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温州
我的位置:主页  > 地方信息 > 温州
写信息的力量在哪里?来看江衍妙的“三心三靠三问”
发布时间:2016-05-25 00:00:00
  |  
作者:
    写在前面

    江湖传说温州民建有位信息一哥,听说他不仅理财能妙语点金,写社情民意信息也妙笔生花,如有神助,总能得到高层领导肯定和批示办理。他就是江衍妙,浙江省政协、省委统战部特邀信息员,民建温州市调研委副主任,申万宏源证券温州分公司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许多人都要问江衍妙写社情民意信息的力量在哪里,妙招是什么?小编也不卖关子了,一起来看“妙总”的回答——

    “妙总回答”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曾说“你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我常常扪心自问怎样最大化地实现我的人生价值。作为社会人,我们都注定会落在某个平台上。常言说,平台价值决定你的价值。我很庆幸自己有缘加入了民建这个大家庭,在入会短短的六年时间里,我发现我们可以站在党派的肩膀上,从此我拥有了除本职单位外,另外一个更高更大的平台。只要是我们自己所见的社会弊病、所思的真知灼见、所想的解决路径,我们就有不同方式“直通中央”,将自己的思想上升到党派集体的思想,再转化为国家的相关政策落地,这是其他任何社会团体、组织无法比拟的优势。我心里“暖流涌动”,发现“这边风景独好”。

    江衍妙
    从2012年第一篇的《应遏制报刊分类信息广告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开始,开启了我社情民意信息写作之旅,到2015年底提交的《利用国际油价大跌机遇 加快构建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四年间总共写了50多篇社情民意信息。更幸运的是有近30多篇获得民建中央、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采用,其中5篇分别获得李克强、俞正声、张高丽、马凯等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连续三年有成果转化为全国政协两会集体提案和委员个人提案,另外每年都有一篇获得温州市主要领导的批示。从此,我立志用心用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行业进步,服务温州金融生态,做一名有思想力的智库成员。
    回眸过往所为,我想可以用“三心三靠三问”来诠释作为一名民建人积极参政议政的深度体会。

    自我修炼要有“三心”
    1、热心:热情是人生最好的驱动力。写信息要热爱思考并热爱文字,再好的想法也要快速成文,才能有效彰显“思想的力量”;另外,日常中都坚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哪里看到好的东西都要及时记录下来,要积极用好“印象笔记”、有道笔记等云记录的工具服务自己。
    2、专心:行行出状元。我们更多要专注自己熟悉的,多关注自己身边的或行业内的事,并有心“助人为乐”地去帮忙解决。如对自己不熟悉的但有意义的且又能持续专注专心的也会成专家,我们民建鹿城基层委有位老会员秦小伟,他一直专注于温州塘河治理,亲身下地调研,积极参与每次协调会,后来每次塘河治理相关的会议,政府部门都会叫他一起参与探讨。
    3、爱心:我们要对各种社会弊病、对弱者的各种不公平、对身边的各种尖锐问题,我们应当用好第三方的平台或视角的力量,用理性建议、良好的出发点协助问题的解决,这也是我们信息员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大爱精神,我们积极关心就业难、城市内涝、虐待儿童等社会问题,并形成专业的意见获得上级部门的采用,并出台相关政策。

    成长提升得有“三靠”

