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市委会发动全体会员为支持民建中央定点帮扶县在今年实现脱贫,积极响应省委会《关于帮扶贵州黔西县化屋村、元庆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方案》,湖州市委会完成10万元的帮扶资金目标。市委会在全会发出倡议,以支部为单位募集资金。一时间,各支部迅速行动起来,第二天,就有一些支部全员参与完成捐资工作。市委会有三个直属老年支部,作为一项全会性的工作,机关有责任向所有支部主委通知到位,但是作为对老年会员的照顾,市委会也同样决定不向老年支部落实任务。办公室打电话给直属三支部的周复良主委,说明了工作意图,然而,老先生的回复重重拨动了我们的心弦:我要捐资5000元,一定要!我就是想为会组织做点贡献,尽点心意。我总觉得自己对会的贡献不够多啊。现在,年纪大了,更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呀。我的心意,希望组织上能接受。
这一次,我们不忍再拒绝,这一次我们也无法再拒绝,这是一位老会员对组织的赤诚之心!
说一个“再”字,是因为老先生已经不止一次如此自愿主动付出。
以往多次的赈灾捐资中,周复良所在的老年会员支部总是在最先行动之一中,市委会都表示老年会员可以不参加捐赠,但是每次统计后,老会员所在支部的捐款数甚至还超出了其他一些综合支部的捐款数。周复良代表老会员说出了心里话:“虽然我们年纪大了,没有能力再亲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但我们还是要尽一份力。退休金虽然不多,但多捐一些款就是对灾区多一份的支援。我们心里有感激,感激有党的好领导,我们心里更有爱,政府和群众有困难时,我们乐于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作一点贡献。”
记得那次,因为要完成一项省委会关于老会员讲会史、话传承的记史工作,和办公室干部到周复良家中做采访。约好的时间,我们到老先生的家,还未坐下,就看到一叠厚厚的手写稿捏在他手上。周复良说,这个稿子我准备了两个月了,我怕在摄像镜头前会忘记说的事,所以事先仔细回忆了一下,写了下来。但是年纪大了,终归是记忆力差了,就怕说不好。我们安慰他:没关系的,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记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我们会帮您剪辑的。然而,令我们吃惊的是,近两个小时,老先生竟然把这自己手写的近乎数千字的材料,断断续续却终是没有较大出入地复述了下来!92岁,一位92岁的老人,为了完成组织交给的一项工作,不遗余力地投入和付出,并竭尽全力地追求一种完美!
采访完成,我们要走的时候,老先生突然问:这个摄像机是机关的吗?我们说,不是的,是借的。老先生说:那么我想出点钱给市委会买个摄像机可以吗?我们一听吃了一惊:这机子老贵的,您老才多少退休金啊!那不行,绝对不行!这机子我们也是不常用的,不必添置,您老就不要挂心了。老先生又说,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总觉得这么多年来没有为会组织做出过多大贡献,你们就让我尽点心意吧!但无论老人如何请求,我们都是硬着心肠拒绝了:这样的真情,我们真的是无法安然承受。拒绝是因为感动,更是因为一份崇敬与爱。
加入民建61载,悠悠岁月,周复良老先生见证了民建的发展历程,也践行着民建的光荣传统。他见过毛主席,他与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合过影,他担任过多届的政协委员,35年的支部主委岗位上,他更是奉献了对组织全部的忠诚与热爱。
周复良老先生对会组织唯一提过的一个请求是,希望市委会能把采访他时的录像送一份给他,以作纪念,趁他眼睛还能看清物事的时候,能静静重温过往的历史,刻录像的光盘可以自己出资买。
写到这里,我的眼中已是满满的莹光:一个老会员,一个入会60多年的92岁老先生,他把自己的所有都无私地奉献给了组织,还生怕做得不够好,奉献得不够多,还生怕给组织带来麻烦和不便,还生怕沾了组织一点点的福利。
他,恰如一面镜子,对着他,我们可以照出自己内心的缺漏;
他,又是一个榜样,对着他,我们可以学到民建人的好传统。
写在为贵州黔西化屋、庆元两村帮扶脱贫捐资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