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民主党派而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坚持求真务实,认认真真调研走访,把实情摸上来,做到出实招、建真言、谋实效,才能更好地迎接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本文紧跟时代脚步,基于衢州市民主党派调查研究现状,深入探讨新时代民主党派深化调查研究能力建设的举措和实践成效,针对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对推动民主党派履职能力建设提质增效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主党派;调查研究;履职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1]。调查研究是民主党派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调查研究的质量直接关系履职建言的成效。广泛、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基本要求和必要条件[2]。民主党派要履行好三项基本职能,没有一项离得开调查研究,要认真履行好参政党职能,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必须以执政党为师,大兴调查研究[3]。
然而,在开展调研的过程中,民主党派受人员调配、经费保障能力等条件限制,往往只是制定一个简单的调研计划,进行访谈调查、会议调查和实地调查,较少采用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科学方式开展相关调研,调查研究的体系方法不细致,调研所形成的主观认识较多,客观性数据分析相对欠缺,掌握资料不全面、分析问题不透彻、提出建议不精准,影响建言献策的整体效果[4],与现实关联不够紧密,形成建言献策“多而不精”的现象。本文以衢州市民主党派为例,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地探析新时代民主党派调查研究能力建设现状,进一步明晰新时代民主党派履职建设的实践成效,同时针对民主党派履职建设存在的调研机制建设疲软、调研工作僵化等困境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新时代民主党派深化调查研究,提升履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一、新时代民主党派调查研究能力建设的举措和实践成效
目前衢州市共有7个民主党派,分别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衢州市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衢州市委员会、中国民主建国会衢州市委员会、中国民主促进会衢州市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衢州市委员会、九三学社衢州市委员会和台盟支部,共有党派基层组织217个、党派成员3092名。在新时代背景下,各民主党派通过调查研究,不仅有效地履行了自身的职责,而且在参政议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调查研究能力,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并取得了显著实践成效。
(一)深化合作机制,拓宽民主党派调研视野
通过整合基层民主党派的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在不同领域的专业优势和独特作用,不仅让调研工作更加全面、深入地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还促进了不同党派成员之间的思想碰撞和观点交流,为调研报告的撰写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视角和素材。
为确保调研质量,衢州市委统战部建立了各民主党派联合调研机制,由统战部门牵头,围绕调研主题,精选各党派专业骨干组建联合调研组,通过分队调研、集中讨论、牵头党派撰写、统战部门跟踪问效的工作流程,确保调研提质增效。如2024年衢州市委统战部围绕“数字经济”主题,抽调涵盖经信、科技、人社等多个关键领域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党外人士专业骨干,组建8个调研小组,分8个调研方向,共谋调研课题。这种创新的联合调研机制,实现了多学科、多视角的交叉融合,不仅提高了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促进了各党派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改进调研方式,提升民主党派调研质量
为了更广泛地听取民意、汇聚民智,民主党派不断创新调研方式。除了传统的实地考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外,还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调研、远程访谈,邀请专家学者参与调研过程,提供专业咨询和智力支持。这些创新方法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调研的精准度和科学性,还增强了调研报告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民盟衢州市委会创新调研课题申报立项机制,围绕教育现代化、中医药事业发展问题,筛选确定24个立项调研课题,并实行一个课题一个团队负责制,组建了24个课题专题团队,与民盟省委会、各基层组织以及各专委会四级联动调研,通过调研沙龙、研讨会、碰头会等方式,结合“民盟名医服务站”义诊、“民盟专家工作站”“民盟社区服务站”等专业服务机构,对课题进行讨论研究,群策群力提升课题质量,其中关于“全面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专项调研得到了副省长、民盟浙江省主委成岳冲的充分肯定。
(三)注重调研实效,彰显民主党派调研价值
调研的目的在于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动力。为此,各民主党派通过提交调研报告、提案议案、社情民意以及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推动调研成果在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衢州市通过完善党外人士“直通车”制度,全面贯通市县议政直通车应用,支持民主党派围绕中央、省委和市委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2023年,全市各民主党派共形成8篇民主监督报告,全部由市委交办相关部门办理落实并反馈;参政议政成果被全国政协、党派中央采用30余条,被省委统战部、党派省委会采用160余条,被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肯定19次,民建衢州市委会参政议政成果被民建中央单篇采用9篇、被省委办公厅采用1篇、被民建省委会采用30篇、被市委办采用1篇、市政协采用36篇,3篇课题被获民建省委会“参政议政优秀成果”三等奖,其中:民建龙游基层委聚焦“数字农业”议题,将调研成果凝练成《加速培育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 聚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提案,被龙游县政协选为2023年大会口头发言和重点提案,提案中的建议被县农业农村局采纳实施,有效解决了我县数字农业缺乏规划和资金的难题,有力推动了我县数字农业的发展。
二、新时代民主党派参与调查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参与积极性不高
调研是民主党派成员履行职能的重要基本功,无论在哪些方面建言献策,都要首先进行调研,深入一线,了解和反映实际情况[5]。然而,受本职工作、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民主党派成员参与调查研究的积极性整体不高、动力不足,长此以往,民主党派调查研究能力将不断减弱,履职质量会逐渐下降。本文以衢州市民主党派为例,针对100位问卷对象过去一年参与调查研究的频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4%的民主党派成员在过去一年未参与过调查研究;超过一半的成员在过去一年只参与过1-2次调查研究,占比58%;只有3%的民主党派成员在过去一年参与过6次及以上调查研究(图1)。由图2可知,民主党派成员开展调查研究的主要原因集中在所在党派的组织要求(36%)和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身份要求(23%),缺乏开展调查研究的内在驱动力,整体热情不高。

