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05:25:11
浙江民建简史(二)
发布时间:2004-07-09 00:00:00
|
作者:
从1950年民建浙江省第一个地方组织--杭州分会建立,至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民建的主要任务是对会员和所联系的工商业者进行爱国守法教育,推动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走社会主义道路。
建会伊始,民建组织会员和工商业者学习贯彻《共同纲领》,配合中共和人民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教育会员爱国守法,搞好生产经营,发挥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为国民经济恢复和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作出贡献。同时,教育推动会员和工商业者,积极参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运动,使他们在运动中接受教育,增强爱国主义的观念。
1953年,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以后,民建通过各种形式,组织会员和工商业者及其家属,认真学习总路线,重点是学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使会员和工商业者认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工商业者只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有自己的光明前途。部分民建骨干如俞佐宸、竺培农、金润痒、胡海秋、方恭敏等带头申请公私合营。在他们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较快进展。到1955年9月,全省已有公私合营工业企业230多家,这些企业的总产值已占全省私营工业总产值的54.91%。加工订货、收购包销等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在1955年上半年已占私营大型(9个工人以上)企业产值的92%,为全行业公私合营奠定了基础。
1955年10月,毛泽东主席邀请工商界代表人士座谈,阐述了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希望工商业者认清社会发展规律,掌握自己的命运,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讲话,极大地激发了民建会员和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积极性。民建浙江省地方组织及时组织会员和全省工商业者,广泛深入地学习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推动他们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改造高潮。
1956年1月16日,北京市私营工商业申请全市全行业公私合营,宣布“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掀起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浙江省工商业者闻风而动,紧紧跟上。1月17日,杭州市工商业者在民建会员带动下,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向市人民委员会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接着,宁波、温州、绍兴、嘉兴、湖州、金华等市(县),也先后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至此,全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一时期,浙江省民建地方组织从初创到逐步发展,民建会员由少到多,不断增加。发展会员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改造,相互促进。即:发现和培养爱国守法、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工商界进步分子参加民建组织;他们入会后,积极带头,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工商业者走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底,全省民建会员已发展到1067人。这些会员,是民建组织的基本力量,是工商业者中的进步分子,思想素质比较好,他们在新旧社会对比中,看到了国家的前途,对共产党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树立起“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以后的政治运动乃至文化大革命中,经得起严峻的考验,也为“文革”后拨乱反正,恢复组织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共“八大”决议指出:“必须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继续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民建组织和民建会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政议政。在参政方面,民建人士在省、市政府担任领导职务的有:包达三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唐巽泽任省水产厅厅长,范尧峰任省林业厅副厅长,俞佐宸任宁波市副市长,胡海秋任杭州市副市长,方恭敏任温州市副市长,王贶甫任绍兴市副市长,姚教杏任嘉兴市副市长,钮宇春任湖州市副市长。有的还担任城市区级领导职务(副区长)。在省、市(县)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从第一届一次会议起,均有省和各市(县)民建代表人士担任代表、委员、常委,乃至副主席,民建主要负责人包达三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姚顺南当选为全国人大、省人大、市人大代表,被誉为“三级(人大)代表”。汤元炳从1950年召开的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开始,一直担任省协商委员会和以后的历届人民政协浙江省委员会副主席。
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根据“量才录用”原则,民建会员和工商业者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安排了工作。有的还担任了市(县)专业局(公司)的正副局长(经理),有的担任公私合营企业的正副厂长、经理及部门领导职务。安排工作以后,就面临与公方代表和职工的合作共事关系问题。当时一度出现“相敬如宾、相对无言、相安无事”的状况,私方人员在工作中,难以充分发挥作用。1956年夏,陈云副总理在一次会上说:资本家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是财富,不是包袱,要用。用他们的知识、技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与此同时,工商行政部门和公私合营企业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改善合作共事关系,使私方人员有职有权。民建组织对会员和工商业者加强教育,鼓励他们守职尽责,积极参加当时蓬勃开展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据杭州等7市和29县统计,1956年第三季度私方人员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有2.1万人,占私方人员总数的90%以上,其中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的1369人,占参加竞赛私方人员的6.5%。
