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家视点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专家视点
我的位置:主页  > 专家视点
厉以宁“新常态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
发布时间:2015-01-23 11:06:53
  |  
作者:
    GDP的结构比增量更重要。我们现在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二位了,但是要论结构来讲,我们跟日本还有距离。为什么?高新技术产业占经济中的比重、占GDP的比重小于日本。

    中国前几年经济的增长是超高速的增长,这种超高速增长并不符合经济规律。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能有一段时间高,但是不可能长期这么高,因为这种超高速的经济增长给经济带来的。大体上有五个不利,第一是资源过度消耗;第二是环境破坏;第三是低效;第四是有些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第五是错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都抓紧时机进行技术创新,以便给经济找出一条新的出路。中国也应该如此,但是为了追求超高速的增长,忽略了这一点。

    GDP的结构比增量更重要。我们现在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二位了,但是要论结构来讲,我们跟日本还有距离。为什么?高新技术产业占经济中的比重、占GDP的比重小于日本。

    对出口、进口的看法需要调整

    出口越多越好,这是计划时代观念,因为计划经济年代我们受到外部的封锁、抵制,外汇很少,出口越多赚取外汇越多,可以买需要的东西。

    现在的情况变了,出口多,其他国家的进口就多了,出口就少了。这种国际贸易关系是不能持久的,所以应该转变,并不是出口越多越好,进出口基本平衡才最好。所以说观念要变,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大国了,而且在国际上有重要地位,要跟人家做长远的贸易关系,都是希望能够在进出口基本平衡的条件下来做。

    另外,外汇储备也是应该根据国家情况考虑,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外汇储备越多,会带来几个毛病。所有的外汇储备都是用人民币换来的。企业出口创汇,然后根据国家结算外汇的办法,把外汇卖给人民银行,人民银行付你人民币。所以外汇的增加实际上表明了人民币增加越多。有的外汇就存在那不动了,造成人民币通货膨胀。

    高就业未必和高投资有因果关系

    我们对就业和投资的观念也应转变。过去总是认为,要增加就业就必须高投资,高投资就能够提供就业的岗位,就业岗位多,就业人就多,这个看法已经过时了。

    跟新常态相对应的是适度投资,不是从前那样,投资越多越好、越大越好。

    就业靠什么解决呢?靠适度投资,靠政策,靠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靠中、小、微企业发展。什么叫适度投资?含义是并不是全要国家投资,国家只投一部分,另外一部分靠民间资本投资。民间资本投资,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方向。中国大量的中、小、微企业都是民间投资,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这种投资是精打细算,不会铺张、不会浪费,因为民营投资自己要负责盈亏的。

    宏观调控重在微调、预调

    进入新常态以后,宏观经济调控是不可缺少的。宏观经济调控一定要以微调、预调为主。如果大起大落、大升大降,将削弱市场调节的作用。经济应该是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但是毕竟是辅助性的。

    任何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都有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现在来看,要升级到第五目标。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增强,现在的环保概念与30年前不同。30年前只是有毒的不让排,现在的环保概念改了,二氧化碳也不让多排。

    所以现在提出了第五个目标,就是经济低碳化,这对我们的长远发展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此为作者在1月12日中国出版集团举办的讲座中发言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