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会员风采
我的位置:主页  > 组织建设 > 会员风采
敬业人生写风流
——记宁波雄镇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陆孟达
发布时间:2010-05-14 09:34:21
  |  
作者: 徐志明 林惠珠
    从捧着“金饭碗”的财税干部到不拿国家工资的“经济警察”,他在自我挑战中率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投入市场经济的大潮。“抓人才、严把关、优服务”战略的选择,使事务所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的坚持,使事务所在放弃某些厚利业务的同时,承载起厚重的社会责任。他也由此赢得了业界的尊重。

  都说搞财会的人常年与数字打交道比较枯燥,但是,陆孟达却在22年财会生涯中,凭借枯燥的数字展现了敬业精神,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落榜后的人生也辉煌

  1982年,陆孟达面临着人生道路的第一次选择。那年,他在镇海中学高中毕业了。像所有来自农村的学子一样,他和他在农村的父母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寄托于高考。

  然而,上苍跟他开了个玩笑。揭榜了,他的高考分数离上线分只差一分。怎么办?他准备选择复读,次年再考。正当他决心再苦读一年重新向命运挑战的时候,一个机会却向他绽开了笑脸:国家因为经济发展需要,在高考落榜者中择优招聘一批税务干部。陆孟达理当在招聘之列。他被聘用了。

  捧上人人羡慕的财税“金饭碗”,陆孟达心里满足了。很快,凭着他对工作的兢兢业业,他成了局里的业务骨干。

  生活舒心,工作也很顺心,在旁人看来,他的一切是那样灿烂。但是,陆孟达心里却有一个小小的缺憾,要能圆大学梦该多好啊!

  机会来了。

  1988年,上海财经大学举办2年制干部脱产专修班,可是整个宁波市只有3个名额。局里推荐陆孟达参加考试,陆孟达知道这次竞争的激烈,但是他要争。经过一番较量,陆孟达胜出了,如愿以偿进入上海财大学习。

  学成归来,正当陆孟达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组织上却把他安排到中华会计函授学校镇海函授站担任教学工作。陆孟达心里虽然有点情绪,但是,他有个特点,只要工作一开展,他就会全身心扑进去。他一边教书,一边还担任班主任,用严格的管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全区各单位培养财会人员。

  1993年,国家全面实施《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分行业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而且从第二年起国家要全面推行增值税制度。为了让企业财会人员适应新的制度,区财政局决定对全区财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陆孟达的任务一下子重了起来。当时没有现成的培训材料,如果东收集一些、西收集一些,不仅麻烦,而且教学培训也缺乏系统性。

  陆孟达决定自己编教材。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好在陆孟达熟悉业务,加上多年的教学实践,要完成这个任务还是有把握的。那年,他从10月份就开始动手,足足干了3个多月,握笔撰写了20余万字的《会计上岗培训教材》,手稿叠起来足有10多厘米厚。

  长达8年的会计业务教学,充实了陆孟达的业务底蕴,而且,也为镇海培育了一批批合格的财会人才。他担任班主任的多届财会班,各科考试成绩合格率均在80%以上,大大高于全市平均合格率,陆孟达本人也获得了财政部颁发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瓷饭碗”捧出的创业路

  也许,陆孟达这辈子从没有想到过,自己居然会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1999年,根据财政部关于会计事务所要脱钩改制的规定,陆孟达担任所长的镇海会计师事务所要与财税局彻底脱钩。这次改制,在陆孟达面前又摆出了一个选择:是离开事务所到局里当个科长,捧着“金饭碗”,还是带领会计师事务所走市场经济之路?陆孟达有点犹豫了。平心而论,若留在局里担任科长,待遇不算差,而且磨上几年前途也是光明的;若随着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捧“瓷饭碗”,风险是明摆着的,但是,机遇也是很诱人的。陆孟达斟酌再三,他选择了后者。

  1999年7月,完全与财税局脱钩的宁波雄镇会计师事务所正式挂牌,陆孟达和他的25名员工从此告别了金饭碗,走上了市场经济的大道。陆孟达担任了这家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

  在决定“下海”的日子里,他潜心研究了国内外该行业的走势,相信这是一个前途广阔的朝阳行业。但是,他也从同行业一些失败的例子里看到,如果稍有疏忽,也有可能因此而造成无法弥补的灾难。

