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会务动态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会务动态
我的位置:主页  > 会务动态
知无不言献良策 心聚民建抒真情
发布时间:2006-02-20 14:29:30
  |  
作者: 朱修萍

2006年新年伊始,全省人民瞩目的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和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在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中隆重举行。每年一次的“两会”总能汇聚起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目光,今年也不例外,“直通两会”、“透视两会”、“图解两会”,“两会博客”、“两会传真”、“两会花絮”,老百姓通过这些密集发布的媒体报道了解未来我省发展的新构架、新思路,“两会”代表、委员们通过这一平台表达真知灼见,为民议政,替民建言。作为其中的一个群体,出席会议的民建42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2名列席同志,以高质量、有新意的议案、提案、建议,以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一腔真情,以肝胆相照、直抒己见的诤友形象,圆满完成了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舞台上的一次精彩亮相。
亮相一:抓热点、抢发言,知无不言献良策
每年“两会”都会有一些焦点话题和热点名词,今年的“高频词汇”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自主创新”等。民建省委会早就敏锐捕捉到这些焦点、热点,结合联系经济界参政党的特色和优势,在提交的11件团体提案中,有4件直接把脉浙江的自主创新。《打造创新浙江的十点建议》提出了全面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十方面切入点,由此推动我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战略转变。《逐步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则直接对我省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问诊下药,提出了重点要做好的四项工作。《关于自主创新、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建议》则进一步缩小焦点,把视角聚集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围绕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环境的优化,增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培育,提出了五方面具体建议。另一份《关于创建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提案则为加强自主创新工作设计了一个具体平台,即建立工业技术研究院,其功能定位是研究开发产业应用技术,并向企业进行技术转移。
1月17日下午,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大会发言,民建提案两度上台亮相。一是省政协副主席、省委会主委吴国华代表省委会作《推动“品牌浙江”建设》的发言,分析了浙江从制造经济走向品牌经济战略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打造“品牌浙江”的六个建议。此发言观点很快被新华网、《浙江日报》、浙江卫视、浙江在线新闻网等专文或摘选刊播,连慧聪网、中国服装财富网等商业网站也作了转载。二是省政协常委、省委会副主委黄小杭作《研究组建新的文科重点高校杭州大学,促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发言,一经亮相,便成热点,引起不少政协委员共鸣,博得全场热烈掌声。政协委员肖锋还在他当天的博客里,称该发言是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提案观点确有一定的道理。
在大会的各次小组讨论和专题座谈会上,民建代表委员也充分利用机会,阐述观点、建议。1月17日上午,两个政协讨论会同时举行,一是民建和其他三个党派举行的联组讨论会,有省长吕祖善、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梁平波等出席,另一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座谈会,省委副书记周国富出席,茅临生副省长及16个厅局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委员们高度重视这一宝贵的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机会,两次会议都出现了热“抢”话筒的场面。
吕祖善省长出席的联组讨论会议由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会主委吴国华主持,他很公允地安排着发言次序,尽量让每个党派都有发言机会,对民建“自家人”也没有丝毫的照顾。但即便这样,还须眼疾手快才行,稍一犹豫便会被“竞争者”“横刀夺爱”。到主持人宣布发言将告一段落时,严维鹏、车晓端委员已经作为民建代表分别发言,正当大家转换视线准备聆听吕省长讲话时,黄小杭委员举手要求,“我是民建委员,请给我两分钟时间”。发言十分精炼,五六句话,观点明确,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实施城市化战略,把城市化口号喊得更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座谈会的情况也是如此热烈,参加座谈的江最新、马梅芝、齐育华委员都抢到了发言机会,所阐述观点后被各媒体多次报道。会后这些委员谈起,为了多一次民建委员的亮相,他们可谓是使出各种“招数”,包括抢到离会议主持人近的优势座位,前面还在发言时就把话筒控制在自己手里,早举手,勤举手,等等。虽然说时带着满脸与年龄和身份不相符的童趣,但一切皆是为了那句话:“我是民建委员……”
