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温州
我的位置:主页  > 地方信息 > 温州
温州市“两会”报道之一——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培育“温州制造”区域品牌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8-04-04 00:00:00
  |  
作者:

    民建界别政协委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易淼清代表民建温州市委会的大会发言

    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培育“温州制造”区域品牌的对策建议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随着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温州正式步入“两会”时间。民建市委会围绕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提案和建议。下面,我们就来看民建界别政协委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易淼清代表民建市委会的大会发言《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培育“温州制造”区域品牌的对策建议》。
    民建温州市委会认为,温州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者,现有38万人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在全国20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中温州占有3家(数量居全国地级城市第一)。 2017年,温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幅比全市出口增幅高3.6个百分点,出口以鞋服、眼镜等轻工类产品为主。因此,我们建议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切入点,积极培育“温州制造”区域品牌,推动温州产业体系从产品品牌向区域品牌转型,打造与“波尔多红酒”、“瑞士钟表”类似的全球性区域品牌,助力我市千亿产业集群的形成。为此,提出以下四点对策建议:
    一、对接两个战略
    对接“一带一路”与建设“国际时尚智城”两个战略,构建“温州制造”区域品牌的培育路径。我们建议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策略,一方面加快转化温州在鞋服、眼镜、箱包等轻工时尚类产业上的优势,通过产业整合优化,抱团提升“温州制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温州企业加大对海内外先进技术、品牌的并购和引入,提升鞋服、眼镜、箱包等轻工类产业的时尚化、高端化水平,加速温州“国际时尚智城”建设的进度。
    二、融合两种资源
    融合“海外侨团+国内商协会”两种资源,构筑“温州制造”区域品牌培育的支撑。温州最突出的优势是内外互动、联接世界的全球260多万温商群体以及由此形成的近千家商协会体系。因此,要科学推进海内外侨团与各种商协会的整合,积极谋划两种资源的互联协同。
    三、强化两个基础
    构建“制造+营销”两轮驱动体系,夯实“温州制造”区域品牌的根基。一方面,要加大工业技改投入,稳步推进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等工作;另一方面,要提升“温州制造”海外营销推广力度,充分发挥我省跨境电商平台资源优势和海外温商优势,以“线上制造馆+线下专业展”的形式构建跨境品牌推广系统。
    四、链接两个园区
    探索“国内产业园区+海外经贸合作区”的两园合作模式,强化“温州制造”海内外产业链协同作用。可考虑在温州本土筹建“一带一路”产业园区与国别产业园,在产业链协同和供应链优化上加大与海外经贸合作区的合作力度。此外,我们还可以谋划国家“一带一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