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媒体报道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媒体报道
[都市快报]浙江科普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勾勒出科技文化强省蓝图
发布时间:2021-04-08 14:28:29
  |  
作者:
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的科普工作来了一个应急“加试”,浙江交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答卷”。面对突发疫情,浙江通过紧急立法、工作考核、新闻发布、媒体宣传、紧急辟谣等有效手段,推进科普助力疫情防控,“融贯式”应急科普取得良好效果,被中国科协誉为全国应急科普工作的“样板间”。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但科普工作从来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按部就班”的循序渐进,更需要集思广益的融会创新。这一次,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2025年建成科学文化氛围日渐浓厚、科学文化设施全面覆盖、公民科学素质持续提高和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的科技文化强省,争取为全国科普事业发展提供“浙江样板”。记者 翁丹妮 通讯员 郭贝妮 制图 黄盈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打造全国科普工作“样板间”

  “十四五”时期,我省科普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围绕服务“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构建起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专业化发展、区域化合作的科普事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数字化科普,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生态,打造全国科普工作“样板间”,建成科技文化强省,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建设赋能添力。

  具体有哪些需要实现?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规划要求,到“十四五”末我省将会实现——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8%以上;各设区市至少拥有1座综合性科技场馆,常住人口百万以上的县(市、区)至少拥有1座达标科技馆,各类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500家以上;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培养高素质农民超20万人;对全省老年人群进行400万以上人次的智能技术应用科普;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不少于7000场次;全省科技(科普)志愿者超过50万人;打造100支特色科技志愿服务队……科技创新文化生态逐步形成,科普社会力量动员更加有效,科普社会赋能作用日益凸显。

  科普工作任重道远

  既要有“浙江特色”,又要有“时代特色”

  “十四五”规划任重而道远,需要贯彻落实《浙江省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行动计划(2020-2025)》,加强分类指导和精准施策,形成多元主体参与、运行机制有效灵活的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化协同格局。

  在科普场馆体系建设方面,加快衢州、舟山、丽水等市级科技馆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建科普场馆并向公众开放,形成辐射基层的特色科普场馆体系,拓展场馆服务功能,强化运行基础,建立和完善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和管理机制。

  在科普活动创新方面,办好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大科普活动,提高活动影响力、覆盖面和公众参与度,培育一批高质量科普品牌,提高基层科普活动覆盖面。

  在科普人才会聚方面,动员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媒体、文创机构的科技工作者、媒体从业者和文创人员等投身科普工作,组织各类科普讲解竞技比武等交流活动,提升一线科普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在科普服务赋能方面,科普工作主动融入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推动科普助力应对突发事件,服务科技服务创新,服务乡村振兴,体现为民情怀,彰显社会责任。

  在科普合作促进方面,依托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海内外科学家资源,积极开展科普交流合作,深化长三角科普发展战略合作,推动浙江科普“走出去”“迎进来”,提升浙江科普在全国的显示度和资源共享力度。

  “银龄跨越”“科教融合”“领雁先行”……

  特色专项行动助力“十四五”规划

  为了更好地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部门还组织策划了十大专项行动,这些各具特色的专项行动把科普工作落到了实处。

  “科教融合”专项行动通过 “英才计划”“高校科学营”等项目的先行先试,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青少年,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在地市落地。

  “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以老年人“数智共享 跨越鸿沟”为基点,通过部门联动,省市县三级协同,对全省老年人群进行400万人次的智能技术应用科普。

  科普“四进”农村文化礼堂专项行动则是推动“科普培训、科普礼包、科普咨询、科普文艺”等常态化进入农村文化礼堂,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到“十四五”基本实现科普进农村文化礼堂全面覆盖。

  推进“馆校结合”专项行动是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将科技馆打造成中小学生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馆校结合”新模式,实现双向互动。

  “百千万”科学家精神传播专项行动整合优质资源,组织百名院士、千名科学家和万名科技工作者,深入全省机关、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及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

  “领雁先行”科普专项行动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持续推出“院士大讲堂”“数字经济巡讲”“科学家精神宣讲”等系列活动,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专业化水平和科学素养。

  “潮起钱塘 智惠浙江”科技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则是建立科技志愿服务队伍,推动科技志愿服务融入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争取“十四五”末全省科技(科普)志愿者超过50万人。

  “四个一”数字科普专项行动是建设一个数字化科普资源中心;形成一个数字化全媒体科学传播体系;制作一批数字化科普资源;打造一支具备数字化素质的科普队伍。

  浙江科技文化研究专项行动开展“科技文化建设”专项课题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报告,建设独具特色的浙江科技文化,丰富全国科技文化体系内涵。

  学会科普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出台全面加强新时代学会科普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机制优化、平台搭建、队伍建设、资源共享、能力提升等方面入手,推动学会科普工作在“十四五”期间提档升级。

专家眼中的“十四五”

  隗斌贤

  省社会主义学院一级巡视员

  “现阶段浙江科普已经进入了科技文化强省建设的新阶段,科普要抓住这个机遇,跳出传统的科技文化,面向创新文化。未来的科普工作一定要着力破解目前的一些难题,比如人才和设奖,要打造有浙江味道的科普品牌。此外,浙江科普要放眼全国,加大交流和合作。”


  姚献平

  省特级专家

  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长

  “去年,在省科协的主办下,我进行了一场‘科技成果科普发布’,通过这场活动,更多人了解了我的研究内容,吸引了更多人来关注和投身化工行业,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科普工作就是要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要让更多科技工作者来做科普。”

  应向伟

  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

  “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全面部署我省数字化改革工作,特别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对科普的数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浙江科普工作要将数字化贯穿工作始终。”

  张立

  浙江大学哲学系副主任

  “8年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8所高校就设置了科普专业,但是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稳定的师资、统一的课程体系,培养科普专业人才任重而道远,而且对于教师而言,科普这项工作在学校业绩的认证非常重要,浙大也在探索这方面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