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尽一名代表委员的责任
发布时间:2014-12-01 00:00:00
|
作者: 宁波民建
曹云,宁波中南经济文化咨询中心主任,《甬商》平台创始人,民建宁波市委会常委,民建海曙区总支部主委,宁波市人大代表,海曙区政协常委。
2014年,宁波市、区两级两会期间,曹云的提案《关于创新驱动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区域人才建设的建议》被列为海曙区第一个政协常委会民主协商提案。对曹云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列为重点建议或提案了。
提案聚焦热点
2014年5月23日的下午,海曙区政府一号楼四楼会议室,区政协组织的提案民主协商会正在进行,出席会议的有区政协正副主席、组织部长、副区长、人社局局长、人才办主任等相关领导。曹云置身其中,为自己提案《关于创新驱动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区域人才建设的建议》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而欣慰。特别为一个提案专门召开民主协商会,这在他十余年的参政议政履历中,还是第一次。也可谓是作为政协委员参与的一次创新。
在这则提案中,他通过对比国内其他城市吸引留用人才的特色与成就,指出了作为宁波中心老城区的现状,如制造业已然退出,现代服务业、商贸业和文化业正在兴起和发展,吸引留住这方面的人才至关重要。而“5113”人才培养计划,引进海外工程师等政策,总是无法落地,悬在空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
对此他进行了分析,之所以明明有政策,“终端”却无反应,根本原因是政策创新不够,对接有阻;政府、人才中介和企业,缺乏有效沟通,使得政策的针对性和落地性较差。民主协商会后,政府有关部门立即对区内各类企业实体对人才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新的贴近实际的政策可望出台。
曹云多次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两会上经常被安排第一个大会发言,他觉得这是荣誉,也是责任。他的提案总是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再征求会员企业意见,信息来源比较广泛,准确。在不同场合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他觉得是一名代表和委员的应尽之责。
他的另一个提案《关于进一步促进宁波企业在优化升级中发展电子商务的建议》在前几年同样受到市、区领导的重视,宁波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因此建立起来,宁波市电子商务也已迎头跟上。“电子商务,宁波肯定比不过杭州,但比不过不等于放弃,而是要迎头赶上,因为这是时代的趋势。”一句话道出对经济趋势把握的自信。
作为一名经济工作者,曹云始终把倾听和反映企业的呼声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他在2006年搭建了“甬商”公共服务平台,并担任宁波市职业经理人协会等4个协会的负责人。通过协会的平台,他为企业架起了一座沟通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企业家们亲切地称他为“中小企业的知心人”。
今年6月份,在海曙区政府支持下,他在月湖芳草洲建立了“甬商文化园”,开设了甬商历史文化展和风云甬商展,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宁波商帮的百年风采,展馆常年为市民免费开放,成为海曙区又一个文化传播点。
展厅的内院,有可容纳四五十人的庭院、会议室,以及10多间三两单独聊谈的洽谈室,布置简洁而雅致。凭窗眺望,窗外杨柳轻拂,湖水荡漾,满目风景。每周这里举行的文化沙龙都宾客满座,月湖论剑,好不尽兴。
甬商文化园的进驻,使得荒弃数年的月湖芳草洲终于寻回昔日的芳姿与其应有的历史文化魅力。文化,让月湖如此灵秀!千年月湖,活力绽放。
精铸甬商平台
2002年,曹云创立宁波中南经济文化咨询中心,那年,他30出头,萌动着做好一个文化产业的憧憬。2005年,在市领导和党派领导的支持下,正式启动搭建甬商平台。2005年8月,《甬商》杂志创刊,弥补了宁波经济快速发展之际,甬商文化研究的滞后。《甬商》第一期发行后,反馈良好,许多经济文化界人士纷纷表示支持,也有一些领导和读者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接下来的数年间,极其艰辛,由于期刊的投入大,而广告客户尚未形成,他几乎每期都要为出刊费用想尽办法。尽管如此,“办本土化精品主流杂志”的想法从未动摇过。偶尔也有延迟出刊的想法,也有员工提出改成双月刊,但他硬是顶住了。9年,坚持每月出刊。
按计划,完美做好一件事很不容易,《甬商》杂志做到了。