    1、靠团队:首先靠的是民建资源及其调研委团队。我们民建的参政议政有自己的活动机制,有固定的场所,有不同的话题不定期的沟通交流,有不同专业人士的智慧或案例支持,在这样的氛围和平台上,很快就能够形成“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聚集地”。我常常可以找到业内会员一起探讨和思考,然后可以加班成文,比如获得李克强总理批示的“互保联保”、高速假日免费通行制度规范等信息,就是先在探讨中获得思考,然后在某个时点提交即被采用。
    其次是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申万研究所作为连续多年获得“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最具独立性研究机构”,对宏观经济、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我平时耳濡目染、与研究员结交朋友,有效提升自己对宏观的认知能力和把握能力,比如获得马凯副总理的批示“建议以‘资产证券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金融改革”、新股改革的海外制度借鉴等信息,就是在研究所宏观部的老师沟通中产生的火花。现在我获得公司内部领导的同意,可以与研究所专家一起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生产力,力争提高申万的“决策影响力”。
    三是含有温州元素的团队。温州是个多故事的地方,大家都关心,领导人也关心,温州具备“先行指标”的客观能力,无论好的做法或是出现问题的做法,多与各大政府部门沟通获得有效资讯。我们以小见大,获得领导关注度的可能性就更高,比如获得马凯副总理批示的小额贷款公司的经验和诉求、从温州“弃房”现象看房地产调控机制等信息,都是从温州看全国的问题。
    2、靠专业:一是靠加强与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合作。“得道者多助”,我常与西南财经大学的老师们和同学们、民建团体里的各种专业人才以及我工作中的朋友们沟通交流,他们懂得或碰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有很多很多,只是我们是否有曾一起聊起过,并予以落实,我写的国库制度、影子银行、农业巨灾保险等信息建议,都是在与朋友们交流中形成的。
    二是靠研读各类专业资讯。由于证券行业研究的是市场最前沿的问题,我们每天都要研读大量的研究报告、各种专业杂志、专业网站等资讯工具,特别是在经济金融方面的,我每天都要看博览财经、财经杂志、证券市场周刊以及各大研究所的行业研究报告,每天读一篇,一年就能形成300多个问题意识或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认识。
    三是靠持续关注专业领域的问题。我们每天浸泡在自己的行业氛围里,越看越学就越发现很多问题,我专注于金融证券,专业方面写出来的东西获得认同度的概率就高很多,无论是资产证券化、新股改革、股指期货、中小企业私募债还是民营银行、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定价和转移机制等等问题,都需要专业的视野。
    3、靠老师:一是靠优秀的信息写作指导老师作为引路人。在我看来,任何事物发展之初所获得的鼓励很重要。我从大学时期第一篇文章的公开发表、到第一篇社情民意被民建中央采纳,我的直观感受是:大大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和认知度,细细体会、揣摩和反思,“原来也不是太难、原来要这样写”,这有助于后面提升成长。
    二是靠自己求学时期与工作期间的老师们。我觉得自己得益于有法学和财经的求学背景,并遇到研究生导师的严谨治学态度,以及他言传身教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思考路径;还得益于在国内前十的律师事务所锻炼过一年多时间,培养了短时间内思考成文的能力。以及现在的证券工作,每天都必须面对最前沿的市场资讯和变化,探讨的都是最新政策或事件对市场影响的预期,正是在这些过程中都得到了好老师悉心教诲和帮助。
    三是靠有模仿和反思能力的自己。我深信自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知识分子的我们应当有理性的价值追求和人生定位。积极多参加党派或政协或统战部组织的各类交流培训会或交流会,吸取别人的优秀经验为我所用、加以模仿和深化。我们积极参与写作信息,无论是花费多少精力、甚至是经常熬夜至凌晨方能成文,其回报的不是金钱或荣誉所能驱动的,更多的是专业市场的问题因你的理性建议而获得推动,并上升到政府意志,这或许当下知识分子应有的价值归宿,这或许也是我们追求真善美、积极参与议政的永恒动力。

    实现自我回答“三问”

    一问
    有人常问我,你能持续写多久?
    我的感觉是:在我们的经济金融运行过程中,问题无处不在,我们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相信“习惯的力量很强大”,有问题就值得我们思考和对策,也就需要思想的力量

    二问
    有人常问我,你写的信息有用么?
    我的回答是:我们一般人平时想见县长、县委书记都比较困难,但我们的“思想”可以“直通中央”,无论是民建中央还是党中央;我们的建议也可以推动地方诸多问题的政策出台。不过,也有大量的文章也是没被领导所用的,或许我们的思维也有稚嫩的时候,我们的运气也差一点的时候,这些都是正常的事。失败只是下一次成功的起点。

    三问
    有人常问我,你是不是不知者无畏惧?
    我的回答是:米兰·昆德拉说过,人一思考上帝就容易发笑。我承认,我也曾胆怯被潮笑、被威胁而止步。但貌似,上天最怕认真的人,而且我相信每个人的潜力其实是无限,只要勇敢一点,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坏,而且常常有惊喜。

    结语 做好自己 力量之源
    繁华世界纷纷染染,我们怀揣梦想走向远方,不在乎前方的不可预知,依然勇敢的昂首向前,行进中可以没有道路,但不能没有前进的脚步。只要我们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做好自己,就已是最有力量的了。我所能做的,就是认真读好社会这本大书,严谨做好金融事,为在人生路上上下求索而乐,这就是我心中“力量之问”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