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会员风采
我的位置:主页  > 组织建设 > 会员风采
聚焦民生安全 助推国家立法
——记民建浙能支部主委秦臻与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的深化之路
发布时间:2025-06-20 15:50:13
  |  
作者: 管理员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修订的项目予以公示,对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的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提出系统性规范,要求车企在碰撞断电、紧急救援等场景下必须配备机械解锁装置、统一安全标识并强化结构强度。这一国家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迈入新阶段,而背后离不开民建浙能集团支部主委秦臻多年的关注与呼吁。

20250613185019.jpg

  从提案到立法:一位民建会员的坚持

  早在2022年,秦臻便敏锐察觉到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潜藏的安全风险。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一方面凭借其美观、科技感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因强度不足、控制逻辑存在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等问题带来潜在的逃生和救援风险。彼时,新能源车因门把手设计导致的救援延误、低温冻结等问题频发,但公众认知与行业规范仍存空白。为此,当年9月他提交《关于加强对隐藏式车门把手使用的宣传力度》的提案,明确提出三点建议:1、强化消费者教育,将隐藏式门把手操作纳入驾驶培训与购车指引;2、推动行业规范,要求车企标注应急机械解锁位置并提供标准化操作说明;3、推进各级交通安全主管部门加大新能源车辆安全知识宣讲。

  提案立刻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牵头主办单位浙江省公安厅通过多次沟通调研,以书面和口头形式给予协调推进,回应提案内容。并且在由其主办全国安全交通日122主题活动浙江分会场活动中,主持人就上述问题与消费者进行现场沟通交流,浙江省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今后将在考试大纲的指导下,加强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和使用常识教学,并将新能源车隐藏式车门把手使用纳入教学内容,培养驾驶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多家媒体例如《平安时报》也从多角度进行了跟踪报道。

  行业回应与社会效应:安全标准升级背后的“浙江声音”

  秦臻的提案与持续呼吁引发连锁反应。各类媒体多次跟踪报道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问题,如山西运城交通事故、广西雷克萨斯救援受阻等;今年3月,一辆小米SU7发生高速碰撞事故并起火,有声音称事发后小米汽车“车门锁死无法打开”,更是将电动汽车门把手再次推上风口浪尖。以上案例推动公众对“科技感与安全性平衡”的深度讨论。“安全设计不应是选择题,而是车企技术创新的必答题”这一观点被多家车企纳入研发方向,如吉利、长城等企业加速研发“电动+机械双保险”门把手。

  新标准下的感悟:责任与使命同行

  面对国家立法的落地,秦臻感慨道:“从提案到国标,是民主协商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作为民建成员,既要‘看得见问题’,更要‘找得准切口’。”他坦言,新国标并非终点,未来将持续关注智能汽车安全盲区,如电子后视镜可靠性、全触控中控屏误操作风险等,“科技向善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参政议政的价值在于让每个‘小细节’守护生命安全”。民建浙能支部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建言资政作用,围绕新兴技术伦理、产业安全标准等课题深入调研,为“中国智造”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