建会伊始,民建组织会员和工商业者学习贯彻《共同纲领》,配合中共和人民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教育会员爱国守法,搞好生产经营,发挥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为国民经济恢复和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作出贡献。同时,教育推动会员和工商业者,积极参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运动,使他们在运动中接受教育,增强爱国主义的观念。
1953年,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以后,民建通过各种形式,组织会员和工商业者及其家属,认真学习总路线,重点是学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使会员和工商业者认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工商业者只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有自己的光明前途。部分民建骨干如俞佐宸、竺培农、金润痒、胡海秋、方恭敏等带头申请公私合营。在他们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较快进展。到1955年9月,全省已有公私合营工业企业230多家,这些企业的总产值已占全省私营工业总产值的54.91%。加工订货、收购包销等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在1955年上半年已占私营大型(9个工人以上)企业产值的92%,为全行业公私合营奠定了基础。
1955年10月,毛泽东主席邀请工商界代表人士座谈,阐述了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希望工商业者认清社会发展规律,掌握自己的命运,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讲话,极大地激发了民建会员和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积极性。民建浙江省地方组织及时组织会员和全省工商业者,广泛深入地学习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推动他们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改造高潮。
1956年1月16日,北京市私营工商业申请全市全行业公私合营,宣布“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掀起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浙江省工商业者闻风而动,紧紧跟上。1月17日,杭州市工商业者在民建会员带动下,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向市人民委员会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接着,宁波、温州、绍兴、嘉兴、湖州、金华等市(县),也先后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至此,全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一时期,浙江省民建地方组织从初创到逐步发展,民建会员由少到多,不断增加。发展会员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改造,相互促进。即:发现和培养爱国守法、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工商界进步分子参加民建组织;他们入会后,积极带头,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工商业者走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底,全省民建会员已发展到1067人。这些会员,是民建组织的基本力量,是工商业者中的进步分子,思想素质比较好,他们在新旧社会对比中,看到了国家的前途,对共产党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树立起“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以后的政治运动乃至文化大革命中,经得起严峻的考验,也为“文革”后拨乱反正,恢复组织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共“八大”决议指出:“必须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继续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民建组织和民建会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政议政。在参政方面,民建人士在省、市政府担任领导职务的有:包达三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唐巽泽任省水产厅厅长,范尧峰任省林业厅副厅长,俞佐宸任宁波市副市长,胡海秋任杭州市副市长,方恭敏任温州市副市长,王贶甫任绍兴市副市长,姚教杏任嘉兴市副市长,钮宇春任湖州市副市长。有的还担任城市区级领导职务(副区长)。在省、市(县)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从第一届一次会议起,均有省和各市(县)民建代表人士担任代表、委员、常委,乃至副主席,民建主要负责人包达三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姚顺南当选为全国人大、省人大、市人大代表,被誉为“三级(人大)代表”。汤元炳从1950年召开的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开始,一直担任省协商委员会和以后的历届人民政协浙江省委员会副主席。
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根据“量才录用”原则,民建会员和工商业者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安排了工作。有的还担任了市(县)专业局(公司)的正副局长(经理),有的担任公私合营企业的正副厂长、经理及部门领导职务。安排工作以后,就面临与公方代表和职工的合作共事关系问题。当时一度出现“相敬如宾、相对无言、相安无事”的状况,私方人员在工作中,难以充分发挥作用。1956年夏,陈云副总理在一次会上说:资本家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是财富,不是包袱,要用。用他们的知识、技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与此同时,工商行政部门和公私合营企业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改善合作共事关系,使私方人员有职有权。民建组织对会员和工商业者加强教育,鼓励他们守职尽责,积极参加当时蓬勃开展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据杭州等7市和29县统计,1956年第三季度私方人员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有2.1万人,占私方人员总数的90%以上,其中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的1369人,占参加竞赛私方人员的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