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军:简政放权是对政府的最大考验
发布时间:2015-02-10 11:19:19
|
作者:
让权力回归市场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一场深刻而又艰难的革命,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的不只是权力,更重要的是权力背后的利益,这对各级政府而言无疑是最大的挑战和考验。
2014年下半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题,先后到多个省份进行调研,结合调研的情况,就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新动力再塑话题谈几点看法。
从经济发展新常态来看,转变政府职能的力度直接影响着再塑发展新动力的深度。发展新常态,新就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这九个方面没有一项不与转变政府职能、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密切相联,没有一项不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需要政府着力向前推进。
当前,转变政府职能、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一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转变政府职能,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形成了强有力的倒逼机制。过去,地方政府用相互追赶式的竞争手段来驱动经济高速发展;现在,必须向依靠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依靠技术资本管理的高级资源向市场公平竞争等方面转变。这些转变必然起到倒逼政府职能的作用,也必然会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先行。因此,只要我们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运用好这种倒逼机制,就能更快更好的转变政府职能,也能更好更快地挖掘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是中央针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做出了科学安排和部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新常态都作了充分的研究和安排,这些战略部署不仅为转变政府职能指明了方向,也为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是新一轮转变政府职能已经开展了两年多,这期间涌现出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包括以行政登记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地简政放权;以加大监管力度为切入点,扎实地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以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为立足点,积极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转变政府作风为着力点,努力提高政府新的效能等,要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并将其发扬光大。
经济发展新动力主要蕴含在市场上,主要来源于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主选择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要把这些新的动力释放出来,最根本的就是政府要把应该回归市场的权力全部回归市场,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让权力回归市场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一场深刻而又艰难的革命,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的不只是权力,更重要的是权力背后的利益,这对各级政府而言无疑是最大的挑战和考验。
在此背景下,怎样才能有力、有序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调研情况分析,还需要加强系统研究、整体谋划和协同推进。调研情况显示,多数地区对转变政府职能重大意义的认识明显提高,能够将其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扎实推进,但也有一些地方认识不到位,甚至存在偏颇之处。比如,有的地方认为转变政府职能转了若干年,但这种转换不会有多大起色;有的地方认为转变政府职能转的只是政府职能的事情,与其他领域关系不大;有的地方认为转变职能主要是中央政府的事情,国务院搞好了,地方政府跟上就行了;还有个别部门消极对待,被动应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需要说明的是,按系统论观点来讲,转变政府职能绝不只是单纯涉及政府职能范畴的问题,不只是中央政府的事情,而是事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转变政府职能涉及各个领域、所有工作,政府职能转得好、转得快,才能有力、有效推动“三个全面”,否则就会严重制约甚至阻碍发展。因此,应该加强系统研究,注重统一思想认识,努力增强责任意识,深入推进转变,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
同时,也应加强协同行动,凝聚推进合力,确保重大决策落实。在这方面,全国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也存在着很多新的、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从简政放权方面看,就存在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放责不放权,明放暗不放,你放我不放等问题。而从落实的过程看,既存在诸多改革措施衔接不好,甚至相互脱节的问题,又存在法律法规立改废滞后的问题,还存在事中事后监管弱化的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根本在于凝聚合力,关键在于加强协调。
(作者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2014年下半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题,先后到多个省份进行调研,结合调研的情况,就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新动力再塑话题谈几点看法。
从经济发展新常态来看,转变政府职能的力度直接影响着再塑发展新动力的深度。发展新常态,新就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这九个方面没有一项不与转变政府职能、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密切相联,没有一项不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需要政府着力向前推进。
当前,转变政府职能、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一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转变政府职能,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形成了强有力的倒逼机制。过去,地方政府用相互追赶式的竞争手段来驱动经济高速发展;现在,必须向依靠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依靠技术资本管理的高级资源向市场公平竞争等方面转变。这些转变必然起到倒逼政府职能的作用,也必然会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先行。因此,只要我们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运用好这种倒逼机制,就能更快更好的转变政府职能,也能更好更快地挖掘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是中央针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做出了科学安排和部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新常态都作了充分的研究和安排,这些战略部署不仅为转变政府职能指明了方向,也为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是新一轮转变政府职能已经开展了两年多,这期间涌现出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包括以行政登记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地简政放权;以加大监管力度为切入点,扎实地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以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为立足点,积极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转变政府作风为着力点,努力提高政府新的效能等,要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并将其发扬光大。
经济发展新动力主要蕴含在市场上,主要来源于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主选择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要把这些新的动力释放出来,最根本的就是政府要把应该回归市场的权力全部回归市场,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让权力回归市场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一场深刻而又艰难的革命,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的不只是权力,更重要的是权力背后的利益,这对各级政府而言无疑是最大的挑战和考验。
在此背景下,怎样才能有力、有序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调研情况分析,还需要加强系统研究、整体谋划和协同推进。调研情况显示,多数地区对转变政府职能重大意义的认识明显提高,能够将其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扎实推进,但也有一些地方认识不到位,甚至存在偏颇之处。比如,有的地方认为转变政府职能转了若干年,但这种转换不会有多大起色;有的地方认为转变政府职能转的只是政府职能的事情,与其他领域关系不大;有的地方认为转变职能主要是中央政府的事情,国务院搞好了,地方政府跟上就行了;还有个别部门消极对待,被动应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需要说明的是,按系统论观点来讲,转变政府职能绝不只是单纯涉及政府职能范畴的问题,不只是中央政府的事情,而是事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转变政府职能涉及各个领域、所有工作,政府职能转得好、转得快,才能有力、有效推动“三个全面”,否则就会严重制约甚至阻碍发展。因此,应该加强系统研究,注重统一思想认识,努力增强责任意识,深入推进转变,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
同时,也应加强协同行动,凝聚推进合力,确保重大决策落实。在这方面,全国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也存在着很多新的、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从简政放权方面看,就存在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放责不放权,明放暗不放,你放我不放等问题。而从落实的过程看,既存在诸多改革措施衔接不好,甚至相互脱节的问题,又存在法律法规立改废滞后的问题,还存在事中事后监管弱化的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根本在于凝聚合力,关键在于加强协调。
(作者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