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湖州
我的位置:主页  > 地方信息 > 湖州
做有担当的民建人
发布时间:2016-05-30 09:44:02
  |  
作者: 湖州民建飞英支部:陈小芬
    刚进同济的时候,校园里随处都能听到关于前校长万钢同志的故事,人们每每谈起尊敬的校长,总抑制不住内心的骄傲与景仰。我想这位校长除了一般校长所具有的博学众才、德高望重之外,还有什么让人如此津津乐道、崇拜不已的。原来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致公党成员。这大概便是我第一次对民主党派有了朦胧和神往的认识。后来我发现我那位学术精湛、知识渊博的导师竟是九三学社成员。这个意外的发现让我对民主党派有了憧憬和向往。因为他们都是学界中的精英、成功的典范,我想要是自己也能加入民主党派那该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再后来参加了工作,单位的陆鸿英主任是民建成员,原来民主党派人士就在我们身边,从事着跟我们一样的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贡献,在群众需求的地方挺身而出,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献计献策。我对民主党派有了接地气的认识,她不是装饰炫耀的资本、笼络人际关系的平台、提高社会地位的筹码,而是实实在在为人民为社会尽绵薄之力的一种人生信仰。也正是在陆主任的引领下,2015年我跨入了民建的大门,进入了民建之家,让我在汪洋的大海里找到了航标,在漫漫的人生路上丰富自己,激发内心血热,迸发理想光辉。
    加入民建之后,我开始留心民建有关的资料、信息,阅读相关的书籍。民建的贡献令人刮目,前辈的风范令人敬仰,民建的精神令人敬佩。1945年12月16日,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以民主、建设为纲领,在重庆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成立后,民建先贤们积极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之中,胸怀天下、奔走国是、关注民生,与共产党精诚合作、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黄炎培,民主建国会缔造者,民建第一﹑二届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的一生无不与国家民族的运命紧密相联,组织中国国难救济会、发起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建立民主政团同盟、促进重庆谈判、反内战反暴政、积极巩固人民政权。
    胡厥文,政治活动家、杰出实业家。这位活到近百岁的老人,在青少年时期就痛心国弱民贫,外侮日亟,立志办工业以振兴民族,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东北之时,惊醒了他“实业救国”之梦,从此投身到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来,只求一寸丹心图报国。
    还有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等,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在今时今日不无时无刻感召着我们。
    民建的先辈们在时代的动荡中奔走呼号、团结爱国,以天下为忧,责任为先,殚精竭虑。现在会员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挤出时间,走进社区、学校、福利院、敬老院,进行慰问、义诊、助学、帮助贫困人士,不求回报、不遗余力。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认真撰写调研报告、提案建议、社情民意,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履行好参政党职能。
    吴建勇,企业家,热心公益事业,慷慨解囊、博施济众。在新农村建设中,拿出资金用于幸福礼堂建设,回报家乡,回馈社会;积极参与“平安湖州”、“平安吴兴”建设,助力大学生平安创建团队社会实践;在听到菱湖镇有个女孩患上白血病,家庭生活拮据时,打去存款,不留姓名,奉献爱心。
    陆鸿英,民建吴兴飞英支部主委、市人大代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既做好会务工作又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为敬老院老人送去温暖;在炎炎夏日为消防战士送去清凉;在农村、社区宣传科普知识;在两会平台上参政议政,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代表百姓发出“好声音”。
    王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监测室主任。化学专业出生的他,环保问题成为他心中的最重,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竭尽全力为环保呼吁,参与多个课题,撰写多篇调研报告,多次被作为集体提案,多次在大会上发言。他的目的很清晰,就是想让大地充满绿色,让天空纯净如洗,让河水晶莹清澈。
    在民建,还有很多这样凭着满腔热情和信念,对会组织忠诚,对社会肩负责任,对大众民生利益奔走呼吁,对国家社会发展献计献策的优秀人士,不胜枚举。
    作为一个民建人同时双脚踏在吴兴这块土地上,像艾青所说的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只因深爱这块土地。即使是一只鸟,我也要用嘶哑的喉咙为她歌唱,即使死了,羽毛也要腐烂在这土地里。
    当前,吴兴区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2015年浙江省县(市、区)经济发展潜力排名进入前30强,农业农村迸发新的活力,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快速提高。作为一枚小小机关工作人员,我没有经世治国的雄才伟略,没有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也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昂意识。但是我看到马路边的一条臭水沟,不再像以前那样视而不见甚至谩骂几句,而是想着如何能够将它治理,还大家一个整洁的环境;听到有志愿者活动,不再像以前那样充耳不闻只顾自己玩乐,而是会积极参加,热心服务,传递正能量;面对三农问题、农村社区管理等社会热点问题,也不再做一个事不关己的冷漠看客,而是走访群众、搜集民意、撰写建议稿,希望通过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我的能力和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民建人团结在一起,每个人承担起一份责任,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勤勤恳恳为会服务、集思广益为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便能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在推进经济强区、科技新城、生态家园、幸福吴兴的道路上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