“创新”与“与时俱进”,多次出现在他的讲述中,这应该也是“甬商公共服务平台”得以成型的动力。从《甬商》杂志起步,一点一滴,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本地经济,在创造出一个个优质项目的同时,团队也不断成长。
“将来随着政府减少行政成本,服务外包的增多,甬商平台将更多对接政府部门,服务政府,做好政府与企业的桥梁。”曹云这样部署规划平台的未来,也实践着这个梦想。
《甬商》创刊之初,他并没有想到平台,只想做好一本反映宁波本土企业家的杂志。一步步走来,新生事物总不经意间迎面而来,他于是随风而动,顺势而为,成立了宁波市甬商发展研究会、宁波市职业经理人协会、宁波市企业文化研究会、宁波市版权协会。人员从最初的十来人,扩大到五十多人,分头从事杂志、活动、论坛、年会、调研咨询、人才服务、投融资服务、产业链对接服务、招商引资等工作,每逢大事件,各部门又通力合作,分工不分家。目前,甬商平台已经成为宁波一个重要的经济服务平台。
曹云的另一个职务是民建海曙总支部主委,他对这份工作的投入,不亚于本职。5年前海曙总支部成立时,他被大会全票推荐为主委,当时总支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组织建设等都跟市委会要求有很大距离,他感到做这个主委任务重,压力大。
5年后的今天,一册图文并茂的《民建海曙总支5周年史料集锦》正在编撰之中,这是一段历史,记录着总支部走过的5年不平凡岁月:组织建设方面,总支会员从二十多人,发展到八十多人;参政议政,每年递交的提案超过兄弟党派;社会服务,广受赞誉;在历次大灾大难面前,曹云都亲率会员赴灾区慰问援助。汶川、玉树、雅安,三次地震,总支结对5所学校,先后捐助300余名受灾师生,共捐钱捐物70多万。今年云南鲁甸发生地震,曹云又将于近日出发,送去爱与温暖。
与此同时,海曙总支部与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合作开展公益创投项目,动员会员企业用资源选购项目,每个项目3至5万元。仅2013年,就有12个项目落地,而且3年来坚持不懈,持续资助。2014年,海曙总支部又与81890联合成立了民建志愿者服务队,把为弱势群体服务作为常态化工作来做。
10年时间,甬商平台对社会的正能量辐射功能正强劲显现。2010年开始,平台每年组织会员企业到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大理工学院等高校开讲座,每年举办20多场现场交流报告会,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增强就业信心。2013年,曹云牵头成立了“明日甬商创业联盟”,发动广大企业家以1加1形式资助大学生的好创意,至今平台支助的项目已有百万,多个学生创业项目得到赞助和投资。
在就业难、转型期困境的一片迷茫声中,“明日甬商创业联盟”向莘莘学子送去希望与帮助,如星星之火,燎原甬城。
2014年,宁波市、区两级两会期间,曹云的提案《关于创新驱动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区域人才建设的建议》被列为海曙区第一个政协常委会民主协商提案。对曹云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列为重点建议或提案了。
提案聚焦热点
2014年5月23日的下午,海曙区政府一号楼四楼会议室,区政协组织的提案民主协商会正在进行,出席会议的有区政协正副主席、组织部长、副区长、人社局局长、人才办主任等相关领导。曹云置身其中,为自己提案《关于创新驱动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区域人才建设的建议》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而欣慰。特别为一个提案专门召开民主协商会,这在他十余年的参政议政履历中,还是第一次。也可谓是作为政协委员参与的一次创新。
在这则提案中,他通过对比国内其他城市吸引留用人才的特色与成就,指出了作为宁波中心老城区的现状,如制造业已然退出,现代服务业、商贸业和文化业正在兴起和发展,吸引留住这方面的人才至关重要。而“5113”人才培养计划,引进海外工程师等政策,总是无法落地,悬在空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
对此他进行了分析,之所以明明有政策,“终端”却无反应,根本原因是政策创新不够,对接有阻;政府、人才中介和企业,缺乏有效沟通,使得政策的针对性和落地性较差。民主协商会后,政府有关部门立即对区内各类企业实体对人才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新的贴近实际的政策可望出台。
曹云多次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两会上经常被安排第一个大会发言,他觉得这是荣誉,也是责任。他的提案总是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再征求会员企业意见,信息来源比较广泛,准确。在不同场合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他觉得是一名代表和委员的应尽之责。