  当时,他自己正在浙江大学进行专升本学习,要经常往返于杭州与镇海之间。为了使事务所及早进入良好的运行轨道,那一阵子,陆孟达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他的个子本来就瘦小,由于经常熬夜,一下子又轻了好几斤。凭借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多年的管理经验,陆孟达确立了“抓人才、严把关、优服务”的发展战略。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陆孟达深谙其中的道理。从事务所挂牌开始,陆孟达就把人员的培训列入了所里的重要议事日程。事务所成立5年,所里仅为员工支付的各类培训费用就达30余万元。一次,所里有5名员工要参加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每人的培训费要2000多元,而且需要脱产学习一个月、复习两个月。这是一个不小的负担,陆孟达毫不犹豫地支持他们,最后这5名员工都取得了注册造价工程师的资格。多年坚持不懈的人才战略,使现在的雄镇会计师事务所人才济济。在所里32名员工中,有注册会计师12名、注册税务师13名、注册资产评估师10名、注册造价工程师6名、房地产估价师5名、保险公估资格1名,还有2人取得了证券特许注册会计师资格,其中有1名员工1人就取得了6项资格。可以说,现在的雄镇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优势,在全省县(市、区)同行中也是遥遥领先的。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不拿国家工资的‘经济警察’”,这句话道出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要性。走上市场经济的会计师事务所急需大量的业务,但是,为了做好“经济警察”,陆孟达有时果断放弃到手的业务,坚决把好评审关。每年银行对企业的资信评审是一块大蛋糕,凭着陆孟达多年来的关系,他要接这种业务并不难,但是陆孟达果断放弃了。因为他心里清楚,目前镇海的多数企业,真正符合银行高等级资信条件的不多,如果一定要做,在稽核过程中难免会有水分。所以,有时回避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用户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职责”,陆孟达和他的同事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4年2月,他们为慈溪一家企业6万平方米的工程项目做标底。这项工作量大、时间急,对方给他的时间只有20天。陆孟达二话没说,接过任务就带着大伙儿没日没夜地干上了。这20天,陆孟达和他的同事们每天干到深夜。最后一天,陆孟达在凌晨2点做好标底,只睡了3个小时,5点,他就带着标底出发了。当他踩着对方企业的上班铃声把方案摆在客户老总的办公桌上时,老总感慨万分,连连称陆孟达帮了他的大忙了。

铁肩担起的社会责任

  作为镇海唯一一家在建设工程中介领域同时具有两项乙级资质的中介机构,陆孟达的会计师事务所恪守“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处处为业主着想。他们开展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几年来,累计承担的工程预决算金额超过4个亿,为国家和业主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2003—2004年6月,他们为政府投资审核了107个项目,其中核增金额239万元,核减金额2068万元,增减相抵,为国家节省了1800多万元经费。

  陆孟达时时提醒员工们,干我们这一行,必须牢牢树立为经济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理念。1997—1998年,镇海区实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陆孟达的事务所接受了40多家企业的资产评估任务。为了减轻企业负担,陆孟达在收费上给予优惠,仅此一项,就少收评估费用近20万元。某投资商拥有一家房地产企业和一家建筑企业,那年他们准备以房地产企业名义建造办公大楼,工程总造价1500万元。方案交给陆孟达的事务所进行咨询策划,陆孟达和同事们经仔细研究,建议他以建筑企业名义造楼,这样就可以节省税金及附加费50万元。对方感激事务所为业主如此精打细算,称他们是“企业的好管家”。

  良好的信誉也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这5年来,他们的业务越做越大,2004年,事务所业务收入达到640万元,企业总资产达到547万元,注册资金160万元,前景一片光明。

  陆孟达是民建会员、镇海区政协委员。只要参政议政需要,陆孟达总是不遗余力积极参加。2004年2月,陆孟达参加了镇海区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他撰写的《关于规范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议》提案,由于调查到位,数据翔实,观点鲜明,引起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平时,即便工作再忙,但民建镇海区支部有活动,他总是挤出时间参加。他说,身为一名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关注业内事,关心身边事,为社会发展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