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政协常委、民建会员杜剑平,这位半身瘫痪的残疾人运动员,在继2004年雅典残奥会获得3金3银、2008年北京残奥会获得4金1银1铜之后,在2012年9月刚结束的伦敦残奥会上又获得2金1铜,堪称中国残奥会最牛小伙子,让父老乡亲又为他骄傲了一次。
小水塘里游出的冠军:“妈妈教会了我坚强”
1983年,杜剑平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贫瘠的家庭里。出生仅5个月的他就因脑炎后遗症导致全身瘫痪,这对已经非常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他的妈妈没有放弃,她举债度日,抱着小剑平四处求医问药。无论多么艰辛,她都坚持医治小剑平。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小剑平2岁的时候,他的右手能动了,7岁的时候他突然扶着墙站了起来。
妈妈身上面对困难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杜剑平。他说:“妈妈让我走上运动之路,妈妈也教会了我坚强”。
杜剑平家附近有个小水塘,他常常去玩水。每次杜剑平下水,妈妈都在岸边拿根杆子看儿子游,随时准备救他。看到儿子因为游泳四肢变得更加灵活,她就索性陪着儿子一起练,充当起他的启蒙教练来。可以说,杜剑平是他妈妈在家乡的小水塘里带出来的冠军。
人们常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但是为了穿过这扇窗,杜剑平付出了比常人多千百倍的努力与汗水。残奥会上,人们被他那独特的“剑平式”泳姿所折服,但是在辉煌背后,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懈付出。
2000年他在金华市体校正式练习游泳。初进水时,他不仅需要教练在水下扶住他,帮他掌握技巧,而且他的手经常会打到浮标,右手和右臂上常常被划伤。很多时候,伤口还没愈合,就得下水练习,结果伤口泡水后溃烂。直到现在,他的右臂和手腕上还有很多黑黑的伤疤,他的教练看了都心疼。杜剑平说,对于训练,他印象深刻的是呛水,他自己都不记得已经喝了多少游泳池的水了。然而,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呛水之后的磨砺,他终于成为泳池里的“独臂飞鱼”,创造了辉煌的成绩。他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顽强的意志能战胜身体上的任何残疾。
腼腆的邻家大男孩:“不好意思,我有些紧张”
赛场外的杜剑平,和一般的80后小伙子没有任何区别,阳光,帅气,有时候甚至还有一点腼腆。在北京残奥会赛后新闻发布会上,面对那么多的记者和闪光灯,他显得很不适应。他抱歉地对记者说:“不好意思,我有点紧张”,让人感觉像一个邻家大男孩一样憨厚淳朴。
在妈妈眼里,杜剑平是一个非常善良孝顺的孩子。每次获奖之后,他第一个电话总是打给妈妈,和妈妈一起分享喜悦。2008年杜剑平获得最佳残疾人运动员,在领奖台上,不善言辞的他用最质朴真诚的话语感谢了一直以来支持他、关怀他的妈妈。 他最后的要求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是希望妈妈不要再手洗衣服,而是用买了很久却几乎没有用的洗衣机。虽然这个要求很简单,但是在座的观众无不动容。
杜剑平说,游泳让他性格更加开朗,更加理解和尊重别人,更愿意和人接触,更加自信从容,也让他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他的人缘很好,队里的队员都叫他阿杜,年轻点的就叫他“杜哥。他是国家残疾人游泳队的“知心哥哥”,要是队友遇到比赛紧张或者生活不适应,都喜欢和他说。
为了游泳,杜剑平只读到了高中。为了提升自己,他在业余时间报名参加了高校成人教育的学习。他非常遵守纪律,除了外出比赛,每次上课,他都会提前出现在课堂上,从未迟到过。他的老师说,杜剑平的出勤率达80%以上,这是许多学员都做不到的。
如今他不仅是残奥会游泳冠军,还是金华金东区残联劳动服务所一名认真踏实的员工。正如他所说的,即便有一天真的告别了心爱的泳池,只要有时间,他都会踏踏实实地为家乡的残疾人事业做些事,回报家乡人民对自己的厚爱。
尽责的政协常委、民建会员:“只要国家需要,我会一直游下去”
作为金华市的政协常委、民建会员,杜剑平希望除了游泳,还能为社会做一点其他的事情。杜剑平当初加入民建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他知道民建是一个服务社会的民主党派,他希望除了游泳,还能为社会做一点其他的事情。虽然绝大多数时间都被训练占据着,但是在训练之余,他没有忘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回馈社会,尽一名政协常委和民建会员的职责。 他曾获得浙江慈善个人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第十二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优秀运动员、浙江省劳模等一连串荣誉,这些都与他关心社会、回馈社会密不可分。因为他知道,祖国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家乡人民是他最大的支持。北京残奥会结束后,杜剑平曾说过:“只要国家需要,我会一直游下去。既然选择了这个事业,我觉得就不应该放弃。”
北京残奥会夺冠之后,他拿出浙江省政府奖励给他的奖金120万元,回馈社会,希望能帮助和激发更多的残疾人脱贫脱困,自强自立;汶川大地震之后,他马上和其他队友一起赶往四川,看望那些在地震中受伤的灾民,用自身经历来鼓励他们不要放弃;闲暇之余,他还奔赴各个学校,和学生们做零距离接触,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残奥会冠军的平易近人,更让他们学习到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其实,杜剑平在残奥会上展示的自强自立、永不放弃的精神已经在无形中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当他在比赛现场用那只坚强的手臂奋力划水、飞跃前行的时候,全场观众不约而同地起立,为他喝彩、欢呼,大家不是因为他将要拿到金牌而兴奋,而是被他的拼搏精神感动着,被他顽强的意志感染着,被他乐观的态度传染着。一个在汶川大地震中因为失去右手而消沉的小男孩在看了残奥会杜剑平精彩的比赛之后,深受鼓舞,杜剑平成了他的偶像,他的新目标就是参加残奥会。
杜剑平最喜欢霍金的一句话:虽然我身体残疾,但是我心理并不残疾。作为一个儿子,他用最真切的爱回报父母,他是出色的;作为一个残奥会冠军,他用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感动着中国,他是成功的;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以及民建成员,他挤出时间和精力来回报社会,他是令人敬佩的。无论是什么样的角色,杜剑平都用他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从来没有因为肢体的残疾而比常人逊色,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残疾人,我应该向人们展示,我们是如何努力奋斗克服困难的,我们从没有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