他的另一个提案《关于进一步促进宁波企业在优化升级中发展电子商务的建议》在前几年同样受到市、区领导的重视,宁波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因此建立起来,宁波市电子商务也已迎头跟上。“电子商务,宁波肯定比不过杭州,但比不过不等于放弃,而是要迎头赶上,因为这是时代的趋势。”一句话道出对经济趋势把握的自信。
作为一名经济工作者,曹云始终把倾听和反映企业的呼声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他在2006年搭建了“甬商”公共服务平台,并担任宁波市职业经理人协会等4个协会的负责人。通过协会的平台,他为企业架起了一座沟通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企业家们亲切地称他为“中小企业的知心人”。
今年6月份,在海曙区政府支持下,他在月湖芳草洲建立了“甬商文化园”,开设了甬商历史文化展和风云甬商展,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宁波商帮的百年风采,展馆常年为市民免费开放,成为海曙区又一个文化传播点。
展厅的内院,有可容纳四五十人的庭院、会议室,以及10多间三两单独聊谈的洽谈室,布置简洁而雅致。凭窗眺望,窗外杨柳轻拂,湖水荡漾,满目风景。每周这里举行的文化沙龙都宾客满座,月湖论剑,好不尽兴。
甬商文化园的进驻,使得荒弃数年的月湖芳草洲终于寻回昔日的芳姿与其应有的历史文化魅力。文化,让月湖如此灵秀!千年月湖,活力绽放。
精铸甬商平台
2002年,曹云创立宁波中南经济文化咨询中心,那年,他30出头,萌动着做好一个文化产业的憧憬。2005年,在市领导和党派领导的支持下,正式启动搭建甬商平台。2005年8月,《甬商》杂志创刊,弥补了宁波经济快速发展之际,甬商文化研究的滞后。《甬商》第一期发行后,反馈良好,许多经济文化界人士纷纷表示支持,也有一些领导和读者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接下来的数年间,极其艰辛,由于期刊的投入大,而广告客户尚未形成,他几乎每期都要为出刊费用想尽办法。尽管如此,“办本土化精品主流杂志”的想法从未动摇过。偶尔也有延迟出刊的想法,也有员工提出改成双月刊,但他硬是顶住了。9年,坚持每月出刊。
按计划,完美做好一件事很不容易,《甬商》杂志做到了。
“创新”与“与时俱进”,多次出现在他的讲述中,这应该也是“甬商公共服务平台”得以成型的动力。从《甬商》杂志起步,一点一滴,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本地经济,在创造出一个个优质项目的同时,团队也不断成长。
“将来随着政府减少行政成本,服务外包的增多,甬商平台将更多对接政府部门,服务政府,做好政府与企业的桥梁。”曹云这样部署规划平台的未来,也实践着这个梦想。
《甬商》创刊之初,他并没有想到平台,只想做好一本反映宁波本土企业家的杂志。一步步走来,新生事物总不经意间迎面而来,他于是随风而动,顺势而为,成立了宁波市甬商发展研究会、宁波市职业经理人协会、宁波市企业文化研究会、宁波市版权协会。人员从最初的十来人,扩大到五十多人,分头从事杂志、活动、论坛、年会、调研咨询、人才服务、投融资服务、产业链对接服务、招商引资等工作,每逢大事件,各部门又通力合作,分工不分家。目前,甬商平台已经成为宁波一个重要的经济服务平台。
曹云的另一个职务是民建海曙总支部主委,他对这份工作的投入,不亚于本职。5年前海曙总支部成立时,他被大会全票推荐为主委,当时总支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组织建设等都跟市委会要求有很大距离,他感到做这个主委任务重,压力大。
5年后的今天,一册图文并茂的《民建海曙总支5周年史料集锦》正在编撰之中,这是一段历史,记录着总支部走过的5年不平凡岁月:组织建设方面,总支会员从二十多人,发展到八十多人;参政议政,每年递交的提案超过兄弟党派;社会服务,广受赞誉;在历次大灾大难面前,曹云都亲率会员赴灾区慰问援助。汶川、玉树、雅安,三次地震,总支结对5所学校,先后捐助300余名受灾师生,共捐钱捐物70多万。今年云南鲁甸发生地震,曹云又将于近日出发,送去爱与温暖。
与此同时,海曙总支部与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合作开展公益创投项目,动员会员企业用资源选购项目,每个项目3至5万元。仅2013年,就有12个项目落地,而且3年来坚持不懈,持续资助。2014年,海曙总支部又与81890联合成立了民建志愿者服务队,把为弱势群体服务作为常态化工作来做。
10年时间,甬商平台对社会的正能量辐射功能正强劲显现。2010年开始,平台每年组织会员企业到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大理工学院等高校开讲座,每年举办20多场现场交流报告会,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增强就业信心。2013年,曹云牵头成立了“明日甬商创业联盟”,发动广大企业家以1加1形式资助大学生的好创意,至今平台支助的项目已有百万,多个学生创业项目得到赞助和投资。
在就业难、转型期困境的一片迷茫声中,“明日甬商创业联盟”向莘莘学子送去希望与帮助,如星星之火,燎原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