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湖州市委会:关于推行中小学校教师交流轮岗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07-08-10 10:30:08
|
作者:
长久以来,由于历史、经济和区域的原因,湖州市中小学校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或办学时间悠久的学校,往往也是师资力量配备相对较强的学校。从小学、初中直到高中,区分出重点与普通学校,有的甚至在同一所学校同一年级内,也划分出实验班与普通班等。正是这种校际间师资配置上的差异,引起社会上择校、择师热。如今,孩子去哪里上学几乎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高价择校的家长们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平时节衣缩食,面对高达数万元不等的择校费却毫不吝惜。
择校,实质上就是择师。针对“择校、择师热”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建议推行中小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动态中均衡各学校的师资力量,给“择校热”降降温。
推行中小学校教师交流制度还有其它积极推动作用:一是交流可以使不同特色的校风、学风、教风得到推广传播,更便于教师间的取长补短;二是交流带来压力,面对全新的同事和学生,教师都会迸发出新的工作热情,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三是交流推进了教师的职业观念发生转变,教师开始树立职业教育人的新观念,为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师资源配备奠定了基础。
在我市推行中小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育部门要综合考虑学校实际,确定交流幅度、对象和时间,指导各学校稳妥开展交流,确保师资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以及骨干教师数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
二、实行区域教师结构工资标准化,使同一级别、同一水平的教师无论在任何学校工作,其结构工资、待遇基本相同,打消交流教师的后顾之忧。
三、抓好保障交流的制度建设,如做好教师的业绩考核;为交流教师制定评定职称的细则等;教师晋升职称或评奖评优时具备交流经历者可以相抵一年支教经历制度,激发教师交流的积极性。
四、加强新“交流”教师的培训。为继续保证学校原有的教学质量、原有的教学工作状态,加强新“交流”教师的培训,让其尽早成为学校的优秀教师,这样能整体提高中小学教师师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