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杭州城市发展 曾为城市地标建筑
40岁的“红太阳展览馆”成“历史保护建筑”
杭州历保建筑脱离“老房子”概念 工业遗产首次列入历保建筑
杭州市中心,武林广场北面,土黄色的浙江展览馆已经屹立了四十余年,曾经一度遭遇“拆”与“保”的争议,但现在,它的名字出现在杭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中。
除了几处同时代的工业遗产外,浙江展览馆几乎是杭州最年轻的历史建筑了。从2004年公布首批历史保护建筑以来,杭州已陆续公布了4批历史保护建筑。而此次,由市规划局、市园文局、市保护办调研论证的这第五批历史建筑,已经脱离了单纯的“老房子”概念,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代表建筑都由于入选而将得到保护,城市因此丰富多彩。
全媒体记者
杜悦 文 胡冠华 摄+视频
通讯员 顾志法 罗鹏飞
特殊时代成就杭州城市中心
浙江展览馆,杭州人更喜欢称它为“红太阳展览馆”,始建于1969年,当时称“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其造型、质量在当时堪称一流。
四十年来,红太阳展览馆已经成了杭州城市中心的标志。它的四周,先后崛起了杭州百货大楼、杭州大厦、杭州剧院、杭州电信大楼、浙江科技大楼、西湖文化广场等现代建筑群,是杭州城市最繁华所在。
但这个标志性建筑,命运一度风雨飘摇。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有人认为,浙江展览馆使延安路成了“断头路”;也有人质疑其功能性的减弱,因为西湖文化广场建成,可由它接过展览功能;另外,它的存在和将来在武林广场建地铁站和地下商场的计划有冲突。这幢现代建筑终于也面临了拆迁难题。
但是,要求保留的呼声也一直不断。
2004年,在省政协大会上,政协委员黄小杭建议保护浙江展览馆。他说,如果说20世纪上半叶,杭州市的中心在市区南部清河坊,以“四拐角”近代建筑群为标志,那么,20世纪后半叶杭州新的中心则是市区北部武林广场,有了“红太阳展览馆”,才有了杭州市区北部这一新的城市中心。如果浙江展览馆被拆除,则武林广场发展史的源头将消失,浙江最具价值的现代标志性建筑将不复存在,留下无法弥补的历史遗憾。
年纪虽轻,但因地标建筑得到保留
2005年3月18日,围绕浙江展览馆“拆”与“保”的争论终于锤落音定。浙江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指出浙江展览馆是杭州市具有一定代表性、历史性的建筑,杭州市也将其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拟保历史建筑清单,决定予以保留,并继续留在原址上发挥作用。
可是要保留它也显得有点勉强,2004年,杭州出台《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立法保护8000余处50年以上非文物历史建筑。2005年4月,杭州市出炉第一批75处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划,但浙江展览馆太年轻了,一直放在储备库里,规划出炉一次,讨论一次,专家们也是争议不断。
“虽然建筑年代不长,但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杭州的地标性建筑。” 在第五批历史建筑名单公布之前,相关部门和专家终于达成这样的共识,昔日的红太阳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痕迹,永远保留下来。
学生宿舍楼也是“历史建筑”
第五批43处建筑,除了浙江展览馆这一大亮点外,保护类型涉及传统民居建筑、别墅建筑、里弄建筑、工业遗产建筑,学校建筑等,丰富多彩。相比于前四批历史保护建筑,第五批中的工业遗产建筑首次出现,多数集中在运河边,且比如浙江麻纺厂建筑、杭丝联建筑、杭州大河造船厂建筑群、杭州市土特产有限公司桥西仓库建筑、杭州石油公司小河油库建筑群等。
前四批历史建筑,已经有零星高校遗产列入,此次数量更是众多,比如,杭二中分校老科学院、浙江工商大学1号科研楼。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房建筑、浙江教育学院4、5幢学生宿舍楼等。
滨江也有了历保建筑
除了长河、西兴两条老街外,历保建筑以前从来没跟滨江搭过边,而此次,这个新城区也有了历保建筑,且为数不少。
一处集中在襄七房,其中的40号建筑,72、73、74号建筑群,109、111、113号建筑群,158、159号建筑群和粮站建筑群都在列,还有一处集中在双庙,包括河斗18号建筑群、河斗9、10号建筑群、双庙23号建筑群等,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有关人士介绍说,滨江的历史建筑,多为合院式、高风火墙、规模比市区的更大,雕花也更为精致,部分建于明清时期,非常值得保护。
新闻附件
杭州历史保护建筑
杭州是一座千年古都,在保护历史建筑上,走在全国前列。
2002年,杭州正式出台了《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之后又相继推出了26个历史街区及历史地段的保护规划以及两批历史建筑的保护名单。
2004年11月8日,市人民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
2005年4月,杭州市出炉第一批75处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划。
迄今为止,杭州共公布了五批285处历史保护建筑。列入保护名单内的历史建筑相关部门都将其记录档案,设置历史建筑保护标志牌,并与历史建筑所有人和使用人签订保护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