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民建企业家爱心铸就希望班
发布时间:2005-01-02 15:39:47
|
作者: 刘金灵
“现在由市政协委员、民建鹿城总支主任、泰力集团董事长邵豪哲先生与吴萍、马珍英等五位希望生资助结对,欢迎他们到台上来……”随着主持人热情洋溢的语言和欢快的乐曲声,泰力集团董事长邵豪哲先生面带慈爱谦逊的微笑,健步走上主席台,把红彤彤的《结对助学承诺书》一一发给受助结对的五位贫困孩子,并与他们紧紧地偎依在一起,任闪光的摄像机拍下孩子们最灿烂、激动的微笑……
“接下来由市政协委员、民建市委第一总支委员、温州欧波朗洁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毓先生与叶小丽、张云月等四位希望生结对,现在欢迎他们到台上来……”
这感人的场面,就是民建温州市委会与温州教育试验区外国语学校为共同创办的首届“民建希望班”举行的授牌仪式上的一幕。
此次会上有近二十位温州民建会的领导及企业家与四十余名高一希望生进行了结对救助,使该批贫困学生成为首届“民建希望班”的幸运者,他们除了享受学校给予的“四免、三发、一补”外,还将每人每月获得结对资助人提供的二百元生活费。
同时不少企业家在会上还纷纷表示,如果被捐助的孩子品学兼优、高中毕业后能考上大学,他们将会继续予以资助读大学的费用。面对企业家们如此慷慨无私的承诺,所有在场的希望生们激动不已。
温州教育试验区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型的民办普通高中,创建于一九九四年,现有在校生1000余人,教职员工80余人,二OO三被评为省一级民办普高。
一九九六年开始,在学校创始人、校长翁京华先生的积极努力下,在团中央希望办、团省委希望办、团市委、市希望办的直接关注与支持下,创办了全省第一个高中希望班。至今已连续招收九届共420余名希望生。这些希望生除来自温州各县、市、区、县团委、希望办的层层推选外,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全省各地市、区团市委、希望办的推荐,另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2名“希望之星”。
学校倾情对所有希望生实行“四免”、“三发”、“一补”,即:免捐资费、学费、住宿费、代管费;发学习用品、住宿所有生活日用品、校服;补贴每月80元伙食费。学校先后为全国各大高校输送了数百名品学兼优的希望生。历年来,希望生的高考升学率为100%,其中本科升学率为80%以上,2002年我校希望生董莉莉还取得了龙湾区高考理科状元的好成绩;此外他们中还有十八人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希望班获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此学校迄今已累计耗资600余万元,为中国的希望工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被授予“浙江省第二届希望工程贡献奖”,学校创办人、校长翁京华先生还于今年九月入围“全省十大慈善之星”。
学校虽多年以来一直竭尽全力扶持贫困孩子的学业,但仍有近一百名希望生面临着难以支付起码生活费的困窘境地。很多孩子仅靠学校补贴的每月80元作为自己的全部生活费,因而他们中多数患有营养不良和贫血症。这些孩子虽然家境贫寒,但意志坚强、勤奋刻苦、思想进步、成绩优良,面对困境他们始终保持着健康乐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人为之感动,是一批不可多得的、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好学生。
为了进一步开展对希望生的救助,扩大救助面及提高学校“希望班”的影响,尝试创建救助品牌这一模式,学校提出了与民建温州市委会共同创办“民建希望班”的意向。这也鉴于民建温州市委会是一个以联系经济界为主的民主党派,其成员在市委会的领导下做了大量的扶贫救困工作,在我市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同时已与我校10位希望生结对的温州知名企业家邵豪哲先生及教育试验区外国语学校校长、董事长翁京华先生都是民建会成员。
学校的设想,得到了市民建领导以及会员企业家们的高度重视和极大支持,在很短的时间里积极努力使之运作成功,让这璀灿的爱心之花在2004年的春夏之际绽放。同时“民建希望班”的创建,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里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真正走出一条构筑社会化希望工程的路子,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尝试。
此后将由民建温州市委会、民建企业家和学校希望生管理办公室三方共同组成“温州民建希望班”管理小组,对该班的思想教育、学习和生活进行全程管理;学校将定期向民建会和企业家们汇报该班希望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并适时组织企业家对希望生进行座谈、家访等活动。
民建温州市委会领导和企业家们无私地向这些贫困的孩子们伸出了有力的臂膀、捧出了炽热的爱心,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天空,帮助孩子们走出眼前的人生困境。我们深信,他们今天的义举,将会给孩子们留下极其深刻乃至深远的人生影响,使他们将来也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去帮助他人,为这个社会需要关心、需要帮助的人奉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感谢民建温州市委会的领导和企业家们为祖国未来作出的贡献!
(作者系:温州教育试验区外国语学校执行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