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殷殷助学情 拳拳慈善心
——记民建会员朱宝霆
发布时间:2010-04-26 09:45:48
|
作者: 通讯员 宁建教
月湖水波涟漪,竹洲桥畔春意盎然,坐落于此地的宁波二中日前正在举行升旗仪式,公布上学期评选出来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名单。在向优秀学生颁发获奖证书和“竹风助学奖学金”的嘉宾中有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名叫朱宝霆。朱宝霆是这项奖学金的设立人。
朱宝霆1978年从宁波二中退休,1980年加入民建,并在民建宁波市委会主办的甬江业余学校任常务副校长,至2001年憩停,回家颐养天年。在家安度幸福晚年时,他萌发出捐资助学的念头。朱老老俩口的退休金每月约3000元,在宁波这个消费水平较高的沿海发达城市,这样的收入并不算高,要拿出一部分进行助学,自己的家人能够理解、支持吗?朱老同老伴商量,每月拿出1000元作为助学费用。老伴从心底里理解朱老心系教育的一片赤诚之情,欣然表示赞同。
商定后,朱老立即付诸行动。2007年9月新学期开学之际,朱老来到宁波二中,向校领导谈了这个想法:每月从退休工资中提取1000元,设立“竹风助学奖学金”。为慎重起见,他还与学校签下书面协议。目前,朱老已捐赠宁波二中“竹风助学奖学金”共计3万多元。之所以叫“竹风助学奖学金”,朱老说,是取他和老伴的姓“朱、冯”之谐音“竹、风”组合而成,以共同见证他们那份对国家、对社会、对下一代的责任,亦期望众莘莘学子茁壮成长,成为国家优秀人才。
朱老的宽厚胸怀、慈善之情,犹如涓涓泉水,常常流向那些需要滋润的禾苗。
去年9月,宁波《东南商报》刊载宁波青年严意娜到甘肃省一偏远山村支教,因当地经济不发达,贫困学生多,学习用品十分匮乏,她呼吁大家帮助。朱老读到这篇报道后,立即到书店购置了50本《新华字典》,送到报社请代为转赠。与此同时,朱老想起自己的几个子女曾就读的孝闻小学转身又特意买了50本《新华字典》,以“一个退休教师”的名义,赠给孝闻小学,请学校分送给有需要的老师和同学。
去年12月,朱老从一则报道上得知,该市怡江小学三年级学生舒淇姐弟家境十分困难,十分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朱老匆匆赶到怡江小学,找到学校的相关老师一起来到舒淇家,家徒四壁的困境和瘫痪在床的舒淇母亲,让朱老心情十分沉重,他把身上仅有的200元钱拿出来给了舒家。今年春节前夕,朱老又到商店选购了两条羊绒裤,让老伴从家中找出5件毛衣,加上400元钱,一并送到舒家,让他们也过个舒心的春节。
今年1月份,朱老为了实现两年前提出的向西郊学校困难学生提供帮助的愿望,找到了该校校长丁如祥。了解情况后,为学校的30位民工子弟送去了30双球鞋和30本《新华字典》。捧着崭新的字典和球鞋,孩子们开心得合不拢嘴,在场的老师也受到感动。
没有大笔的银行存款,住的是二居室的房改房,吃的是清淡的三餐,穿的是简朴的衣衫,这就是朱老的日常生活写照。然而,在这样一位平凡老人的心里,却有着一份深厚的对教育事业、对贫困学子挥之不去的牵挂。朱老说,好事要做下去,今后还要把自己不多的遗产献给社会。“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共同关注和推动济困助学之事,而我只是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朱宝霆1978年从宁波二中退休,1980年加入民建,并在民建宁波市委会主办的甬江业余学校任常务副校长,至2001年憩停,回家颐养天年。在家安度幸福晚年时,他萌发出捐资助学的念头。朱老老俩口的退休金每月约3000元,在宁波这个消费水平较高的沿海发达城市,这样的收入并不算高,要拿出一部分进行助学,自己的家人能够理解、支持吗?朱老同老伴商量,每月拿出1000元作为助学费用。老伴从心底里理解朱老心系教育的一片赤诚之情,欣然表示赞同。
商定后,朱老立即付诸行动。2007年9月新学期开学之际,朱老来到宁波二中,向校领导谈了这个想法:每月从退休工资中提取1000元,设立“竹风助学奖学金”。为慎重起见,他还与学校签下书面协议。目前,朱老已捐赠宁波二中“竹风助学奖学金”共计3万多元。之所以叫“竹风助学奖学金”,朱老说,是取他和老伴的姓“朱、冯”之谐音“竹、风”组合而成,以共同见证他们那份对国家、对社会、对下一代的责任,亦期望众莘莘学子茁壮成长,成为国家优秀人才。
朱老的宽厚胸怀、慈善之情,犹如涓涓泉水,常常流向那些需要滋润的禾苗。
去年9月,宁波《东南商报》刊载宁波青年严意娜到甘肃省一偏远山村支教,因当地经济不发达,贫困学生多,学习用品十分匮乏,她呼吁大家帮助。朱老读到这篇报道后,立即到书店购置了50本《新华字典》,送到报社请代为转赠。与此同时,朱老想起自己的几个子女曾就读的孝闻小学转身又特意买了50本《新华字典》,以“一个退休教师”的名义,赠给孝闻小学,请学校分送给有需要的老师和同学。
去年12月,朱老从一则报道上得知,该市怡江小学三年级学生舒淇姐弟家境十分困难,十分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朱老匆匆赶到怡江小学,找到学校的相关老师一起来到舒淇家,家徒四壁的困境和瘫痪在床的舒淇母亲,让朱老心情十分沉重,他把身上仅有的200元钱拿出来给了舒家。今年春节前夕,朱老又到商店选购了两条羊绒裤,让老伴从家中找出5件毛衣,加上400元钱,一并送到舒家,让他们也过个舒心的春节。
今年1月份,朱老为了实现两年前提出的向西郊学校困难学生提供帮助的愿望,找到了该校校长丁如祥。了解情况后,为学校的30位民工子弟送去了30双球鞋和30本《新华字典》。捧着崭新的字典和球鞋,孩子们开心得合不拢嘴,在场的老师也受到感动。
没有大笔的银行存款,住的是二居室的房改房,吃的是清淡的三餐,穿的是简朴的衣衫,这就是朱老的日常生活写照。然而,在这样一位平凡老人的心里,却有着一份深厚的对教育事业、对贫困学子挥之不去的牵挂。朱老说,好事要做下去,今后还要把自己不多的遗产献给社会。“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共同关注和推动济困助学之事,而我只是尽了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