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湖州
我的位置:主页  > 地方信息 > 湖州
独步艺坛的微雕大师
——朱次元和他新创作的三大作品:《华夏溯源》、《古韵迎宾》、《中原竞雄》
发布时间:2013-07-16 17:18:06
  |  
作者:

    “朱次元的作品为现代中国微雕树立了‘工、艺并重’的品牌形象。难怪他的作品一经推出,即得以独步艺坛、直面市场,大受藏家青睐。” ——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所照 


    有媒体说朱次元是“从毫厘世界走出的微雕大师”,但是让刻刀游走在头发丝上,雕琢出美轮美奂的作品,这“世界”比毫厘要小得多!一根头发的直径一般为0.08毫米,它周长约为0.2毫米,但刻刀刻的仅仅是周长的一个侧面,其实三分之一也不到,约为0.07毫米,也就是70微米。而朱次元还能在比毛发还小的汗毛上雕刻作品,而汗毛的直径仅为0.03毫米,周长约为0.09毫米即90微米,要在90微米的三分之一的30微米的宽度上雕刻作品,肉眼很难控制刻刀的走向,朱次元往往是凭着感觉在游走刻刀,其间的差距肯定是在微米之间,必须小于毫厘!而感觉的功力在于精准,精准的功力在于数十年的磨砺!可见,微雕艺术对雕者的要求之高超出人的想象!
    夏日,走进河畔居微雕大师朱次元的家中,客厅里的微雕台屏《华夏溯源》和《古韵迎宾》豁然入目,这是他近几年新创作的作品,《华夏溯源》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之始源为创作背景,将代表中国文化的十二生肖、八卦图、道德经组合在一起。屏座是用老红木雕刻制作,台屏的玻璃框内共有27件微雕作品,上端置有寿山石雕琢的十二生肖,并在其上刻百家姓。中轴线上分别置有皇帝像龙头印章、伏羲的阴阳八卦图及老子紫气东来图;两侧墨玉上刻有《道德经》全文。《古韵迎宾》也是用老红木做台屏,共有18件微雕作品,内有《发刻民乐系列》,在微雕乐器二胡、三弦、琵琶、月琴、阮咸等5件民乐下方是刻有四仙女手持华盖、旌幡、鲜花的迎宾图,迎宾图左右的6块墨玉上刻有唐诗宋词……。这两件作品一问世,就受到艺坛的好评,其中,《华夏溯源》在今年4月获得了第三届中国• 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明清居杯”金奖。
    “还有一件作品《中原竞雄》到今秋完成,我试图通过微雕艺术形式将中华民族的起源、历史的发展及礼仪文化精炼地浓缩在这三大作品中,来弘扬和赞美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朱次元向记者介绍道。
    观赏这些作品必须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其庐山真面目!工艺之精、内涵之深、作品之美,让人叹为观止!这对他是一个超越自我的挑战,不仅在功力和艺力都必须达到极高的境界,而且创作时眼力、体力状态要好,方能找到不差微毫的精准感觉!
    朱次元从事微雕艺术已有30余年了,他的名字虽然在湖州不为大多数人知晓,然而他在中国微雕界却名气不小,他的知名度完全是由他的微雕艺术作品在对外“代言”,他创作的《发刻民族乐器》、《微刻历代帝像印章》、《孙子兵法古兵器》、《金刚经》、《历代精品名石印章》等有8次在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中获得金奖,还拥有两项吉尼斯纪录。青田石《历代精品名石印章》于2009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为他的作品题词“细入毫发,巨纳乾坤”,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所照所写的《从良渚文化微雕说起——简析朱次元精微艺术之道》一文中评说道:“当代中国微雕的引人注目,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初浮出水面激起浪花的,多半系热衷于在一粒米上的刻画或一根毛发上的微刻。这似乎大有人在。表明‘你我皆能’向微观极限冲击……面临接踵而来的诸多问题,凡有志于精微艺术之道者,无不开始反思,进而探究如何发扬传统、走向现代……在我看来,在这方面颇多建树、居于前卫的道中之人与杰出代表,要数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朱次元。”
    正如张先生所评说,朱次元不仅怀有精湛的微雕技艺,而且是一位有思想的微雕家。多年来他立足创新,独辟蹊径地把“宝”押在“雕”与“造物”、“精”与“材质”和“奇”与“立体”的对号入座上,全面凸显“以微揽胜”的手上绝技,浓缩着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张先生还赞誉说:“朱次元的作品为现代中国微雕树立了‘工、艺并重’的品牌形象。难怪他的作品一经推出,即得以独步艺坛、直面市场,大受藏家青睐。”
    “作为微雕家,必须要有创新意识。”朱次元说。他早年的创作的微雕作品就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在内容上他不仅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注重展示世界的优秀文化;在形式上注重从技术到用材上的延伸和创新。如由他发明、后来申请国家专利的“镶嵌印章”,让传统的石雕印章镶上了一个孔式圆镜,内嵌有诸如“象牙微雕花瓶”雕件和刻上文字的发丝;他还利用几大国石的石雕印章,用微刻来展示中国书、画等等,大大拓展了印章艺术的表现空间!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家刻头发,我刻汗毛,人家刻平面,我刻立体,人家刻书法头像,我刻经典文化,像《唐诗万字扇》、《孙子兵法象牙扇》、《象牙算盘》、《孙子兵法古兵器》、《微雕发刻象牙系列民族乐器》和《发刻象牙吉他》、《发刻象牙小提琴》等等微雕作品,大多采用三维立体形态来表达中外优秀文化。
    朱次元说:“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将微雕艺术作品的创新理念归结为‘平面与立体的互动’、‘内容和形式的结合’、‘绝技和艺术的融合’、‘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他新近创作完成的《华夏溯源》和《古韵迎宾》和即将完成的《中原竞雄》这三大作品,集中诠释了他微雕作品的创新理念。譬如在《华夏溯源》中将微雕绝技和绘画、书法等艺术融为一体;《古韵迎宾》中,他将头发刻上书法作品,将发刻作品作为乐器的琴弦;在《中原竞雄》中,将孙子兵法刻在兵器上等等,较完整地表达了自己的创新理念,而其中许多创新元素都开创了微雕界的先河!从而使《华夏溯源》、《古韵迎宾》、《中原竞雄》三件作品成为微雕界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