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绍兴
我的位置:主页  > 地方信息 > 绍兴
朱杏珍:企业集群---中小企业发展的理性选择
发布时间:2005-01-11 10:18:45
  |  
作者: 民建绍兴市委 综合支部 朱杏珍

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大企业相比较,单个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着较大的比较劣势,比如,规模经济性难以实现,市场竞争性不强和研发创新力量不足,以及资本积累和融资困难等,使单个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而从国内外中小企业的布局看,许多有着良好发展势头的中小企业大多以企业集群的形式存在,例如美国的硅谷、德国的刀具中心佐林根和意大利的家具中心贝尔加莫中小企业群等。我国的中小企业群落也初见雏形,尤其在东南沿海一带。浙江经济之所以近几年都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小企业集群的数量和规模扩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佳措施之一。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
1、资源共享。事实上,单个企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创新资源极为有限,难以取得技术突破,即使有所进展也往往在开拓市场方面受到自身能力和资源的限制。但从集群整体看,各个企业拥有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通过集群形成专业化分工,无异于将其他企业的技术专长嫁接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上, 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这样,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最终都得到提升。
2、合作效应。在创新网络中,企业和其上下游的供应商、客商、代理商甚至竞争对手在生产、销售、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进行多方位合作与交流,虽然是基于纯经济的联系,但通过合作,共担创新风险、共享创新成果,这已绝非一个总和为零的博弈。而是使所有参与者都获利的行为。另外,合作还使同类企业较容易地在当地获得替代的、同质的交易合作伙伴,形成多个代理人竞争的交叉结构,增强谈判力量,从而减少和克服因资源有限性而可能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
3、降低创新风险。企业进行创新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但是,个体的创新过程一旦融入集群环境,则风险明显下降。因为,在有集群的地区经常很容易得到所需要的资本、技术、投入和员工等要素:当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在资本方面要求一个较低的风险损失率;集群还隐含着一个地方市场的形成,使创业者能从已经建立的诸多关系中受益。“所有这些因素都降低了可以觉察到的、使企业不能退出的风险”(迈克尔.波特,1998)。
4、更快的技术创新速度和扩散速度。集群内松散的链接为实现更快的技术创新速度和扩散速度提供了条件。一是学习效应。集群不断开辟途径,以接纳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并提供比层级性组织更广阔、更可观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还可以使隐含经验类知识能够在集群内逐步转化为编码化知识,而这种隐含经验类知识是集群外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二是传播效应。在集群内,信息发送者会协助接受者认知新方法、新机会和新技术的应用,接受者则向发送者提供新点子、新信息和市场视野,带动发送者自我创新,努力发展新技术,并培养新产品研发的环境。这种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交集与信息传递,在带来信息流动高速度的同时,还会通过基于共同实践活动的跨行业链的知识流动,扩展到集群的其他环节之间,形成集群区域的整体协调创新。
5、社会网络功效。在美国硅谷,风险投资者了解创业者,或者是他们的朋友,在各个环节初步形成了一个社会交际圈。在这个圈子里的交流与高度一体化组织内部的交流有本质上的不同,它在为企业提供技术、资金帮助的同时还带来创新灵感。在我国IT最为密集的北京中关村地区,如今也逐渐兴起了一种“club文化”。管理精英和技术精英们利用酒吧,交流着最新的行业信息。因此,“社会网络成为企业衍生、创业过程中重要的社会支持力量,成为技术网络、交易网络正常运转的土壤”(刘斌,2004)。
二、中小企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从政府层面看,政府的职能是发挥行为主体的自主性。如果是严密的等级管制,则限制了活跃的集群活动。所以,政府干预集群的有效性休现在两方面。即集群障碍排除的有效性和资源分配的有效性。立足当前,政府应实行角色转换,即由直接的干预者转变为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信息环境等软环境的建设者,进而影响或引导集群的直接参与者进行集聚活动。
从相关层面看,一个企业的潜在优势是因为它的相关产业具有优势,因为“相关产业的表现与能力,自然会推动上、下游的创新和国际化”(迈克尔.波,2002)。企业集群的构建同样也需要发挥高校、研究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的推动作用。一是要发挥高校、研究机构等对技术扩散和集体学习过程的推动作用。二要充分发挥中介服务的特殊作用。
从企业层面看,面对企业集群所营造的竞争优势,单个企业选择集群便成为一种理性行为。企业应转变传统经营理念,积极从事集群活动。
一是转变传统经营理念。长期以来,在管理者潜意识中“同行是冤家”的观念根深蒂固, 企业只注重动员内部资源,注重提高对内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已成为构建企业集群的主要障碍。为充分发挥企业集群网络(关系)优势,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要突破传统的企业边界思维,积极同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建立良好的网络关系,自觉扎根并参与集群的建设。
二要积极从事集群活动。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应将集群看作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管理者不仅要考虑集群赢得集体利益的可能性,同时也要认识到企业在集群中扮演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集群对资源吸附、整合能力强的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个体保持持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