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媒体报道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媒体报道
[联谊报]丰收之年话粮食
发布时间:2011-01-11 08:43:48
  |  
作者: 程炜
    最近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传来喜讯,2010年我国全年粮食总产达10928亿斤,比上年增产312亿斤,大灾之年夺取丰收,并实现了“七连增”,真是来之不易,值得庆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
  然而,最近我与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的一些基层干部群众接触交谈中了解到,他们并没有因为粮食获得丰收而高兴,相反的围绕粮食安全问题谈到了许多忧虑。总的认为当前粮食形势是严峻的,不可掉以轻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业是弱势产业,在目前条件下,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受气候变化影响很大。这些年来,世界各地出现异常恶劣气候,我国也不例外。去年先是南方地区遭受冰冻雨雪灾害,后是大面积严重干旱,北方地区特大洪水,青海玉树特大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以及台风等,造成了包括粮食在内农作物欠收和绝收。去年我国春粮和夏粮是欠收的,秋粮是丰收的,两者相加全年略有增产。我国幅员辽阔、地广人多,可耕田面积小,水资源短缺,地质自然灾害频发多发,谁能保证今后不发生重大灾害呢?党中央提出的“全党全国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我们立足于防灾抗灾,而不能有侥幸心理。
  二是为确保粮食安全,首先要确保现有耕田基本面积。中央划了一条18亿亩红线,并强调超越这红线,就是吃掉了子孙后代的饭,这是人人皆知的事。但是实际情况是我国耕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以我省衢州市为例,衢州是我省农业大市,也是我省商品粮的主要生产基地。该市1984年全市粮食播种总面积有328万亩,总产达115.6万吨。可是到200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为194.4万亩,总产为76.1万吨,分别比1984年下降40%和34%。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耕田面积有可能还要减少。但是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却在增加,这一增一减加重了粮食供应的负担。尽管国家年年三令五申严禁占用耕田,但事实上还是有人在违法占用。国土资源部通过卫星遥测,发现每年各地都有违法用地行为。还有耕田实行占补平衡,但质量普遍下降,因为被占用的地大多在城市郊区、大田畈。这些耕地都是历史上的上等田、吨粮田,而新增耕地大多是经过低丘缓坡造地形成的生地。再从农村从事种粮的农民情况看,由于粮食比较效益低,现在种粮农民向高龄化、非粮化的趋势加快,真正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纯农户极少。从这里不难看出粮食形势的严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性。
  三是要保证我国13亿人都有饭吃,是一件治国安邦稳天下的大事。做到这一点必须牢固树立自力更生思想,立足于基本自给,而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别人手中。粮食是大宗商品,又是特殊商品,这些年全球经常打起“粮食大战”,一些经济发达的产粮大国控制着粮源、粮价,他们出于各自利益,时而抛售时而禁止出口,推动全球粮价上涨。我们只有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我省每年要从产粮大省调入一部分商品粮,以调剂余缺,这是必要的。但不应把目光只盯住外省而放松自身的努力,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积极做好我省稳定粮农、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支持力度,利用好每一分土地,争取每年粮食有个好收成,切实做好粮食储运和供应等工作。粮食主产区主要任务是保全国。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近日在《财经》刊物撰文指出:“现在粮食的产能越来越向水资源更为短缺的北方地区倾斜,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粮食供应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其可持续性如何,令人担忧。”这是在向我们发出警告。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粮食问题,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作者系省政协原副主席、民建省委会名誉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