图1:100位问卷调查对象过去一年参与调查研究的频次

图2:100位问卷调查对象开展调查研究的主要原因
(二)高素质人才紧缺
当前各民主党派虽然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但参与调查研究高素质人才欠缺、履职质量不高依旧是各民主党派普遍面临的困扰。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对经济社会发展缺乏深层次了解与关注,也缺少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导致提交的成果质量不高、价值不大,建言献策“多而不精”。本文参与问卷调查的民主党派成员中,79%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生比重少,为10%;无博士及以上学历层次(图3)。由表1可知,民主党派成员关注和参与调查研究的政策领域多局限于经济三农、教育文化等,在反腐倡廉、国际外交、侨务祖统、军事科技
等领域的参与人才极度匮乏,很难提出科学合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图3:100位问卷调查对象的学历层次
表1:100位问卷调查对象关注和参与调查研究的领域分布
政治领域 | 有效答题人次 | 百分比(%) |
经济三农 | 59 | 24.1 |
教育文化 | 48 | 19.6 |
医药卫生 | 29 | 11.8 |
法律法规 | 17 | 6.9 |
城建城管 | 21 | 8.6 |
生态环保 | 37 | 15.1 |
政协统战 | 12 | 4.9 |
反腐倡廉 | 8 | 3.3 |
国际外交 | 0 | 0 |
侨务祖统 | 1 | 0.4 |
军事科技 | 2 | 0.8 |
其他 | 11 | 4.5 |
合计 | 245 | 100 |
(三)调查研究方式单一
调研的目的是及时掌握基层的最新变化,随着时代环境和群众构成的改变,调研的方式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调查研究不走形式、取得实效[6]。近年来,虽然有些民主党派在积极改进调研方法,但多数民主党派仍存在调查研究方式单一的问题。以衢州市民主党派为例,调研的方式途径较为单一且僵化,一是组织外出考察、参观学习(31.5%),考察时间通常集中在1-2天,虽然能在短期内获得一定数量的信息,但很难调研得具体、深入、透彻;二是召开专题会议调查(24.7%),该方法受时间条件的限制,很难做深入细致地交谈;三是电话、面对面访谈调查(21.3%),访谈过程耗时长、成本较高、调研效果受周围环境影响大;少部分民主党派成员以问卷(14.2%)和网络平台推送(6.4%)的方式参与调查研究。

