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会务动态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会务动态
我的位置:主页  > 会务动态
山沟里挖出的山戎文化--民建中央扶贫点丰宁县见闻
发布时间:2007-11-30 14:37:27
  |  
作者: 记者 张德海 刘 华

山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的民族。民建会员张士元在潮河源村发现5000座山戎墓地后,潮河源被认定为山戎人的发祥地。 民建中央对此也提出了一系列政协提案,山戎文化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望着古老山门的画像,抚摸着“山戎酒”的包装设计,听着山戎服装大赛的设想,记者面前的张士元还是那样的兴奋。“山戎文化以及山戎文化产业是世界级的,整个旅游区的价值有十几个亿,不管吃多大苦、受多大累,我一定要做成这件事。”张士元说。   在丰宁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从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张士元发现潮河源是山戎文化发祥地,到后来决定在这里搞旅游帮助村民致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的问题是缺少资金,所以旅游项目还是没有眉目。从丰宁回来后,记者又一次采访了张士元。   中央提出扶贫工作要贯彻“整村推进”的战略方针后,民建中央把目光集中到丰宁黄旗镇的潮河源村。潮河源村是北京人赖以生存的密云水库的水源地。全村897口人,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780元。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仅使群众长期贫困,也使潮河源生态不断遭受破坏,形成恶性循环。2004年夏天,张士元受邀来到了潮河源村。从此,他与潮河源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山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的民族,至今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从张士元在潮河源村发现5000座山戎墓地及小玉人后,就奠定了考古界的这一大发现。后经过他详实的考证,他认定潮河为山戎人的母亲河,将潮河源定为山戎人的发祥地。   潮河源村贫穷、落后。如何让潮河源村的百姓过上富裕生活?张士元想到了利用这些考古发现。他认为,这里是开展文化生态旅游的理想景区,可以用农家乐的形式开发文化旅游,实现富村富民。   前年和去年,民建中央副主席陈明德两次在政协会议上提出提案,呼吁重视潮河源地区的山戎文化,利用山戎文化做好旅游产业的开发。   潮河源村的百姓很穷,他们没有钱搞旅游开发,张士元就自己投入3万多元的资金,拖着病腿上山考察,自己写字,和中共村支部书记刘晓祥一起组织村民刻石刻。张士元在村子里一住就是3个月。后来,回到北京的张士元,又组织自己的学生一起设计旅游线路、标示等。   在潮河源村采访时,记者在村委会看到有许多的展板,上面介绍山戎文化的背景。张士元和潮河源村的村民们一直都在为旅游开发努力着。   刘晓祥说:“张士元先生帮助我们搞旅游致富,太感人了。他什么都不图,他在北京已经是有名的画家了,可却跑到我们这里的穷山沟,来帮助我们。”说到这里,刘晓祥有些哽咽。他说:“等以后搞成了,我给他盖一个院子,养着他,我整天伺候他都成。”    在潮河源村,像张士元这样的民建会员不止一个。陶国明原来是民建北京市海淀区委的会员,已经退休多年。记者在潮河源采访,正巧碰上陶国明,他正在这里帮助设计旅游的房子。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喜欢做这样的工作,我现在已经是潮河源村的荣誉村民了。”   为了潮河源村能像张士元说的那样:出门水泥路,入户自来水,看病不出村,做饭用沼气。葱郁的森林,碧绿的湖水,把小山村装扮得如世外桃源般秀美……民建中央挂职干部经常来这里蹲点,普通的民建会员也把让小山村致富当作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记者采访张士元的最后,他有些激动,站起来特意对记者说:“我发现了这里的山戎文化,但要让这里的农民朋友富裕起来,靠我一个人是不行的。我呼吁各界朋友、有识之士、企业家都来关心山戎文化产业的开发,大家都伸一把手、出一把力,我相信一定能够做成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