彻落实,才有说服力、凝聚力。当然有精神还必须要有实干技能,而且还必须提高实干技能和水平。
5.勇于创新,拓宽“合作”领域。民主党派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一些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一些为实践所检验了的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传统,领导者一定要继承好。但是,在继承传统时,应该避免简单的重复过去的老方法。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停滞不前。所以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碰撞;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剧烈竞争;面对国内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而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面对党派成员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和政治参与意识的日益浓厚。有许多没有现成答案的实际问题需要研究,领导者以创新的精神,针对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把各项工作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开拓新的工作领域,探索新的方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
《意见》和《实施意见》的颁布对于民主党派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民主党派搭建了更多的平台,去发挥民主党派的优势和作用。当然这也给民主党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主党派要注重自身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规章制度建设,更要与时俱进,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民主监督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现在,作为民主党派的领导就更要加强这几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合作共事能力,因为以往都是把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当作重点,而《意见》中十分重视合作共事的能力。因此提高民主党派领导的合作共事能力就是当务之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