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讯故里的意外收获
发布时间:2012-11-23 10:08:08
|
作者: 衢州市委会 谢小兵
市政协一位副主席的头脑里,一直有这样一个设想:借鉴绍兴市开展“跟着鲁讯作品游绍兴”的成功经验,推出“跟着金庸作品游衢州”。在她看来,在衢州求学过,并在文学作品中多次提及衢州的金庸,是衢州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名片,如果不能充分利用未免可惜。正是她的推动,促成了市政协经科委、民建市委会调研小组的绍兴之行。
绍兴,古称会稽、山阴,建城已有2500多年。尽管是现代化城市,却处处有历史文化遗存,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从住地佳诚大酒店至会议中心,路经大通学堂、绍兴一中(鲁讯先生曾任校长)等多处景点。与绍兴市政协经科委、市旅委负责人座谈中,我们了解到,绍兴是人文名士之乡,出现过“三圣”、“三王”、“四家”、“五女”。此外,绍兴“三缸”、“三乌”、戏剧、特色民营经济也久负盛名。近年来,绍兴市喊响“老绍兴 最江南”口号,在发展旅游业上迭出新举措,推出“跟着课本游绍兴”是其中之一。
国人认识绍兴,很多是从课本开始,特别是选入课本的鲁讯作品,打着浓厚绍兴烙印。考察“跟着课本游绍兴”,不能不去鲁讯故里。车上下来,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巨大版画—鲁讯故里微缩图和鲁讯先生画像。窄小的青石板路两边,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咸亨酒店次序铺开。著名的咸亨酒店和旧时绍兴其他酒馆一样有着曲尺形柜台。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先生”,似乎还在表情认真地告诉人们“茴”字的众多写法。可惜变身五星级酒店后,堂食情景未能保留。路上也不见了“假洋鬼子。”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百草园在鲁迅故居后,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有着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泥墙根下有着蟋蟀、何首乌,冬日的雪地上可以捕到鸟雀。童年的情趣总是一样的,对出身大户人家又家道中落的鲁迅而言,快乐更是难得和难忘。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寿家台门三开间的小花厅,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所在。 “三味”的意思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下是梅鹿古树图,寓意福禄寿喜。屋内鲁迅使用的书桌,原先靠近通往后园的门,因不堪同窗进出之扰,经寿镜吾先生同意,搬到左侧角落。书屋后有一个园子,不大,种有两棵桂树和一棵腊梅,现已十分高大。
导游向我们讲的一些小故事令人难忘:鲁讯一次因抓药致上学迟到,回座位后默默在桌上刻下“早”字;以第一名成绩考取公派留学,奉母命回乡完亲,在婚房看书一夜;周家所有应用之物悉数变卖,幸有兄弟周作人详细记下,才得以日后追还并照旧摆设;闰土确有其人,原名章运水,家住绍兴城外七十里的曹娥江边,当地人叫做“海边”……这些深深影响着鲁讯,让他铭记一生。
走出鲁讯故里,我想到了衢州。建城1800年的衢州,是围棋文化发祥地和南孔圣地,1994年被列入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化进程加快,老城纷纷消失的当下,较好保留了旧风貌的衢州城区显得难能珍贵。自古以来,衢州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涌现出赵汴、毛滂、余绍宋、毛子水、沃渣、“三毛一戴”等名人,名人故里游大有文章可做。
这是我们考察鲁讯故里的意外收获。
绍兴,古称会稽、山阴,建城已有2500多年。尽管是现代化城市,却处处有历史文化遗存,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从住地佳诚大酒店至会议中心,路经大通学堂、绍兴一中(鲁讯先生曾任校长)等多处景点。与绍兴市政协经科委、市旅委负责人座谈中,我们了解到,绍兴是人文名士之乡,出现过“三圣”、“三王”、“四家”、“五女”。此外,绍兴“三缸”、“三乌”、戏剧、特色民营经济也久负盛名。近年来,绍兴市喊响“老绍兴 最江南”口号,在发展旅游业上迭出新举措,推出“跟着课本游绍兴”是其中之一。
国人认识绍兴,很多是从课本开始,特别是选入课本的鲁讯作品,打着浓厚绍兴烙印。考察“跟着课本游绍兴”,不能不去鲁讯故里。车上下来,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巨大版画—鲁讯故里微缩图和鲁讯先生画像。窄小的青石板路两边,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咸亨酒店次序铺开。著名的咸亨酒店和旧时绍兴其他酒馆一样有着曲尺形柜台。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先生”,似乎还在表情认真地告诉人们“茴”字的众多写法。可惜变身五星级酒店后,堂食情景未能保留。路上也不见了“假洋鬼子。”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百草园在鲁迅故居后,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有着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泥墙根下有着蟋蟀、何首乌,冬日的雪地上可以捕到鸟雀。童年的情趣总是一样的,对出身大户人家又家道中落的鲁迅而言,快乐更是难得和难忘。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寿家台门三开间的小花厅,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所在。 “三味”的意思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下是梅鹿古树图,寓意福禄寿喜。屋内鲁迅使用的书桌,原先靠近通往后园的门,因不堪同窗进出之扰,经寿镜吾先生同意,搬到左侧角落。书屋后有一个园子,不大,种有两棵桂树和一棵腊梅,现已十分高大。
导游向我们讲的一些小故事令人难忘:鲁讯一次因抓药致上学迟到,回座位后默默在桌上刻下“早”字;以第一名成绩考取公派留学,奉母命回乡完亲,在婚房看书一夜;周家所有应用之物悉数变卖,幸有兄弟周作人详细记下,才得以日后追还并照旧摆设;闰土确有其人,原名章运水,家住绍兴城外七十里的曹娥江边,当地人叫做“海边”……这些深深影响着鲁讯,让他铭记一生。
走出鲁讯故里,我想到了衢州。建城1800年的衢州,是围棋文化发祥地和南孔圣地,1994年被列入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化进程加快,老城纷纷消失的当下,较好保留了旧风貌的衢州城区显得难能珍贵。自古以来,衢州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涌现出赵汴、毛滂、余绍宋、毛子水、沃渣、“三毛一戴”等名人,名人故里游大有文章可做。
这是我们考察鲁讯故里的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