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至28日、26日至29日,温州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和温州市人大十二届六次会议分别在市人民大会堂召开。民建会员中25位市政协委员和11位市人大代表出席会议,一起认真听取了政协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市“两院”工作报告。“两会”上,民建界别组被评为优秀界别组,水寿松、金利泰、蒋庆华、蒋晖等4名会员被评为优秀市政协委员,4件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3件人大建议被评为优秀建议。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市委会主委徐育斐用“政治有定力、履职有实绩、为民有实招、聚力见真诚”高度概括了政协工作,并希望民建界委员站在全局的高度,继续保持联系经济界特色,发挥集体智慧,建言献策。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宋志恒出席民建界别组讨论,建议新常态下政协委员花更多精力在提案准备上,要让每一件提案都有收获,能引起党委政府共识,引起百姓共鸣。
会议期间,民建市委会继续发挥联系经济界特色,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共提交《以“特色”为主线,加快我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等8件市委会团体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截污纳管助推“五水共治”的建议》等4件界别团体提案,被选为市政协大会发言材料9篇,其中团体发言7篇。民建会员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提交人大建议17件;政协个人提案35件。鲁丹萍、陈启贤委员分别代表市委会作《整合温商网络和跨境电商平台,拓展海外市场》《谋划“互联网+温州制造”战略再造传统产业》大会发言,陈光宁委员代表工商联作《大力支持“双创”,把温州打造成创业创新示范城市》大会发言,赵少忠委员作大会即席发言。
今年的市“两会”,民建温州市委会做足了准备,通过各个渠道、各个层面唱响履职进行曲。
会前预热:“明见沙龙” 吹响履职号角
会上的精彩履职,得益于平时工作抓得紧,抓得准,抓出亮点。年初,市委会早早召开市“两会”会前视察专题座谈会,协商提案选题,明确任务落实。民建界别组、市委会调研委主动对接市政协《政情民意中间站》电视栏目,在市“两会”开幕前主办一期聚力市“两会”明见沙龙,邀请会员中的市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政府专家,以“‘互联网+智造’——聚温商合力 拓全球市场”为主题,为新形势下温州企业转型发展建言献策,一起探讨只有重塑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适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好产品,才能整合更多的资源,拓展全球市场,打开温州制造业的一片新天地。本期节目“两会”期间在温州电视台播出,市委会同时开通“明见沙龙”微信公众号推送,得到了代表、委员和有关领导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吹响了市“两会”履职号角。
会中热议:不时激出智慧火花
在分组讨论中,委员围绕“十三五”规划、政府软环境建设、创业创新、特色小镇、产业转型等领域,纷纷献计出力,履职彰显党派特色,激出了许多火花:
观点一:经济发展要形成组合拳。一是谋划“互联网+温州制造”战略,再造传统产业。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创新型干部和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合力的制度框架和推进机制,通过“技术+艺术”的要素融合,应用“标准化+信息化”的技术结合,再造温州传统产业向高效能、高品质、高服务方向转型升级。二是整合温商网络和跨境电商平台拓展全球市场。整合侨务资源,开展城市外交,架通国内外温州人资源的对接桥梁;重点发展规划跨境电子商务,招大引强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创新贸易便利化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整合境内外市场、仓储和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公共海外仓储的建设,推动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发展。三是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清理规范税费,降低企业税费成本;精简“五险一金”,降低企业人工成本;优化运输体系建设,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依托我市民间资本雄厚的基础,发行专项中小微企业集合债券、公司债券,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观点二:抢抓机遇发展众创平台。明确发展理念,构建多层次多类型众创平台;打造样板,合力发挥众创平台聚众示范效应;提高平台服务的便利性,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加强金融供给和财税扶持,鼓励众创企业做大做强;留才育才,构筑创业创新城市环境。统筹做好“特色小镇”发展规划,政策保驾护航,人才培育重要支撑,突出“特”字,体现“布”字,完善“配”字,吸引拉动民间资本投入城镇开发建设,采用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开发建设模式,增强小城镇聚集能力,做到“小而精、小而雅”。
观点三:要靠人才和项目支撑创新驱动。第一,做好人才工作。不仅要招才,更要注重留才、用才工作,改善引进人才子女教育环境,加强本地人才库建设,建立高端、中层、基础多层次人才综合梯队建设。注重在温高校人才集聚效应,建立后备队伍庞大的人才储备库。第二,加强科技工作。政府不能在科研投入方面“抠门”,要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用科技项目吸引人才,提高产学研转化,巩固和加强创业创新软实力建设。
观点四:城市建设要全方位跟上。关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建议完善社工服务购买方式,建立有效服务评价和监督体系,组建社工组织人才队伍,提高社工服务质量,完善社工服务功能,优化服务,构建新型社工服务体系。关于缓解停车难问题,建议实行停车位错时制管理,企事业单位大楼、写字楼等停车位在非工作时间向市民开放;新建小区规划建设时要考虑车位配比。关于新能源交通工具,建议夯实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充电桩,推广电动汽车。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建议规划对接管理,加强水系保护利用,结合城市建设进行生态恢复,建设城市开敞空间滞蓄设施,加强道路排水功能和地块内部低影响开发。关于截污纳管工作,要重视“最后一米”的建设、日常运维、管理体制的规范,建议落实好“一城一网一主体”的管理体制,强化目标监管,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纳管率,强化资金保障,推进工程进度。
观点五:旅游要有“众星拱月”之势。用大型体育赛事提升改造雁楠公路,推进雁楠一体化进程,打造东南沿海地标性旅游品牌。深度开发大罗山休闲旅游业,结合依据大罗山、三垟湿地的特点建立系列旅游区,挖掘温州山区生态,发展民宿经济,满足市民差异化的短途旅游需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吃住行、娱乐旅游一条龙服务体系,破解温州“过路式”旅游。
媒体面前:从容发出民建声音
“两会”期间,从大会堂现场,到分组讨论会场,都能看到民建界政协委员接受媒体采访的身影。民建界别组房地产去库存的建议、民建市委会特色小镇建设突出“特”字避免主题重复、杨明明委员的城中村改造工作、赵少忠的青石文化保护、水寿松委员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二代回归,陈继权代表的借力招商引资填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板、周家儒代表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温州企业如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等被温州日报、商报等传媒报刊宣传报道,《委员说两会》、《政情民意中间站》等电视栏目也不时闪现民建界政协委员畅谈温州发展、共谋改革良策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