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导报]浙江将做好三道“加法题” 引导民资参股村镇银行
发布时间:2009-11-20 11:01:04
|
作者: 袁华明
中国银监会浙江监管局局长杨小苹透露:“浙江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2.69亿元,总的不良贷款资金只有132万元,不良贷款率为0.06%。”
“我们正在努力打造村镇银行建设的浙江模式。”中国银监会浙江监管局局长杨小苹在11月15日举行的“村镇银行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同时,浙江吸引优质民营企业参加村镇银行建设,这一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
副省长的“三字经”
“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发挥它们的作用,让它们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服务,为三农服务。”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在这次由民建浙江省委会、浙江省资本与企业发展研究会、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高峰论坛上念起了“三字经”。
“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有三个特点。”陈敏尔说,农村金融机构是“小机构大前途”、“小客户大市场”、“小贷款大效益”。陈敏尔说,浙江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机构建设。
陈敏尔寄语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三个创新”:“不断创新机制,农村金融机构要有一套灵活规范的机制,既要符合农村实际,又要遵守金融规范;不断创新产品,设计出适销对路的农村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管理,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自身管理要创新,监管也要创新,以便更好地满足新的需要。”
同时,陈敏尔也表示,政府将做好三道“加法题”。政府部门将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支持金融组织在农村的发展;同时也将加强管理,用规范化的管理来管好农村金融机构;政府还将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研究相关政策措施,不断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又好又快地发展。
“现在中国需要大银行,同样甚至更需要基层的小银行。”陈敏尔特别强调,在进一步应对金融危机,促进转型发展,促进进一步科学发展的过程中,金融银行业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特别是要面对如何服务好“三农”、服务好后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三农”问题始终是基础性、战略性的问题,中小企业也是浙江和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现在“三农”、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还有“吃不到、吃不饱、吃不好”的一些现象,还有待于我们深化解决。
“我们看到了金融和银行业不断发展不断优化自身的机构、产品,为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服务正在不断深化,政府也将不断努力来搞好服务。”陈敏尔说。
集体关注“浙江模式”
中国银监会浙江监管局局长杨小苹透露:“浙江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2.69亿元,总的不良贷款资金只有132万元,不良贷款率为0.06%。”这一比率远低于全国银行业平均水平。
“既要考虑主发起行的意识,又要考核主发起行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又要考虑主发起行和试点地区经济特点对接的可行性,对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行还要增加审慎性原则,要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是农村商业银行或者是农村合作银行等。”杨小苹表示,浙江的经验之一就是选好主发起行,同时选好其他发起人。
“浙江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都位居全国前列,在统筹城乡经济方面作出榜样。”专程赶到杭州参加此次高峰论坛的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马培华高度肯定浙江的做法。
马培华说,浙江不但是经济大省,而且是民营经济大省,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先发优势,走在了改革开放前列,这与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重视发挥民智民力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有关,也和浙江民营企业家的艰苦奋斗精神有关。对于民营企业参加村镇银行建设,马培华也给予高度肯定,并认为这是浙江的经验之一。
下一波关注热点:长效机制建设
“按照每10万人一家村镇银行的话,全国需要1万多家,现在的数量远远不够。”马培华认为,无论是全国还是浙江,村镇银行的发展空间都非常大。
但是,与会专家也指出,目前在组建村镇银行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这个现象值得关注。这个热是企业特别热,银行不热,主要是有的银行认为村镇银行是县级以下的银行,受限制比较多,特别是我省规划时把村镇银行规划为本省相对落后的县域,中西部的政策出台后,增加了主发起行的负担,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农村村镇银行受上级的限制,不允许到省外发起村镇银行,这样对本地的村镇银行发展受到了限制。
村镇银行知名度小导致存款组织难,放贷资金不足导致不能扩大金融服务,服务产品少导致竞争优势不足……这些全国均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建立村镇银行建设中的长效机制,将成为下一波关注的热点。
“我们正在努力打造村镇银行建设的浙江模式。”中国银监会浙江监管局局长杨小苹在11月15日举行的“村镇银行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同时,浙江吸引优质民营企业参加村镇银行建设,这一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
副省长的“三字经”
“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发挥它们的作用,让它们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服务,为三农服务。”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在这次由民建浙江省委会、浙江省资本与企业发展研究会、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高峰论坛上念起了“三字经”。
“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有三个特点。”陈敏尔说,农村金融机构是“小机构大前途”、“小客户大市场”、“小贷款大效益”。陈敏尔说,浙江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机构建设。
陈敏尔寄语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三个创新”:“不断创新机制,农村金融机构要有一套灵活规范的机制,既要符合农村实际,又要遵守金融规范;不断创新产品,设计出适销对路的农村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管理,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自身管理要创新,监管也要创新,以便更好地满足新的需要。”
同时,陈敏尔也表示,政府将做好三道“加法题”。政府部门将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支持金融组织在农村的发展;同时也将加强管理,用规范化的管理来管好农村金融机构;政府还将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研究相关政策措施,不断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又好又快地发展。
“现在中国需要大银行,同样甚至更需要基层的小银行。”陈敏尔特别强调,在进一步应对金融危机,促进转型发展,促进进一步科学发展的过程中,金融银行业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特别是要面对如何服务好“三农”、服务好后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三农”问题始终是基础性、战略性的问题,中小企业也是浙江和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现在“三农”、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还有“吃不到、吃不饱、吃不好”的一些现象,还有待于我们深化解决。
“我们看到了金融和银行业不断发展不断优化自身的机构、产品,为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服务正在不断深化,政府也将不断努力来搞好服务。”陈敏尔说。
集体关注“浙江模式”
中国银监会浙江监管局局长杨小苹透露:“浙江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2.69亿元,总的不良贷款资金只有132万元,不良贷款率为0.06%。”这一比率远低于全国银行业平均水平。
“既要考虑主发起行的意识,又要考核主发起行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又要考虑主发起行和试点地区经济特点对接的可行性,对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行还要增加审慎性原则,要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是农村商业银行或者是农村合作银行等。”杨小苹表示,浙江的经验之一就是选好主发起行,同时选好其他发起人。
“浙江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都位居全国前列,在统筹城乡经济方面作出榜样。”专程赶到杭州参加此次高峰论坛的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马培华高度肯定浙江的做法。
马培华说,浙江不但是经济大省,而且是民营经济大省,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先发优势,走在了改革开放前列,这与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重视发挥民智民力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有关,也和浙江民营企业家的艰苦奋斗精神有关。对于民营企业参加村镇银行建设,马培华也给予高度肯定,并认为这是浙江的经验之一。
下一波关注热点:长效机制建设
“按照每10万人一家村镇银行的话,全国需要1万多家,现在的数量远远不够。”马培华认为,无论是全国还是浙江,村镇银行的发展空间都非常大。
但是,与会专家也指出,目前在组建村镇银行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这个现象值得关注。这个热是企业特别热,银行不热,主要是有的银行认为村镇银行是县级以下的银行,受限制比较多,特别是我省规划时把村镇银行规划为本省相对落后的县域,中西部的政策出台后,增加了主发起行的负担,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农村村镇银行受上级的限制,不允许到省外发起村镇银行,这样对本地的村镇银行发展受到了限制。
村镇银行知名度小导致存款组织难,放贷资金不足导致不能扩大金融服务,服务产品少导致竞争优势不足……这些全国均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建立村镇银行建设中的长效机制,将成为下一波关注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