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理论与研究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理论与研究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发布时间:2012-05-08 08:55:10
  |  
作者: 程 炜
    在全民中开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活动,早在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提出来了。此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多次阐述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那么,为什么要如此重要呢?我的学习体会是有其历史背景的。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局部战争接连不断、地区冲突也时有发生,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我国正面临各种严峻挑战,但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而绝不能丧失或错过这个机遇。在历史上我们曾经错过好的发展机遇,例如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我们懂得机遇是稍纵即逝,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我们就会赢得时间,取得主动,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振兴中华的伟业。
    加快经济建设步伐靠的是人,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但是人又取决于他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动力,基本的道德规范。概括起来就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先进的思想一旦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为未来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邃的历史意义。中央决议指出,要“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这是一项灵魂工程、基础工程,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它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做到知行并举、学用结合,按照中央决定的精神,扎实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
    首先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因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我们就有了主心骨,不致迷失方向。就能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和影响,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马克思主义是真理。16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预示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要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所代替,至今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并没有像一些人所说“过时了”。我们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理论建设。从建党之日开始就确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把它写在党纲上,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阶段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它们既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又充分体现时代特征,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进一步交流、交融、交锋的情况下,我们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统一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不动摇。
    二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解决的主题。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根据各国国情和人民的意愿决定的。掀开我国近现代史,你会知道,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瓜分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腐败的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同时又把沉重负担转嫁在老百姓头上,导致民不聊生,只能在黑暗中苦苦挣扎。无数先辈为了民族救亡图存,寻找各种途径和办法,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等,但是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在中国如果不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根基彻底铲除,一切改良主义的做法都是徒劳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伟大的解放战争,与国民党反动派决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辛探索,我们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遭遇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大力拨乱反正,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迅速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现了改革开放这个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成功地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党的领导和实行互相监督结合起来;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使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这些制度符合我国国情,调动了亿万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了国家长治久安,充分显示了它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各条战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就是有力的印证。我们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光彩。
    三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之中。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热爱和忠诚的情感、思想、信念和行为的总称。集中表现为为了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激动和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集聚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于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建国初期,国家财政困难,经济建设亟需大量资金,踊跃认购国家建设公债是爱国行动;抗美援朝时期,为了保家卫国,踊跃捐献飞机大炮,也是爱国行动。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频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进行抗洪救灾、抗震救灾斗争,也是爱国行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竞争激烈,敢于同发达国家的产品试比高低,努力创新攻坚克难,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把企业做强做大,为创我国民族品牌、发展民族工业做出贡献,也是爱国行动。我们必须把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不断发扬光大,以实际行动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四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优秀的民族,5000年文明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了深厚的优秀思想道德基础,涌现了许多先进模范人物,铸就了愚公移山精神、张思德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诠释了“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世界上什么最幸福”价值观的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从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中结合现代要求提炼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做人的行为准则,要切实按照这个准则规范我们的行为。就企业界人士来说,在社会公德方面要做到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大力弘扬真善美,坚决反对假丑恶。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要做到诚信为本,反对欺诈。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真情关爱员工,构建和谐社会劳动关系。在遵守家庭美德方面,要倡导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搞好睦邻友好关系。在个人品德方面,要挤时间认真读些书,加强思想修养,努力做一个事业心强、有社会责任感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思想道德建设,关系人的世界观形成,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并持之以恒,虚心向别人学习,并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他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