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史海撷珠
我的位置:主页  > 历史钩沉 > 史海撷珠
章乃器回乡小记
发布时间:2008-02-27 00:00:00
  |  
作者: 陈木云

    【编者按】章乃器,1897年3月4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初二)出生于青田县小源村(今东源镇)一个书香门第。1918年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今浙江工商大学)毕业后,长期服务于银行界、工商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兼国家编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兼财经组长、民建中央副主任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等职,1952年8月7日出任国家首任粮食部长。他参与制定粮食统购统销的重大政策,首创粮票制度。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遭残酷迫害,于1977年5月13日在北京逝世。1980年6月平反。1982年5月13日,骨灰安放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他是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闻名中外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活动家。

    东源章氏是书香门第,名人世家。章乃器祖父章楷,17岁考取秀才第一名,清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举人,为浙东名士,其文章书法,名重一时,有“青田才子”之誉称。今年,是章乃器先生诞辰110周年、逝世30周年,我们特编辑一组文章,以缅怀这位丽水青田的山水孕育出的杰出人物。

    1956年9月,共和国首任粮食部长章乃器来浙江视察粮食工作,途经青田,顺便回故乡小源(今东源镇)看望乡亲,了解民情。 

    那天上午,天气晴朗,风轻云淡。两辆吉普车从县城出发,到了船寮小车就停了下来。章乃器回故乡东源,当时尚未通公路,要走15里的小路,从船寮街出发,经徐岙、舒庄、项村,在白门滩过溪,到上项,再到东源。章乃器那时已年近花甲,怕他走长路太辛苦,陪同人员准备找一种叫“竹篼”的山轿接章乃器回家,可是他拒不接受,说:“我回来看看,坐这个像什么?”接着又说:“大家一起慢慢走,让我看看家乡的田地山水。”章乃器身穿一件半新旧的中山装,走在乡间田野的小路上,兴致很高,边走边聊,向县里陪同人员问了许多家乡生产生活情况。当他到了童年时摘过杜鹃花的黄寮坳和抓过螃蟹小虾的东源溪时,还给同行的人讲起家乡的历史、地理和人文掌故。经过白门滩,章乃器也和大家一样,脱掉鞋子,涉入过膝盖深的溪流走过去。

    到了东源,章乃器被迎到万山区公所楼上,小憩片刻后,就急着下楼,要走一走,看一看。当时区公所就设在章乃器世交赵志垚(知名人士,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总务厅厅长,与周恩来、郭沫若等共事,1938年出资创办东源小学,周恩来为之题“中华民族新希望”)的故居“天水旧家”(今东源镇东里后街24号)。他下楼后,随意环视了一下这座石墙瓦房的建筑,即坐在正间的藤椅上休息一下,用家乡话与乡亲们拉家常,探问百姓疾苦。他关切地问“乡亲们能不能吃饱饭”,当大家说粮食不够吃,只能吃上很稀的稀饭和番薯丝时,他听了很难受。

    章乃器的祖居就在区公所前面,原来有7正间,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百姓称“火烧基坛”。章乃器出生、生活在另一侧5间两层木结构的厢间,也已不复存在(原址在今东源镇广播电视站宿舍楼地块)。故居旧址仍有鹅卵石彻筑围墙。章乃器的祖父章楷先生中过举人,故门台前竖有旗杆,当时老宅地旗杆基石尚存。章乃器围绕故居遗址慢慢地转了一大圈,在故居旁,抚看了他童年时栽种的、那时已茁壮成长的广玉兰和大叶冬青树,感到很高兴。

    中午,章乃器就在区公所食堂用餐。下午,在区公所楼上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全面了解农村粮食产、购、销和群众生活情况。东源村有七八位村民参加座谈,乡亲们纷纷反映干部虚报产量,使老百姓吃了大亏,许多人饿肚子,就连番薯干汤也喝不上几口的情况。章乃器听罢,心情更加沉重。下午三四点钟,章乃器依依不舍地与东源乡亲们告别,区公所找来两只毛竹排(筏),章乃器一行即坐小竹排到船寮,再坐车回县城。晚上他就住在西门外当时的县委宿舍。

    第二天,章乃器视察了米仓上青田县看守所。看了这里的伙食情况后,他曾说,“里面(指关之人)的生活也太苦了”。随后,章乃器走进太鹤山麓的青田中学校园,看望了青中的学生,并详细询问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当得知初中生一个月只有24斤口粮,不够吃后,章乃器一一记在心里。当时有人问他:“你对家乡印象怎样?”章乃器说:“我在中央耳闻(下面汇报)目睹(报纸报道),浙南地区粮食自给有余,还有外调,颇感高兴。可是回来一看,群众粗粮不够,细粮更缺,个个面黄肌瘦。这次我回中央一定如实汇报。”当时是浮夸风极盛时期,盛行报喜不报忧,章乃器的真言实语可把大家听呆了。接着他又说:“我当粮食部长‘只顾自己肚饱,不管别人镬(锅)漏’哪能行啊!”事后,章乃器及时将所见所闻向浙江省和中央领导反映,并调拨了一批救急的粮食,使群众摆脱了困境。不久,全省初中生的口粮标准提高到每月31至33斤。乡亲们十分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但这件事在反右运动中,竟成了章乃器所谓“反党”的罪行之一。

    现在,青田东源的叶利春、叶吉青等老人都还记得章乃器回乡的情景。他深入农村第一线,步行搞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平易近人,其和蔼可亲的作风,乡亲们至今仍念念不忘。但哪知,这是章乃器最后一次回故乡。返北京后,他多次在儿子面前流露出思念家乡绿水青山,渴望“布衣还乡”的意愿。然而遗憾的是,直到1977年章乃器在北京逝世,仍然未能了却宿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