亮相二:有感而发、互相鼓舞,心聚民建抒真情
1月15日晚,每年“两会”中的传统“剧目”:党派活动日,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在黄龙饭店完成了一次“大团圆”。整个活动的进行过程中,不断有会员匆匆赶来,每一个迟到的会员,都给大家带来一份意外的惊喜,因为大家知道,代表委员们都有忙不完的事儿,但再忙,他们还是来了,哪怕是像柯正侃委员那样,先匆匆赶来,再中途出去参加其他活动,那边活动完了又再匆匆回到这边来。因为这里是温暖的“娘家”,有着神奇的凝聚力。
在省委会副主委陆惠明的主持下,代表委员们的话匣子很快打开了。没有会场上发言的犀利和严谨,却句句动情,声声感人,是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和回应。刚从台州市委会主委的职位上退下来不久的柯正侃委员说,不忘民建情,永做民建人,奉献于民建,无怨又无悔。江最新委员说,希望这个“家”永存,“家”的情义永存,“家”的感觉永存。何慧琴代表说,参加党派活动日,深刻感觉民建大家庭的温暖,我骄傲我是个民建人。杨桂芳代表说,不忘民建之家,尽心履行职责,祝老同志老有所乐,祝企业家创造更多财富。蓝丽华委员说,感谢民建,感谢省委会组织对基层的关心,将好好珍惜自己政协委员的身份。严维鹏委员说,做了两届省政协委员,荣誉来之不易,有生之年,一定要做一个合格而光荣的民建会员,尽最大努力奉献自己。当他说到他的家庭对“民建”情有独衷,子女也已表示要加入民建时,全场鼓掌。
中共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方德根、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蔡馥生等领导也来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了民建赞许和鼓励。省委会主委吴国华的最后讲话同样也是坦诚、朴素,温暖人心:大家通过聚会谈了许多心里话,发自肺腑,有感而发,既是抒发,也是交流,互相鼓舞,希望大家更多关心民建工作,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把民建“五个坚持”、“四种精神”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代代相传,积极参政议政,认真民主监督,使民建事业有更大发展。并希望大家随时随地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共同把民建工作做得更好。 

亮相三:做专访、写博客,热情应对媒体“追击”
“两会”期间,媒体对代表委员的“追击”无处不在。无论是在进入会场的廊道上,还是在小组讨论现场;无论是在下榻宾馆的大厅,还是在代表委员房间里;无论是会前等候的间隙,还是午休、晚休时间,甚至就在饭桌旁边,都可以看到媒体记者采访代表委员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会议期间关于民建代表委员的新闻报道共计60多篇,比往年数量又有增加。
“两会”前夕,省委会宣传处就以“民建提案多角度把脉浙江创新”为题对民建团体提案进行综述,浙江在线新闻网及时刊登,为“两会”召开造势;会议期间,中央级报刊《团结报》也在头版刊登此文,展示民建省委会参政议政成绩。“两会”报到日,严维鹏委员的房间里接待了第一班记者,隔一天,《联谊报》上就刊登了“当委员法律顾问做社会和谐谋士”的委员专访。在餐桌上,有记者“盯”上了车晓端委员,午饭后又紧紧跟随至下榻房间,三言两语快速采访,第二天的《联谊报》头版便出现了车晓端委员关于今年省政协会议取消“一号提案”的看法。省政协大会发言会场,记者不动声色将录音设备提前放好,第二天一早,浙江电台《浙广早新闻》就将吴国华、黄小杭委员的发言作了选播,其中关于组建新杭州大学一篇还作了专文原声报道。小组讨论会上,几名记者悄悄走进民建组会议室,闪光灯频频闪亮,第二天,《浙江日报》“两会特刊”登出了齐育华委员谈有关残疾人就业的照片,丽水当地的残疾人还在看到报道后特地致电齐育华委员,感谢他利用“两会”平台为残疾人说话,为社会弱势群体呼吁。
今年媒体报道最热门的一个词应该要算“两会博客”了。这一把网络热门技术与“两会”报道首次结合起来的新生事物得到了全国各地媒体的追踪和社会各界的鼓掌叫好,也吸引了不少代表委员一试身手。张群英代表、肖锋委员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差不多成了明星人物,短短几天会期,博客点击数过万。黄小杭委员也应邀在《钱江晚报》上发了题为“场外功夫”的博客,以坦诚随意的日记体形式表达自己几年来撰写提案的心得体会,浙江在线新闻网等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题作了转载。
短短五六天时间的“两会”已经落幕了。但是,民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没有落幕,为浙江发展建言献策、为百姓民生代言呼吁的责任心没有落幕。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勤奋耕耘,为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贡献力量。与此同时,代表委员们的目光又开始关注新的社会热点,捕捉新的议案、提案选题,春节刚过,在民建省委会的组织下,新一年的调研计划又将启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