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媒体报道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媒体报道
[市场导报]本报独家披露1999年4月拯救河坊街的两封关键信
发布时间:2009-04-28 00:00:00
  |  
作者:

尊敬的李书记:
    首先衷心感谢您多年来为建设现代化杭州付出的巨大辛劳和所作的重大贡献! 
    现呈上我的文章《归去来兮:古城杭州》,写于去年8月。杭州在加速现代化、国际化的同时,重新考虑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问题,意义极其重大。当务之急,我再提三条建议:
    一、立即停止中山中路与河坊街的“四拐角”及其附近地区的拆迁工程。这一地段是杭州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传统街区的心脏,是杭州历史遗存的主要标志,在国内外有相当的影响,也是杭州古城现存惟一的、最后的一块比较完好的历史地段。毁之,将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历史名城黯然失色。若拆除重建,就变为假古董、赝品,价值顿跌,是名城保护的大忌。
    二、着手规划“杭州历史文化城”。选址在上城、江干区的湖滨、新城站路、中山中路、中山南路、吴山一带,面积约3-5平方公里。采用“原汁原味抢救现有历史地段、原样恢复部分著名古建筑、创新建设传统建筑与街区”的办法,建设一座集南宋、明清、民国风貌于一体的、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科学价值均大大超过现有“宋城”的杭州古城区,从而带动老城区的旅游、手工业、商业、金融、文化等功能,名扬中外,走出一条与“苏州现象”媲美的“杭州经验”。新城站路、新河坊街等的现代化宏伟规划搬到钱塘江两岸新区去,大力加速滨江区21世纪新区的建设步伐。古城与新区两不误,互相促进。
    三、进行新一轮的文物普查,重点是保护近现代建筑和传统街区,并重新制订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尽快制定有关法规。目前正在拆除的湖滨路一号地块、平安坊(工人文化宫前)等地,均是杭州传统建筑精华之处。近几年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发文要求保护这类建筑,哈尔滨、上海等地把数百座建筑列为保护范围。对她们加以修缮,配上绿地,将是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十分亮丽的新风景线。
    随着张德江书记提出 “创文化名城”,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迎来新的契机。您是杭州的最高首长,您的意见对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寄予殷切的希望。拜请您在百忙中予以一顾。打扰了。
    顺致
    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黄小杭1999年4月8日

尊敬的仇保兴代市长:
    首先真挚、热烈地祝贺您,欢迎您来杭州工作!
    现寄上《归去来兮:古城杭州》一文,并附上给李金明书记的信。一家之言,供您鉴别,敬请指正。
    这些年杭州建设是成绩大的,有目共睹;但有关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争议不小。城市建设基本上在10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内,一方面,大片大片“步步有历史,地地有典故”的传统地段,被拆光推平,作为中国6大古都之一的历史名城风貌迅速消失,极其可惜;另方面,小小老城区内施展不开现代化建设,处处受束缚,1982年国务院批准的“开发钱江新区”迟迟未有大动作。我给李书记的三点建议,请您审查,尤其是第一点“四拐角”的拆除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是近几天的事了。我以为,对一些有争议的历史地段,宜慎之又慎;一时定不了的,暂时缓一缓,或留给后人去做点文章。
    世纪之交,您肩上古城清理、恢复的担子沉重,新区建设刚刚开头,但杭州的前景是辉煌的。我们曾耳闻目睹您为金华争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远见和果断,相信以您的才能一定会使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延年益寿,发扬光大,杭州会更新更美。
    顺致
    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黄小杭1999年4月8日

1999年 4月9日仇保兴代市长批示:
    “速转陈继松副市长阅处,在旧城改造中碰到有保存价值的历史文化古迹,应予以切实保护,并力争留出几块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之源。”

1999年4月10日 陈继松副市长批示:
    “请市建委、规划局、园管局在城市建设、规划工作中要认真贯彻仇市长批示精神,并请园管局会规划局准备一份材料,适时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听取。”

1999年4月15日 市建委主任杨戌标批示:
“请复印给王总(即王南翔总工程师)、设计处、市政建设处,对河坊街、中山中路等四拐角拆迁,专题至现场勘踏,并提出书面意见。请王总牵头。”

1999年4月15日 外出回杭州的李金明书记批示:
“请继松同志阅。请有关人员研究一下其保存价值,将处理情况告知记者。”

