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媒体报道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媒体报道
[联谊报]社保基金增值寻觅安全之旅
发布时间:2007-06-11 14:57:55
  |  
作者: 本报记者 陆梅红

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积累了数量庞大的社会保险基金,如何将这一笔巨款保管好、运作好,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省政协委员、民建丽水市委会主委齐育华用提案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早在2001年,时任丽水市(现莲都区)副市长的齐育华从劳动部门了解到,由于社保作为一项新的制度推行不久,投保率不高,但退休人员马上就要领退休金,致使社保基金收不抵支,2003年企业改制后,许多企业只给行政人员投保,工人和临时工则能逃则逃。丽水由地改市后,老国营、集体企业集中于莲都区,由于退休职工多,情况更加严重,只能由区财政对缺口补贴。虽然浙江省经济发达,全省社保基金有结余,可以调剂,但数量有限。能否让社保基金不仅保值,还能增值?齐育华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写成《关于拓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途径的建议》,于2005年提交省政协。   对于社保基金增值的考虑其实已经纳入省领导的视线。2004年9月财政厅领导带队赴财政部专题作了汇报,并于当年10月向省政府报送了《关于拓宽我省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渠道的建议》,省长吕祖善、副省长陈加元分别批示,要求研究采纳。2005年3月,省财政厅初步制定了《浙江省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方案》。   省财政厅负责经办此提案的王柳霞说,齐育华的提案与省财政厅的思路不谋而合,为了提出具体的增值方案,财政厅专门作了调研。据她介绍,本着安全保值的原则,增值有几种方式,如投资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教育基地、发行定向债券、协议存款等等。   “由于银行对公只能存一年期,利率2%左右,但协议存款后,可以存三年、五年期,利率达4%,通过信托投资公司投到信用良好、回报稳定、风险小的项目,回报率也可达4.1%。从省财政厅拿出的5个亿进行协议存款和信托投资来看,收益达4.1%,效益可观。”   然而,正当社保基金增值向着破冰之旅迈进时,由于上海社保基金管理出现重大问题,这一改革随即叫停。今年审计署将对所有的社保基金进行审计,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社保基金的增值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过去协议存款到期必须转存。王柳霞说,如今,只有财政部全国社保基金和用于东北三省试点中的个人帐户国家补贴部分可以进行投资。   齐育华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关政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通过立法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投资,严格限制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和各项投资比例,制订落实监管措施,并建立基金投资管理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在每年保证支付的前提下,拿出结余部分进行保值增值,比如通过银行平台进行委托贷款,或者购买银行的其它理财产品,这些都是安全有效的增值方式。”王柳霞说,关键在于制订一个统一的政策,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因为毕竟这是老百姓的养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