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浙江怎么干---省政协常委会议围绕我省“十一五”规划编制献计献策
发布时间:2005-06-19 14:54:47
|
作者: 夏家品
六月天,骄阳似火,却“火”不过正在杭州召开的省政协九届十二次常委会议会场的氛围:32名委员坦陈肺腑之言,话题聚焦一处:下一个五年,浙江如何通过干在实处,更好地走在前列。
小河有水大河满,小区域发展得好,浙江的发展才有基础。湖州,地处长三角与中部地区的连接点,区位优势独特。关注湖州多时的浙大长三角研究院的程家安委员认为,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及实施,再加上海、苏南等受电力紧张、地价上涨及民工荒之困扰,土地等空间资源相对充裕的湖州将更加凸显优势,“十一五”期间应该公、铁、水并举,构建以高速为主的综合交通体系,使湖州成为长三角、上海辐射皖赣等中部地区的桥头堡、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温州市政协主席蒋云峰则建议,加大南部区域即温州、台州、丽水三市的发展力度,早日让温州城市经济圈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之一。
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我省资源环境再也无法支撑粗放式高增长,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已时不我待。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勇军委员认为,产业升级与产业整合应该联动,需要跳出“就制造业论制造业发展、就服务业论服务业发展”的狭隘发展观,制定关联产业联动调整升级的产业发展新规划框架;同时强化产业组织优化,加快生产集中化进程,增强大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调整升级的产业发展新规划框架;同时强化产业组织优化,加快生产集中化进程,增强大企业和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功能,制定有关企业兼并、市场退出的法律政策等,通过产业重组,解决我省产业“低、小、散”现象,提升产业竞争力。民建省委会副主委陆惠明委员和民革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计时华委员,非常看好我省得天独厚的港口岸线资源,分别建议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和水运业。
经济上去了,社会发展亦不可落后,这是与会委员的共识。省政协社法委主任邬兴华委员说,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求公平,三次分配注重和谐。在促进国民经济与居民收入协调增长的同时,建立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新机制同样不可或缺。致公党省委会副主委郁嘉玲委员提出“十一五”期间社保工作的创新点:健全由部分人享受向全民社保迈进的机制,探索流动人才的社保制度,研究将个人储蓄和养老保险结合起来,完善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机制等。
其他委员还就民营经济、粮食安全、文化大省建设、生态保护及侨务资源等问题谈了看法、提了建议。
省政协主席李金明,省委副书记、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梁平波、省政协常务副主席龙安定,副主席李青、陈昭典、张蔚文、徐鸿道、冯培恩、秘书长俞文华到会听取了委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