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台州
我的位置:主页  > 地方信息 > 台州
民建台州市委会:关于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发布时间:2005-05-24 13:04:00
  |  
作者: 撰写赵跃进

现代物流是一个新兴的复合产业,通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和高效率,被世界上公认为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市场占有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是制造业最后的也是最有希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环节,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现代物流业十分重视,市委书记蔡奇在市区专题调研现代物流业时,明确指出,物流要抓培育,要切实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为推进先进造制业基地建设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服务,这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指明了方向。但综观我市现状,现代物流业尚属起步阶段,与我市在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地位不相适应,与市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走在前列”要求差距甚远。
主要问题
1、“低、小、散”特征明显。传统社会物流服务多样化,但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水平差,缺乏人才,缺少品牌;批发市场整体档次不高,服务功能单一,交易方式传统,“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缺乏,不少批发市场逐年萎缩;第三方物流企业空白,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现代物流业对国民经济贡献不高,占生产总值和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物流业缺乏规模、缺少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大多企业由于受资金实力、辐射能力或商圈限制,扩张能力和竞争力较弱,全市还没有一家全省性和全国性的物流企业集团。
2、规划编制滞后。我市至今还没有正式出台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一方面导致物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另一方面,现代物流无地可建,网点无处可设,现代物流得不到发展,其结果造成物流功能缺陷,网点空间结构、功能结构、业态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我市作为三区组合式城市,缺乏大台州理念,区块功能不明显,“小而全”现象普遍,造成了重复建设,资源共享差,集散功能弱。
3、缺乏产业政策扶持。我市一直对物流业缺少政策扶持,没有与工业一视同仁,严重制约了物流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突出表现在:物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得不到贴息;纳税大户得不到奖励;用地得不到保障,土地实行公开挂牌拍卖,地价比工业企业高出几十倍;用电、用水价格大大高于工业企业,其中电价平均比工业企业高出30%以上。相反,物流企业税负较重,部分税费项目以销售额为缴纳依据,如水利建设基金按销售额的1‰收取,而物流企业具有销售额大、毛利低的特点,按销售额征收税费,企业不堪重负。
4、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信息分散,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配置资源的物流企业较少,信息化带动商业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作用还没有得到较好体现,物流企业信息网络建设、技术装备条件还有待加强和完善。
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物流业是现代产业分工的结果,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美国的物流总费用占GDP10.7%,日本为8.9%,而我国约为2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偏高,意味着生产企业向物流企业外包业务的巨大市场增量。我市目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又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且资源和产品“两头在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运输仓储业完善功能、降低综合运输成本及产业重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善投资环境、推进我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速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要有充分认识,切实改变物流业是附属产业的传统观念,树立优先发展的科学理念,为现代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和体制环境,促进物流产业的较快发展。
2、高起点规划,全方位推进。统筹规划好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是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必须要按照围绕建设大城市、发展大工业、开发大港口、服务大农业的总体要求,尽快制订出台我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要重点搞好拟建铁路站周边的物流中心规划、台州高速公路出口的物流中心布局、三区制造业基地附近的物流体系建设、依托专业批发市场的功能性物流中心建设和沿港物流布局。此外,物流规划要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相适应,要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落实到专业区块上。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推进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物流这样一个新兴的复合性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适宜的环境和条件,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从不同角度积极努力,形成合力,特别是政府要在营造环境方面应该发挥主导性作用。为此,要尽快制定出台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建立现代物流业发展基金,采取项目贷款贴息、奖励等形式,扶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落实联合、兼并政策,鼓励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实行强强联合和以强并弱,实现优势互补。加强税收政策扶持,流通企业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等技术改造,应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的政策。合理配置土地和水电资源,对列入市重点扶持发展的物流项目、大型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项目,应在用地指标上给予优先安排;对符合规划要求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企业新增用地,应按仓储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对物流企业使用的大型冷藏、冷冻和各类生产加工设备,以及经市有关部门认定予以重点扶持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用电,应按工业用电标准收取电费,逐步实现工商用电、用水同价。留足港区建设用地和临港产业用地,做好对港区红线的控制,加强港口通关能力建设,为发展港口型现代物流以业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4、整合市场资源,推进专业产地型市场物流中心建设。我市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早,数量多、门类齐,特色产业、专业市场、小城镇三位一体,互促互进,形成了较繁荣的商品交易市场。但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集聚和辐射弱,对工业的拉动效力低。因此,必须调整现有商品交易市场的布局和结构,整合现有资源,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按照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服务的方向,加快对传统商品批发市场改造。重点发展一批以台州特色产业为依托、辐射全国和影响国外的现代化专业产地型市场物流中心,培育好汽摩配产业、塑料产业、五金阀门产业、旧货产业、家具产业、工艺品产业等块状特色明显的产地型市场,进一步发挥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优势,使市场真正成为加工销售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信息传导中心和外贸出口基地,成为台州广大中小企业产品推向市场的桥头堡。
5、加大投入,推进主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要求,着力建设现代大型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重点要在滨海工业新城周边和县(市、区)工业集群周边,搞一些投资额大、功能齐全的知名品牌的综合性物流中心建设。如有色金属、塑料、家居、建材等工业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以强化港口功能为突破口,加快建设港口大宗物资商品的物流中心,使港口成为我市钢材、煤炭、粮食、原油集散地,形成“大港口、大物流”格局。加快粮食物流建设,确保粮食安全。重点要抓紧规划建设大规模、上档次、多功能的台州(路桥)粮食物流园区。
6、培育龙头,推进重点骨干物流企业发展。物流业是一个规模经济非常显著的行业,规模的扩大对现代物流企业的成本降低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把壮大规模,培育龙头摆上重要位置。重点提高工商企业和专业市场的现代物流管理水平,整治现有商品批发市场的联托运市场,推动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打破物流资源的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支持和鼓励物流企业跨部门、跨地区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形成规模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兴办物流业,提倡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引入物流理念,抓好企业内部流程改造和资源整合,提高自身物流管理水平。
7、加大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现代化的灵魂,现代物流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信息化的手段。加快构建物流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电子数据交换(EDI)的普及应用,制定物流信息的标准和网络接口规范,建立物流信息的共享机制,提高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水平。物流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管理信息化。重点推广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的现代技术,积极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电子订货、电子转帐以及票证自动处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一批具有商品分拣配送自动化功能的配送中心,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提高物流效率。    (该文系民建台州市委会在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上的大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