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三点金融改革改变中国经济面貌
发布时间:2014-11-05 10:08:09
|
作者: 本报记者 崔吕萍
如何让百姓更好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让储蓄回报更高,让融资环境更优化,让企业和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国际投资,这些问题已经摆在了金融改革者面前。而在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看来,未来3-5年,金融改革涉及到的三个方面将改变我国经济的整体面貌。
第一个方面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实现。“目前,贷款利率基本上是市场定的,存款利率拥有20%上下的浮动空间,离全面放开只差一点。有一种担忧,认为商业银行在存款利率完全放开的情况下,会只顾眼前,忘记长远,没有自我约束能力,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未来3-5年,完全的利率市场化值得期待。”李稻葵表示。
在他看来,改变中国经济面貌的第二个方面是我国融资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今天的融资结构主要是靠银行,这一个模式不可持续,因为中国经济现在投资的期限越来越长,很多投资项目时长20、30年,甚至还有期限更长的投资项目,这些长期融资项目不可能仅靠商业银行来融资,必须开创新的投资渠道。当然,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变化,比如预算法修改之后,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把握额度的前提下可以发债。因此我预计,债务融资包括给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性的公开发行的债务融资,比例将迅速提高。3-5年的时间,我们整个的金融结构将会变化,今后,百姓理财不用仅盯着银行的存款利率,也不用仅盯着银行理财产品,而是有各种各样长期和短期债券可以选择。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期待的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对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直接产生作用的,因为我反复讲过,我们今天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越来越长期化,越来越基础设施化了。
第三个方面是资本账户逐步的放开。“这个变化影响极其广泛。讲具体一点,就是现在我们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容易地可以把自己人民币的资产转换成国际货币出国投资。我认为,今年将会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一个元年,一个新时代的起点。今年,中国经济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额将首次超过中国经济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量,这不仅说明我国企业更加国际化、视野更加开阔,也同时说明相关的政策在逐步放开,中国企业、中国投资者把人民币的资产转换成外币的资产越来越容易。”
第一个方面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实现。“目前,贷款利率基本上是市场定的,存款利率拥有20%上下的浮动空间,离全面放开只差一点。有一种担忧,认为商业银行在存款利率完全放开的情况下,会只顾眼前,忘记长远,没有自我约束能力,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未来3-5年,完全的利率市场化值得期待。”李稻葵表示。
在他看来,改变中国经济面貌的第二个方面是我国融资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今天的融资结构主要是靠银行,这一个模式不可持续,因为中国经济现在投资的期限越来越长,很多投资项目时长20、30年,甚至还有期限更长的投资项目,这些长期融资项目不可能仅靠商业银行来融资,必须开创新的投资渠道。当然,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变化,比如预算法修改之后,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把握额度的前提下可以发债。因此我预计,债务融资包括给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性的公开发行的债务融资,比例将迅速提高。3-5年的时间,我们整个的金融结构将会变化,今后,百姓理财不用仅盯着银行的存款利率,也不用仅盯着银行理财产品,而是有各种各样长期和短期债券可以选择。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期待的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对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直接产生作用的,因为我反复讲过,我们今天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越来越长期化,越来越基础设施化了。
第三个方面是资本账户逐步的放开。“这个变化影响极其广泛。讲具体一点,就是现在我们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容易地可以把自己人民币的资产转换成国际货币出国投资。我认为,今年将会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一个元年,一个新时代的起点。今年,中国经济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额将首次超过中国经济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量,这不仅说明我国企业更加国际化、视野更加开阔,也同时说明相关的政策在逐步放开,中国企业、中国投资者把人民币的资产转换成外币的资产越来越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