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大代表热推“杭州车改”给人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03-17 15:38:24
|
作者: 网友:林伟
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11年(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这是公车改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代表委员们广泛的讨论。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晓端今天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公车改革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价值理念”问题。“以货币化车改为核心内容的‘杭州模式’,是当下较成功且最简便的模式。”(2011年3月13日中国新闻社)
我们都知道,公车开支过大,导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并由此滋生公车私用等腐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公众关注公车改革的焦点问题。所以,最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作为“三公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车改呼声一直未有停过。特别是随着近年城市拥堵现象加剧,公车改革话题更热。
正因如此,从1993年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率先取消领导干部公务用车,中国开始尝试公车改革试点以来,至今全国已有20多个省、4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目前各地的公车改革试点主要有改革公车管理体制、发车贴和报销公务用车费用这三种模式。
毫无疑义,此类公车改革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必将大大压缩费用开支,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和预防腐败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事实上,我国的公车改革历经3次大的车改浪潮,并未取得令人鼓舞的胜利,公车数量和耗费的资金却是不降反增。报道称,根据财政部今年初公布的数据,目前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也为如此,人大代表热推“杭州车改”。报道说,以货币化车改为核心内容的“杭州模式”,被车晓端“推崇备至”。“三种模式各有长短,认可‘杭州模式’,主要是从降低用车成本、提高公车使用效率、预防消除腐败等角度来考虑。实践表明,杭州车改单位公车支出节约超过三分之一。”“我觉得公车改革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价值理念’问题。”车晓端认为,公车改革最重要的一步,是把干部的工作注意力和着力点,放到为民办实事上,以此来约束和要求自己。
在笔者看来,全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车改政策,只是鼓励尝试,但如何改,没有一个普遍的模式,杭州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而这样“摸出的石头”却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应该说,时下,公车使用已经从一种公务需要变成了“权力符号”,这种“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领导干部的官气,所以,“杭州模式”好就好在:首先,打破了专车专配的“官本位”意识,所有公务员都可为公务活动享受车补;其次,逼迫官员扭转意识,改革行政方法。车改后,许多官员额外应酬就会减少,能不出差的就不出差,能一次出差的就一次完成,效率就提高了;再次,出行要自行解决,可杜绝“马路上的腐败”。
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进公车改革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方向,而“杭州车改” 作为一个相对科学全面的改革模式,受到了各方肯定和好评,理应成为全国公车改革的模板。我们相信,只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杭州车改”如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
我们都知道,公车开支过大,导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并由此滋生公车私用等腐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公众关注公车改革的焦点问题。所以,最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作为“三公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车改呼声一直未有停过。特别是随着近年城市拥堵现象加剧,公车改革话题更热。
正因如此,从1993年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率先取消领导干部公务用车,中国开始尝试公车改革试点以来,至今全国已有20多个省、4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目前各地的公车改革试点主要有改革公车管理体制、发车贴和报销公务用车费用这三种模式。
毫无疑义,此类公车改革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必将大大压缩费用开支,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和预防腐败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事实上,我国的公车改革历经3次大的车改浪潮,并未取得令人鼓舞的胜利,公车数量和耗费的资金却是不降反增。报道称,根据财政部今年初公布的数据,目前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也为如此,人大代表热推“杭州车改”。报道说,以货币化车改为核心内容的“杭州模式”,被车晓端“推崇备至”。“三种模式各有长短,认可‘杭州模式’,主要是从降低用车成本、提高公车使用效率、预防消除腐败等角度来考虑。实践表明,杭州车改单位公车支出节约超过三分之一。”“我觉得公车改革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价值理念’问题。”车晓端认为,公车改革最重要的一步,是把干部的工作注意力和着力点,放到为民办实事上,以此来约束和要求自己。
在笔者看来,全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车改政策,只是鼓励尝试,但如何改,没有一个普遍的模式,杭州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而这样“摸出的石头”却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应该说,时下,公车使用已经从一种公务需要变成了“权力符号”,这种“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领导干部的官气,所以,“杭州模式”好就好在:首先,打破了专车专配的“官本位”意识,所有公务员都可为公务活动享受车补;其次,逼迫官员扭转意识,改革行政方法。车改后,许多官员额外应酬就会减少,能不出差的就不出差,能一次出差的就一次完成,效率就提高了;再次,出行要自行解决,可杜绝“马路上的腐败”。
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进公车改革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方向,而“杭州车改” 作为一个相对科学全面的改革模式,受到了各方肯定和好评,理应成为全国公车改革的模板。我们相信,只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杭州车改”如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