图4:100位问卷调查对象参与调查研究的方式途径
三、新时代民主党派参与调查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
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需从内外因综合考量,内因是“人”,外因是“事”,要想调研工作推进“水到渠成”,务必从内因外因中破解“五大难题”。
(一)调研时间不够充裕之难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58%的人认为开展调查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本职工作太忙,没精力开展调查研究;77%的人认为影响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性为本职工作冲突没法兼顾。一方面在客观因素中,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诸多工作下达导致调研抽不开身,或是工作有交付时间限制,导致调研工作与本职工作冲突而选择搁置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主观因素中,也有因工作能力不足、或是对调查研究存在畏难情绪、或是躺平心态不愿意多加活、不作为的心理因素作祟,导致以时间不够充裕来做借口。

图5:100位问卷调查对象在开展调查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图6:100位问卷调查对象认为影响开展调查研究的积极性的原因
(二)党派合力不够扎实之难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影响民主党派深化调查研究的三大因素分别为:31%的人认为各党派成员界别趋同,导致资源争夺;35%的人认为各党派合力不足,导致资源浪费;39%的人认为高素质参政人才缺乏。一是由于党派成员在选择相同调研目标时,存在潜在的“竞争意识”,不愿意分享已经获得的材料、数据、资源等。二是民主党派在调研过程中缺乏整体考量,未利用好涉猎相关行业的精英成员,导致优秀资源浪费。三是党派内部高素质参政人才未得到有
效培养,调研任务仅落在少数“笔杆子”成员身上,综合实力有待提升。

图7:100位问卷调查对象认为影响民主党派深化调查研究的主要因素
(三)体系方法不够科学之难
由图5可知,有20%的人认为调查研究体系不够完善。一方面是缺乏核心资料数据,45%的人认为对党委政府工作知情不足,缺乏核心资料数据;另一方面是调研的渠道途径不够多样,35%的人认为开展调研的渠道途径不通畅。在影响民主党派深化调查研究主要因素中,63%的人选择民主党派成员知情渠道单一和不畅通(图7)。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调查研究相关体系方法尚未建立完善,调研人员多是借助当下互联网大数据,导致调研工作不够与时俱进,缺乏创新、人云亦云。由于缺乏制度约束,未能将调查研究作为决策的关键步骤,许多党员干部“拍脑袋”决策、“书斋里”决策,最终致使决策脱离实际情况、脱离人民群众的意愿[7]。
(四)问题导向不够精确之难
由图5可知,有17%的人认为所提建议流于形式,难以采纳;另有29%的人认为文字表述、问题分析等能力不足。一是工作方法不够严谨。缺乏谨慎细致的体系方法,常常是“浅尝辄止”式工作,问题导向不够鲜明,问题掌握不够全面。二是理论与实际互相割裂。调研工作不够深入具体,调研问题浮于表面,常常“报喜不报忧”,刻意避开问题所在。亦或是不深入群众,只在办公室“凭空想象”,导致与实际情况割裂脱离。三是成果转化不到位。将调研作为一项工作任务,调研分析完成后,后续成果落地跟进全无,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层面。
(五)经费保障不够充分之难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22%的人认为自掏腰包开展调研是影响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性的原因之一(图6);有34%的人认为组织活动缺少经费是影响深化调查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图7)。在实际调研中,列入党派立项课题仅得到少部分资金支持,而调研成果几乎无资金激励,由于内在动力不足,导致调研活动陷入“资金困境”。组织调研活动、实地走访、调研数据等往往需投入资金,党派内部未设置专门调研经费,相关经费没有来源,从而影响实际安排。而调研人员也担忧在投入时间和金钱后,调研成果反响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四、新时代民主党派解决调查研究存在问题的对策
新时代民主党派在调查研究能力建设方面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党派成员专业素养的提升、调研模式的优化、调研成果的转化等方面,更体现在民主党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上。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进一步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充分发挥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的作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智慧和力量。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基层一线
党派调查研究多是围绕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实际上与我们的平时工作息息相关,应培养工作敏感性,从田间地头、群众身边统筹工作和调研。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得知:35%的人认为应增加与群众的互动交流来改进调研反馈机制。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基层“一线”“火线”“前线”,啃下“硬骨头”,才能真正使调查研究成为把脉“政策落实”的关键一招,使调查研究报告“带露珠、沾泥土、接地气、通下情”。主要体现在:一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要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执政党分忧解难、出谋划策、互相监督,共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努力做到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