2000年十大专家点评清河坊保护意义

郑孝燮 时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清河坊由拆到保的过程,是浙江市场导报的记者在紧急关头呼吁“刀下留人”,引起新任代市长等领导的重视,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浙江市场导报和杭州市领导有这份强烈的文保意识,是令人高兴的。

罗哲文 时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犹如平地一声春雷,就在一年前,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行将被彻底消灭的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重点地区——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在专家学者、社会人士、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吁,新闻媒体的支持下,市领导断然决策把它保护下来了。

毛昭晰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浙江市场导报发起保护杭州河坊街和西湖申报世界遗产的舆论宣传,对在现代化过程中保护并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杭州作了件好事。

王景慧 时任中国城市规划院总规划师
    杭州的河坊街在千钧一发之时被抢救下来,反映了杭州市民的保护意识和领导的远见卓识。

谢凝高 时任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杭城历史文化遗产越改越少,遗产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幸有“刀下留人”的市民和科学文明的领导,抢救“清河坊历史街区”,留作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陈继松 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
    从现在看,河坊街的“拆”与“不拆”虽一字之差,但带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鲍贤伦 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兼省文化局局长
    特别使我们振奋不已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市民意识、政府行为、媒体作用表现得如此浑然一体,配合得天衣无缝。以《浙江市场导报》为代表的媒体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职业目光,发挥出独特的重要作用。

连晓鸣 时任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
    这段“公案”至今历历在目,感谢《浙江市场导报》这样一份完全“市场化”的报纸,辟出专版,连篇累牍地研究和讨论“文化遗产”类的专题。

沈者寿 时任杭州市政协常务副主席
    在黄小杭先生等一些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吁下,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顺从民意,立即下令停止正在施工的旧城改造工程,终于把清河坊历史街区保存了下来,实在是功德无量!

鲍世甲 时任杭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会长
    “清河坊历史街区”要重现她昔日的商业辉煌,重振“老字号”势在必行,“老字号”金字招牌不能丢,“老字号”的传统特色不能弃。

    清河坊拯救纪年

1999年3月     拓宽工程启动,历史文化保护区——清河坊面临彻底消失的厄运。

1999年4月8日     本报记者毅然投书杭州市委、市府领导,紧急呼吁停止中山中路、河坊街的“四拐角”及其附近地区的拆迁工程。

1999年4月9日—15日     仇保兴代市长、陈继松副市长、市建委主任杨戌标、李金明书记先后做出重要批示。

1999年4月19日 上午,杭州市建委总工王南翔实地勘察,通知暂停拆迁。

1999年4月19日     省文物局向市政府发出加强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建议。

1999年4月19-20日     《钱江晚报》、《浙江市场导报》等媒体刊登《清河坊,让我们仔细看看你》、《清河坊,你不能走》等系列报道。

1999年5月6日     市政府召开河坊街道路改造专题会议,决定河坊街东段(中河路——华光巷)不再拓宽。

 1999年6月4日     市规划局向全国5家设计单位招标交底。

1999年8月25-30日     保护区设计方案及模型公开展评,市园林设计院A方案中标。

1999年9月30日     市政府提出河坊街大井巷地区改造工程启动,并落实项目业主。

1999年11月5-6日     上城区政府组织市规划局、园林院等赴苏州、周庄、西塘等地学习,并与苏州规划院进行了衔接。

2000年2月17日     陈继松副市长再次主持召开河坊街大井巷地区保护与开发有关问题专题会议,就实施的具体问题作了明确和落实。

2000年3月27日     市政府批复,将河坊街大井巷一带正式定名为“清河坊历史街区”。

2000年4月8日     杭州市选择本报记者投书市领导一周年之际,举行了清河坊历史街区一期启动新闻通报会,本报记者代表杭州市民讲话。

2000年4月8日     从本日开始,上城区人民政府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对街区进行保护性修复。

2001年10月     按照南宋及明清建筑风格重建的河坊街隆重开街,街道全长460米。整个街区的业态布局,除保留区内著名的老字号外,引入符合街区历史文化氛围的项目200余家。 .

2006年     被评为省级 “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

2006年底     申请成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

2007年2月     被评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

2008年9月8日     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顺利通过AAAA级旅游景区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