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媒体报道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媒体报道
“粮食官”的“粮食经”--访省政协委员、衢州市贸易与粮食局局长马梅芝
发布时间:2007-03-26 10:00:44
  |  
作者: 记者 陆梅红

“民以食为天”,好容易“抓”到衢州的“粮食官”马梅芝,马上把年初粮油涨价的问题抛给她,马梅芝不慌不忙,徐徐道来。
“今年,粮油价格一度出现波动,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际粮油价格上涨,这是由于一些产粮地区遭遇自然灾害,另一方面,由于能源紧张,而大豆菜油等可以转化为生物能源,因此,许多国家把这些粮食拿去转化为能源,造成世界粮食现货期货上涨……”
马梅芝分析说,随着土地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恶化,粮食的涨价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反过来说,现在的粮食亩产也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增加,过去一亩产450斤左右,现在基本上都可以达到1000多斤。国家也在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鼓励农民种粮。因此,粮食不会大涨,但会有微涨,这种上涨不会超出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正因为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马梅芝对粮食工作的思路并没有局限在衢州本地,如何确保全省的粮油供应是她思考的关键所在,为此她拓展思路,带领全局上下施行了一系列大胆举措。
浙江省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每年缺粮200亿斤,今后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减少,流动人口增加,缺口会更大。而衢州背靠主产区安徽福建,面向长三角缺粮区,为了充分发挥衢州这个桥头堡的地理优势作用,衢州粮食局在国家粮食局的支持下,建设了一个占地1500亩的全国粮食物流中心,集粮食储运、批发配送、加工、信息于一体,成为内陆型的中转站。衢州粮食局还在全国的粮食主产区建立了产粮基地,和21个省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采用下订单的方式确保粮食供应。
由于粮食微利,笨重,交易成本高,而网上交易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衢州市和国家粮食局合作,在全国首先建立了中国网上粮食市场。为了使粮食交易顺利进行,减少纠纷,衢州还建立了华东地区粮食行业争议仲裁中心,并加入了江浙沪粮食合作组织,成为秘书长单位,使整个长三角的粮食物流在此集聚。这一系列措施受到国家粮食局的充分肯定。
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位负责人,马梅芝带领团队的方法也很有意思。她喜欢用故事让员工感悟。她用这样的话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悟性,你做得越多,实践得越多,你的感悟就越多,收获越多,因而你做得多不是吃亏,而是赚到了。”
马梅芝还有二手绝招--抓学习培训,抓文化建设。她会每年推荐二到三本书,如《公务员写作》、《细节决定成败》、《如何提高执行力》、《管理沟通》等等,让员工学习,并写出3000多字的学习心得,然后大家互相交流。在粮食局,每个季度都要搞一次活动,如慰问、唱歌,每次突出一个主题,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在“八荣八耻”的教育活动中,她请音乐家把“八荣八耻”的内容谱成婺剧,结果大家一下子就记住了,群体高歌,激发了工作的热情,并把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带到工作中。
“法乎上,得其中”,深得南孔儒家文化熏陶的马梅芝常常重复这句话,以此,豁达开朗的她把这本“粮食经”念得津津有味,卓有成效。
(本网站注:马梅芝系民建衢州市委会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