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媒体报道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媒体报道
为了会员拥有更高的综合素质--聚焦民建中央“建华企业家课堂”
发布时间:2007-06-29 00:00:00
  |  
作者: 包松娅

“请问蒙代尔先生,您如何看待中国目前汇率调整的情况?”   “蒙代尔先生,巨大的中美贸易顺差是中国汇率调整的重要诱因吗?”   6月23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应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培训中心的邀请,来到民建中央的著名培训品牌“建华企业家课堂”,就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前景与挑战进行了演讲。现场来自北京、河北、河南等地近百名民建会员与蒙代尔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专门到场与蒙代尔进行了会面。蒙代尔并不是走进民建“建华企业家课堂”的第一人,民建的企业家会员,已经把“建华企业家课堂”培训视为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每次培训都会有很多人从全国各地过来。   

搭建培训载体   在民建会员的名单中,大批经济界专家学者以及非公有企业界人士是其最突出的特色。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初始阶段,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候,企业进一步成长发展除了需要政策环境的鼓励、引导、支持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民营企业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成为民建中央开设“建华企业家课堂”的主要原因。   2004年,在成思危的倡导下,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培训中心和北京建华企业家培训学校共同创办的,面向民建会内外企业界人士特别是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开设的系列培训品牌正式开始运转。   此前成立的北京建华企业家学校也是在成思危的倡导下,由中国民主建国会兴办的、面向中国企业家和企业界高级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机构。学校依托民建自成立以来在经济界的深厚基础和几十年来在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汇聚会内外众多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企业实践专家,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具有高度实战能力的中国本土化企业家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在培训企业家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   2004年7月31日,成立之后的"建华企业家课堂"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次讲座。首场授课的教师就是成思危自己。作为经济学家成思危一直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一直注重帮助解决困扰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重大问题,他首次主讲的内容即是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来自27个省市的近260位企业界会员到场听讲。为期两天的培训在会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建华企业家课堂"培训一炮而红。   

 扩大培训体系   北京的培训平台让北京以及周边地方组织的广大会员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加建华课堂,同时,全国各地对此类培训的需求也日趋强烈。2005年以来,民建培训中心在继续做好建华课堂集中授课的同时,开始积极与各地方组织和相关机构加强联系,筹建建华课堂区域分课堂。   2005年8月,在民建中央领导、民建江苏省和常州市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建华企业家课堂"--江苏常州分课堂正式启动。江苏常州分课堂抓住了学员的知识需求,方便了地方企业界人士进行高效集中地充电,受到了广泛欢迎。随后"建华企业家课堂"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   "建华企业家课堂"是面向会员及会友的开放式课堂,课堂上一直避免那些纯粹的经济学理论,而是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紧扣当前经济形势、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实践,针对企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解读国家经济政策、讲授科学管理知识、传承实战拓展经验、探寻企业的最优发展战略。因而,每次在各地的培训,不仅吸引了当地的会员,还会有不少大学生、社会人员、其他企业家等到场听课。   针对近年来民营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频频触碰法律"雷区"的现象,"建华企业家课堂"在云南昆明举办了"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若干法律实务"专题讲座。教师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醒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法律变化,减少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风险。   "培训针对企业家们的需要,搭建学员与学者、政府相关机构、不同业界企业家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社会,多层次的沟通交流和相互学习是关键。这是一个共享的平台,让我们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的’脉搏’。"一位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家会员说。   到目前为止,"建华企业家课堂"已举办多期系列讲座,内容涉及资本运作、宏观调控、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实务等专题。授课师资也包括了成思危在内的国内外权威专家,以及此次到场的蒙代尔,并且还邀请了企业精英现场授课,都受到学员们的普遍欢迎,培训学员近2万人,产生很好的社会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的竞争主要就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这个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管理的创新。所以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应该说是最长远的,而且是最具有价值的投资。在系统地向企业家培训时,要充分吸收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经验,也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还要结合行业的实际,使中国的管理科学现代化、本土化,这样才能让中国管理教育真正成功。"成思危认为,对企业家会员们的培训是一项系统和长远的工程,民建和"建华企业家课堂"会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