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会务动态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会务动态
我的位置:主页  > 会务动态
县域经济如何激活--民建省委会建议发达县提升竞争力弱县发展特色农业
发布时间:2008-01-11 14:16:38
  |  
作者: 记者 陆梅红

以县域经济为起点实现经济腾飞的浙江省,虽然自1991以来在全国百强县的排名中一直名列第一,但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矛盾与问题。受民建中央委托,民建省委会对我省县域经济进行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县域经济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在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上进行调整和提升,并着力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难题。   参与调研的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锋说,全省进入全国百强的30个县集中在浙东北的宁波、杭州、嘉兴和绍兴等地,强县与非强县之间差别很大。2006年全省58个县有27个发达县全部进入百强县,但有23个经济欠发达县,中等水平县只有8个,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不合理状况,并且欠发达县集中在山区。   同时发达县域经济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偏重于轻、小产业,技术含量低,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出增加值不高,效益低,容易被模仿和转移,来自全国其他地方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县一级政府也面临着两难选择:把一个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扶持做大以后,这些企业纷纷把总部迁往上海、北京、杭州等大城市,并且把相关企业一起带走,使产业增量部分在外地,存量在本地,留下的往往是老产业,陷入萎缩状态;政府想大力招商又面临重重困难,因为县级城市无论在信息、技术、人才还是土地资源上都无法与大城市相抗衡。   对于减轻土地资源压力,解决“三农”问题,减少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形成大中小合理的城市结构,县域经济均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徐剑锋认为,要重新激发县域经济的活力,关键在于发达县市如何提升竞争力,弱县怎样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目前,欠发达县集中在丽水、衢州等地,民建省委会建议,一方面政府应该创新体制,为生态保护提供财政转移支付,另一方面,贫困县要发展自己的特色农业,创出自己的品牌,并向产业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把农业向农产品加工业延伸,注重深加工。目前,农业只占GDP的10%左右,但农村劳动力占了50%~60%,政府应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并增加对山区的交通、物流等投入。   对于发达县,最重要的是加大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组织优化。鼓励县域中小企业建立技术开发联盟,加强与城市研究院校合作,加大企业创新力度,加快新产品开发,推进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在欠发达地区通过政府引导组建专业开发园区、引进外来投资、建立专业市场等,培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在发达地区重点辅助企业通过相互参股、企业联盟等,使中心企业和中小企业形成密切的协作体系,使产业取得规模效应的同时,能保持产业集聚效应,提高产业竞争力,并使产业在本地生根发芽;通过降低创业成本,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大学生新知青下乡创业;创新山海协作模式,鼓励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向西南地区的县域转移,引导都市大企业到县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