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会员风采
我的位置:主页  > 组织建设 > 会员风采
用勤勉书写成功
—— 记宁波市北仑区政府副区长张明华
发布时间:2010-05-24 11:23:08
  |  
作者: 宁 剑
    1992年,张明华迎着改革开放的新一轮浪潮,从湖南只身来到宁波。在一家乡镇企业初试经营管理能力后,他应聘到宁波市计委经济研究所从事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工作,2000年开始任宁波市计委规划和区域发展处副处长、处长,兼任宁波市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后又调任宁波市北仑区政府副区长。其间,他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10月,张明华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现为民建浙江省委委员、宁波市委会副主委。

  1992年10月,而立之年的张明华从湖南只身来到了他举目无亲而又向往已久的宁波市。宁波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是全国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借邓小平南方谈话之东风,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的浪潮正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掀起,方兴未艾的乡镇企业凭借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强健的市场应变能力正在这新一轮浪潮中大显身手。获得企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的张明华,也准备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一试身手。

  通过应聘,他来到了一家颇有实力的乡镇企业,厂里安排他任厂长助理,协助厂长负责全厂的经营计划管理和工厂长远发展目标的制定。该厂长远的战略眼光、以销定产的经营理念、市场细分的营销思路、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使他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就领略到了沿海开放地区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气息和宁波人精明、务实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在这个位于宁波远郊的工厂里,他以厂为家,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忙碌着。他协助厂长制定了企业内部风险承包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分厂(车间)的责、权、利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平时,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下到车间第一线,熟悉工艺流程,了解产品性能,常常穿上工作服,和一线工人一起在工作面上一干就是几个小时。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他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得到厂长采纳,有效地提高了全厂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也许张明华会在企业长期干下去,也有可能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小有建树。可是,1年后他十分偶然地获得了一条信息,使他又一次应聘来到了宁波市计委经济研究所。在这里,他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和发展规划的编制。对于有过6年教学和科研经历的张明华来说,此项工作也是比较适合他的,但要研究地区发展的战略,光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和书本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运行规律,熟悉发展背景和政策环境。为了尽快适应工作,他大量阅读有关资料和书籍,能利用的时间基本都用上了,经常在办公室工作到深夜。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他很快成了所里的业务骨干和市计委宏观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的行家里手。1997年11月,他被提拔为主管业务的副所长,1998年初又被推选为宁波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和人大财经工委委员。由于工作的需要,2000年4月,他调入宁波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任规划和区域发展处副处长,两年后升任处长,专门从事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

  作为规划编制小组主要成员之一,他先后参加了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编制起草工作,为研究制定宁波市跨世纪的发展宏图贡献了一份力量。制定一个五年计划,就是一个理清思路,绘制蓝图,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目标和任务的过程。从前期研究阶段开始,到发展目标定位、基本思路起草、纲要草案编制、专项规划确定,每一项工作,张明华都自始至终全过程参加。他尤其擅长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经济研究方法,对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战略性问题进行预测分析,为确定全市“九五”和“十五”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基本依据。在编制“十五”计划过程中,市政府确定了14个重点前期研究课题,他一共参加了4个,其中3个以他为主要执笔人,这4个课题在“十五”规划研究课题优秀评选中全部获奖。

  2002年10月,根据组织的安排,他被调到宁波市北仑区政府担任副区长,具体分管科技、经济技术协作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面临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他通过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较短的时期内全面熟悉了北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分管各部门的职责范围、服务对象、管理规程和工作程序,在与分管各部门领导班子深入研究探讨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2003年,区科技工作经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联合考核验收后,被评为省先进科技工作单位,同时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北仑区经济技术协作工作开展有序,积极参与了全省五大百亿工程之一--山海协作工程,被评为全市经济技术协作先进单位。区信息化工作得到稳步推进,被市信息办确定为全市信息化推进综合试点城区。区政府门户网站“北仑之窗”全面改版,获得全市十佳网站的第二名;2004年7月底,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北仑之窗”被评为全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

  无论出现在哪里,他的工作都卓有成效。

  张明华说,他对待工作有三条原则。

  原则一: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在宁波市计委经济研究所和规划处工作期间,他很少有双休日,夜晚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经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钟。对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他从无二话,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1999年冬季,正值宁波市“十五”计划基本思路的起草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春节之前要听一次汇报,重点研究总体思路框架,确定发展目标和长远战略,为市委起草《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做准备。规划编制小组的同志在春节前夕的一个夜晚,一起聚在办公室对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五”基本思路汇报稿进行讨论和修改。这一晚天气特别冷,室内没有空调,只有一个热风机吹出一股热风,大家还是感到冷飕飕的,几个人一边讨论一边修改,一段一段地斟酌,一句一句地推敲。修改到一定程度后,张明华还担任临时打字员,把修改好的内容逐字输入电脑。不知不觉,天已经发亮了,就这样,大家又一起熬过了一个通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数不清熬了多少个这样的不眠之夜。

  原则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多年的工作中,不管在哪一个岗位,他都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勤恳务实,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市计委担任规划处处长时,每一项规划任务的分工,他总是先让处里的其他同志挑选,最繁重的任务由他本人来承担。每天来得最早的是他,回家最晚的也是他。离开计委前,组织部门来征求意见,处里的同志给予他由衷的评价:以德服人,以才服人。调到北仑区工作后,他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特别严格,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在分管的部门中树立了正气和良好的形象。在决策之前,他常常会组织一班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尽可能提出一整套科学严谨的方案,并利用多种途径,大量征求各种不同意见,使出台的政策尽可能科学合理。北仑区作为全市信息化推进综合试点城区,编制信息化发展规划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和龙头任务。虽然通过招标引进了一家国内有名的公司来编制这一规划,但他还是参与了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对规划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对规划的总体框架、体系、结构提出独到的见解,使规划的承接单位也不得不承认他对待工作的务实和较真。

  原则三: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二十多年来,他工作过的单位有近10个,工作过的地方跨越湖南、四川、浙江三省,从事过的职业有教师、企业管理者、社科研究人员和政府公务员,虽然每一项工作的性质有很大区别,但他感觉不到有多少实质性的差别。因为他把工作的过程看作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使自身的事业有所长进、有所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2000年春季,他通过统一的入学考试,进入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边工作、边学习,那份艰辛是旁人无法体验到的。每个周末下班后,他要马上往车站赶,乘上开往上海的末班车,在上海连续听完两天课后,又连夜赶回宁波,赶上第二天的上班。就这样坚持了一年时间,他把所有的课程学完了。做毕业论文的任务更艰巨,他在工作之余,查阅了大量资料,处理了数以万计的数据,建立了十分庞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完成了15万余字的博士论文,就连审阅论文的教授们也都感叹他模型的深度和工作量之大。2004年9月,他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博士学位。

  天道酬勤,无论是身任政府部门职务,还是履行一名民建会员的参政议政职责,抑或是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孜孜追求,张明华都以他不变的勤勉,书写着他人生的点点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