图8:100位问卷调查对象认为党派如何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的反馈机制
(二)调动专业人才资源,发挥组织优势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建言献策主力军,各党派团体“一家亲”,应充分发挥各党派界别优势,聚焦重点领域,深化党派间合作,力争在专业领域建言献策有新突破。二是凝聚党派合力。针对调研课题涉及的不同行业、不同专业选取调研精英,由统战部牵头建立智库,党派之间信息共享,合理发挥资源优势,在专业领域组织强有力的调研力量来凝聚合力。三是培养高素质参政人才。在党派内部开展调研业务培训,依托专业化人才支撑,通过抓住各个领域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展开调研和讨论,提出高质量建言成果。
(三)提升调研能力,优化调研体系方法
从收回的100份问卷结果可知,66%的人认为从数据收集改进,52%的人认为从分析方法改进;而在参与途径的选择上,有51%的人选择线上问卷,73%的人选择线下座谈会,55%的人选择社交媒体互动,74%的人选择参与课题研究。善于运用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信息化手段、大数据分析等调研方式收集信息,才能形成调查全面、数据准确,分析到位、建议可用的高质量调研成果。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会、社交媒体互动、参与课题研究等多途径多渠道多向发力,才能保证调研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执行的准确性。一是高效率“摸排”。通过大数据技术辅助调查研究,提升调研效率。二是智能化“穿透”。将信息手段与实际情况相互印证,对问题进行精准定位。三是两条线“深挖”。将实地调研与线上情况有效结合、深入分析,提高调查研究质量和效率[8]。

图9:100位问卷调查对象认为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最需要改进的方面

图10:100位问卷调查对象认为通过哪些途径参与调查研究活动
(四)增强建议实效性,坚持靶向施策
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根本目的在于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探索路径、靶向施策。从收回的100份问卷结果显示,有52%的人选择结果应用(图9);从图8可知,35%的人选择增强结果应用来改进调研反馈机制。民主党派应努力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要在调研对策办法的落脚点上寻求突破,在履职尽责的过程中,提出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化、合理化建议。建立调研成果运用跟踪评价机制,及时评定调研成果转化效力,成效显著的要迅速总结经验、全面宣传推广、营造良好氛围。
(五)完善经费保障,建立激励机制
一是提取一部分可用经费用于成立调研专项工作经费,制定财务报销制度细则,优化调研流程,对于调研发生的合理费用,凭票到党派财务予以报销。二是通过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调研成果质量评比会等形式,把调研工作和调研成果纳入日常考核及个人履职档案管理,在创优争先中增加个人得分,形成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党派深化调查研究的内在动力。也可每年推选优秀调研成果应用分享,设置奖金或奖品。坚持和完善调查研究经费保障及激励制度,打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一公里”,为调查研究提质增效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11.
[2]周福志,赵亮.用好调查研究“金钥匙” 打开高质量发展“幸福门”[N].团结报,2023-06-29(4).
[3]吴肖明.民主党派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J].前进论坛,2023(10):48-49.
[4]李桂贤.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提质增效的方法路径研究[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21(06):11-13.
[5]赵建国.练好调研基本功 提升履职质效[EB/OL].https://www.mj.org.cn/mjfc/ mtjj/202307/t20230703_278238.htm,2023-7-3/2024-07-17.
[6]万军.调查研究方式需改进[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 1230/c40531-23974987.html,2013-12-30/2024-07-17.
[7]雷巧玲,于兴荣.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工作中的典型问题及其对策[J].廉政文化研究,2023(6):62-70.
[8]王青云.用好调查研究“24招”[N].学习时报,2022-10-24(4).
( 蓝芝苇,民建衢州市委会主委、衢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吴梦洁,衢州市资源规划局四级主任科员;杨颖,民建龙游县四支部会员、龙游县沐尘畲族乡人民政府经济生态办公室负责人;郑晓翠,民建龙游基层委四支部主委、龙游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