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会务动态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会务动态
我的位置:主页  > 会务动态
必须更新财富价值观念
发布时间:2007-04-09 08:47:21
  |  
作者: 陈政立

●转变增长方式的目标提出了十几年,却踟蹰不前。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的传统财富观没有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而转变。价值取向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    ●我们提倡转变财富观念,更新致富思路,主要是呼吁全社会应当重视非物质无形资产财富的价值,将有形物质资产同无形非物质资产这两种财富统一起来。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建立创新型国家,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变“汗水工业”为“智慧工业”    ●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我们已逐渐认同了“那只看不见的手”。现在还必须认识“那笔看不见的钱”和“那股看不见的力”。世上许多“看不见的东西”,往往更有价值    去年一本名为《国家财富来自何方?》的出版物引起广泛的关注。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世界银行2005年底公布的“2000年国别财富报告”。人们的关注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什么是财富。我国两千多年的农耕经济铸成了偏重有形物质资产的传统财富观念。这种传统财富观念流传了上千年。尽管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工业经济社会,今天更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重视有形物质资产依然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的主要标准。世行报告估算的财富构成则包括了自然资源财产、人造财产和无形资本。报告表明,传统财富观念已经发生变化,有形资产逐步让位于无形资产。这个报告分析了近120个国家的财富构成,结果发现,越富庶的国家,有形资产所占比重越低,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越高。报告还发现,一个国家无形资本的大小,同该国的法治程度及教育水平成正比。    第二,中国同世界相比财富构成的差距有多大。在被评估的118个国家里,我国排在第92位,靠前的几乎都是欧美国家。而排在倒数10名的,多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贫穷国家。报告显示,同美国相比,人均总财富,美国是我国的54倍,其中人均自然资源财产,美国是我国的6倍;人造财产,美国是我国的27倍;但无形资本,美国是我国的99倍。这说明,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差在无形资产财富上。    第三,必须更新财富价值观念,转变改革发展思路才能实现追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下CDP年平均增长9.4%,经济总量跻身世界第六的奇迹,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快速提升。但转变增长方式的目标提出了十几年,却踟蹰不前:产业结构层次低,盲目攀比、重复建设却不断;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下,高投入、高消耗换来的只是高产值低利润;几近掠夺式的开发,造成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事故频发;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距继续拉大,等等。    何以造成这诸多的缺失呢?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的传统财富观没有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而转变。价值取向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    ——为什么产业结构不合理而重复建设不断?因为人们以为只有抓钢铁、焦炭、汽车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才能致富。而这些正是发达国家纷纷淘汰外迁的行业。    ——为什么高增长低就业?因为我们只盯着第二产业。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制造业吸纳劳动力人数逐年减少。我们需要放眼于创造非物质财富的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因为那里可以安排大量劳动力。    ——为什么高产出低利润?因为我们轻视对无形资本的投入,不愿花钱搞自主技术、设计和标准,不愿花钱去创品牌、搞营销,不愿花钱去培养人才,结果大部分利润都被拥有知识产权的外国企业拿走了。    ——为什么城乡差距、东西部地区差距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距在拉大?这是他们教育水平、法治环境的差距仍在拉大的一种表现。    ——为什么启动消费效果不理想?一是缺乏社会保障,而社会保障程度,正是法治程度的体现;二是居民仅限于物质消费,解决了温饱之后就是建房、买电器、买车,而对非物质消费如文艺、娱乐、休闲、信息等,尚处启动中。    ——为什么经济总是粗放型增长?就因两眼只看到有形财富值钱,而看不到生态、环境这些无形资产更值钱。一片林子的生态价值比砍了做一次性筷子卖的钱要多几十倍。    总之,传统财富观念不转变,重有形物质资产、轻非物质无形资产;重资源开发、轻技术开发;重物权、轻知识产权;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生产、轻品牌;重实体经济、轻虚拟经济的思想观念不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就难有根本转变。    提出上述看法,并不是妄自菲薄,不是奉世行报告为“圣经”,更不是排斥有形物质资产财富。我们提倡转变财富观念,更新致富思路,主要是呼吁全社会应当重视非物质无形资产财富的价值,将有形物质资产同无形非物质资产这两种财富统一起来。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建立创新型国家,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变“汗水工业”为“智慧工业”。有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    第一,要把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到转变财富观上来认识。如果能把社会富裕的增加更多依仗于无形资产的增加,我们就会自觉地不再争上那些产能早已过剩的重化工制造业,而把投资热点转向以高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这些产业能创造大量无形资产财富。    第二,要把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到转变财富观上来认识。我们喊了多少年转变增长方式,虽有进展,但尚未形成气候。这依然是传统财富观在作怪。中央早就号召推进信息化,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知名品牌。实现这些要求,首先需要转变财富观。    第三,要用转变财富观念来转变群众的消费观念。由于消费者仍受传统财富观的支配,还不习惯在非物质上更多消费。随着第三产业,尤其现代服务业,包括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休闲业、文物及工艺品收藏业、美容业、娱乐业、网络游戏业等的兴起,要引导消费者更多地投入到这些非物质的精神消费中去。    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我们已逐渐认同了“那只看不见的手”。现在还必须认识“那笔看不见的钱”和“那股看不见的力”。世上许多“看不见的东西”,往往更有价值。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国宝安集团董事局主席、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