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媒体报道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媒体报道
从“蜻蜓点水”到“基地定点”--黄岩区搭建党外知识分子服务社会新平台
发布时间:2008-01-18 18:53:19
  |  
作者: 通讯员 林斌

“听了名师的点评,我们真的是受益匪浅。”近日,台州市黄岩区平田学校青年教师蒋仙春说。当天,民盟黄岩区支部组织名教师来到平田学校支教,通过徒弟上课、师傅点评的方式,检阅年轻老师成长情况。
平田学校是黄岩区的薄弱学校,全校教师中年轻教师占了三分之二,由于办学条件、经费等原因,这些年轻教师平时极少有机会出去参加培训。2006年上半年,民盟黄岩区支部雪中送炭,在这个学校建立了“支教服务基地”,选派优秀名教师定期开展支教活动。
基地建立后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平田学校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有了很大进步,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校长卢启银说:“一年多来,青年教师中有1人评上区级教坛新秀,2人获得区优质课,这在以前我们是想都不敢想的。”
“以前我们也搞支教活动,但东一榔头西一棒收效甚微,有了基地这个依托,帮扶起来就有针对性了。”民盟黄岩区支部主任张慧萍说。
跟民盟支部一样,2006年以来,由黄岩区统战部组织牵头,各民主党派发挥党外知识分子荟萃的优势,纷纷根据各自专业特长,因地制宜开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基地”活动,民进区总支在头陀镇上路村建立“农技服务基地”,民建区总支在院桥镇商会建立“培训服务基地”,农工党区总支、九三学社区支社分别在院桥镇卫生院、北洋医院建立“医疗服务基地”。
“和谐社会服务基地”作为一个全新的服务平台,让党外知识分子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社会服务从原来的“蜻蜓点水式”变为“基地定点式”。背靠基地,各民主党派还积极创新载体延伸活动范围,民盟区支部的“教坛名师走村校”活动,民进区总支的“农技专家进大棚”活动,民建区总支的“法律专家普法行”活动,以及农工党区总支、九三学社区支社的“医疗专家大下乡”活动都很受基层群众欢迎。
头陀镇上路村汪法根种值的400株橘树产量不到500公斤,始终找不到原因。去年“农技服务基地”建立后,被民进区总支确定为帮扶对象,民进会员、农艺师洪湘汉先后5次手把手地对他进行技术指导。如今,汪法根橘林产量达到10000公斤。
2007年11月18日,院桥镇一名5岁的小孩不慎将硬币吞入咽喉,吞不下取不出,随时有窒息的危险。送到院桥镇卫生院急救时,正好遇上在“医疗服务基地”值班的农工党员李雪军副主任医师。李雪军用气囊导尿管三两下就成功取出了硬币,孩子的家长感激地说:“当时我们都吓坏了,镇卫生院医生也没有好的办法,送城里医院路又远,幸好服务基地有专家在值班,不然后果就严重了。”
据统计,依托各“和谐社会服务基地”,仅2007年,各民主党派就为群众宣讲政策法规60多场次,文艺演出8场次,提供致富信息300多条,传授实用技术40多项,引进项目6个资金200多万元,化解矛盾纠纷30多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多个,办好事实事80多件,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有效扩大了统一战线在全社会的影响力与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