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媒体报道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媒体报道
[联谊报]直面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发布时间:2008-10-13 22:59:51
  |  
作者: 邱智铭
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共同发布了《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其中,取消了包括部分矿产品、化工产品在内的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包括塑料、橡胶、服装、家具在内的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花生果仁、油画等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此次政策调整涉及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37%,对企业、港口及地方经济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外贸出口企业影响
2007年宁波市主要出口商品为金属及其制品、纺织原料及其制品、机电产品、杂项制品、车辆等运输设备、塑料/橡胶及其制品、革/毛皮及其制品、纸及其制品和化工产品等。此次退税调整,宁波市的塑机、纺织服装、钢铁、石化、港口物流等优势产业将受到较大冲击。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企业退税的大幅下降。据初步计算,此次政策调整后宁波市出口主要商品前十位中有七类受到影响,其中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的机电产品尤为显著。从贸易额来看,预计有70%以上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考验宁波市外贸综合竞争力,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等部分行业或将洗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对于利润率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尤为显著。以纺织品服装为例,服装的退税率由原来的13%降低为11%,对企业而言,增加了生产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过去13%的退税,出口1美元才有0.2元的利润,下调2%后利润空间几近为零。由于调整力度和范围空前,对企业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纺织业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普遍感觉经营情况差于2006年。特别是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没有像以住设置过渡期,这也将使许多在上半年签订出口合同的企业面临着“突如其来”的困难选择:要么在缩减利润甚至亏本的情况下继续履行合同,要么支付一笔不菲的违约金。由于转嫁成本能力有限,部分企业出口业务将有可能难以为继,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在此形势下,地方经济势必受到一定的影响。
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解读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动因,除了“缓解顺差”之外,还应紧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改变增长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此次政策调整中取消了包括部分矿产品、化工产品在内的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国家已经将抑制“两高一资”类产品出口放到战略发展高度,政策导向的信号非常明确。目前的能源、石化、钢铁、汽车及零配件、造船、造纸等六大临港产业群中,钢铁、石化、造纸等“高消耗、高污染、资源性”产业发展将面临更大挑战。
关于应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几点建议
面对此次调整,从政府到企业积极应对,迅速采取动作减少退税率调整带来的损失,通过各种渠道消化分解出口退税调整带来的成本压力。从短期来看,建议冲击较大的企业及时与国内外客户做好沟通协商,通过适当调整企业定价原则,提高产品报价,降低国内进价,三方合理共担的办法弥补部分损失。中长期来看,建议企业加强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千方百计降低经营成本;推进技术进步,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认真研究国家外贸出口政策,加快贸易方式调整,逐步由单一贸易企业向外贸、生产综合性企业转型;认真比较研究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寻求国际经济比较效益。
充分利用腹地资源,支持优势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对宁波市重点企业采取临时性贴息、奖励等方式予以适当缓冲,并鼓励优势企业向产销一体化集团转型;加大开拓国内市场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支持企业从单一外销转为内外销相结合;与内河支线城市开展多种形式“无水港”合作,充分利用腹地资源,从单一的港口外贸向综合物流、商贸服务等多层次行业层次体系转变。
加快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宁波市的能源、石化、钢铁、造纸等重工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腾飞,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面临着资源瓶颈、土地瓶颈等诸多限制,此次政策调整充分体现了国家限制“两高一资”行业的决心,今后这些产业发展的政策瓶颈必然将逐步显现。另一方面,通讯设备制造、软件、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达程度相比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行业发展空间较大,国家政策扶持优势明显。政府一方面应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工业企业通过技术革新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应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快软件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尤其要针对我市中小民营企业较多的特点,通过举办各类展会等方式加强宣传和引导,让企业切实看到加大技术投入带来的成果,主动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与发展潜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跳出宁波发展自己,深度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努力提升整体素质。一是加强与境外及市外企业的分工协作,特别是争取进入跨国公司产业链和国际营销网络,切实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鼓励企业把握全球产业转移的趋势,积极承接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引进境外先进制造企业落户宁波,同时在成本有更多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基地,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三是加快建立健全对外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和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增强抵御外贸风险的能力。四是出台相关鼓励措施,支持企业积极通过合资、境外上市等方式,加大区内企业利用外资力度,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改造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