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机缘的巧合真的会让人讶异不已:三八妇女节到了,会里女工委要组织活动,望着不知下了多久雨的老天,祈祷着:我们出门那天就请停一下吧。哈,3月2日在西塘,这老天还真是硬撑了一个白天没下雨,直到我们一班女会员尽兴回湖下车时,雨点才又淅沥起来。更巧的是,才前一日,在市妇联“坐饮茶香话人生—茶与女性”主题论坛上,收到几位湖州女作家的文集,偶尔间翻看了女作家王麟慧的散文集《半袜沙子》中的“丽江午后”,里面的“有家客栈”令人印象深刻。没曾想,在西塘的午后,竟在西街邂逅了“有间客栈”,虽有一字之差,恍惚间,却亦似置身丽江,在古城穿梭,徜徉于传统文化韵味浓郁的街巷之间。感觉上,西塘也确颇有丽江风味。
之前,西塘去过。桥多、弄多、廊也多。看过根雕馆、瓦当馆、薛宅钮扣馆等。馆舍的设立与介绍,无论什么时候去,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各馆陈设和内容介绍不会因游人参观时间上的前后而有太多的变化。于是总想着,再去的时候就一定要随着自己的心性漫游。再于是,便有了独自的孑孓而行。人的欲念有时也甚难解。出门时祈盼的是天不要有雨,但真的漫步在古韵颇浓的小巷古街之间,想象中撑一把花伞,在长长的巷弄间飘逸,听雨点在伞上吟唱,半高的鞋跟敲击在石板路上的节律,那戴望舒的《雨巷》便如一幅油画慢慢地洇印在周围的水雾中,丁香般的气息氤氲在一种淡淡的惆怅里,诗意的眩晕中有一种静谧的释放,一种对世间繁杂在沉醉中的摒弃。
当然,人是属于社会的,也是需要物质的。“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转出,把奔放的热情投入了小镇的无数衣坊食铺。与城市的物价相比,小镇的消费实在令人有佳酿畅饮的豪爽。总有人说,女人的衣橱永远少一件合适的衣装。颇有民俗传统风味的衣铺,令人兴奋不已。辗转穿行间,长袖、短衣、休闲、裙衫,看着喜欢的,便痛快网进。有姐妹说:“嗨,你把一个春天都买回啦!”啊哈,这句话真是太有诗意了!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呐,只要眼中有美,心中有快乐,生活就是一首诗啊。
西塘很小,但西塘韵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