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民建三十年
发布时间:2018-05-02 15:38:25
|
作者: 叶游屯

有朋友问我:“你参加民建有什么好处?”我告诉他:“两个无。一是无私奉献,二是无利可图。”如果你指望参加民建能升官发财,那你百分之百要落空了。但是也并非一无所得,这里还是收获颇丰,只是不能以地位或财富形容之。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参加民建的过程
1988年,我在杭州起重机槭厂任副总会计师。应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的安排,我随浙大管理工程系王爱民、王加微教授到杭州汽车制造厂去学习现代化管理经验,有幸认识了该厂企管办主任章逸麟同志。我们在交谈中,他无意地透露了他是民主党派成员。我好奇地想了解民主党派的情况,他告诉我:“我是民建成员,这个组织对年龄、文化程度、在任职务要求很高,是经济界人士云集之地。平时你觉得高攀不起的高工、专家、教授,到这个组织里都成为兄弟姐妹,亲密无间,毫无利益冲突。但是你要想参加这个组织,你得有思想准备,只有奉献,无利可图。”也许是今世有缘,在他的荐引下,我通过章主任向民建市委会递交了入会申请。与此同时,由于我曾向厂党组织递交过入党申请,而且厂长直接对我培养考察。如何处理两份申请的关系?我找厂党委组织科长请示。她说:“党中央组织部有文件明确规定:民主党派成员可以参加共产党,但共产党员不可以参加民主党派。你的两面申请,政策允许,没有影响。”此后,市委会组织处张明珠同志亲自到我单位组织科来了解核实情况。就这样,1988年9月24日,民建杭州市委会正式批准我为民建会员。
二、不忘民建组织的培养教育
三十年,对一个人生历程来说,虽然不算长但也不短。这中间我曾担任过八、九、十连续三届民建杭州市经济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并同时选为浙江省房地产开发会计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现在回想起来,是民建组织搀扶我走过难忘的历程。1989年10月,我加入了杭州市金融学会,并作为浙江省企业界代表参加全国金融宣传工作会议,开始结识了更多的金融界朋友。其中,应总(应家源)是金融界资深专家,是我参加民建组织后最崇拜的一位师长,也是我从事调研工作的启蒙老师。没有他的启发引导,金融这个门槛我是跨不进去的。我担任民建杭州市经济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后,也是他带领我、启发了我从事调研工作。每当市委会的《调研通讯》刊登我的调研文章,我都感到其中有一半是应总的功劳。此后,我的文章在《中国金融》、《广东金融》《福建金融》《浙江金融》《安徽金融《《延安金融》等专业刊物上发表,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我都自发地产生一种感谢应总帮教的冲动。现在应总已是九十高龄,去年元宵聚会,我们坐在一起促膝谈心,他还是那么清秀,思路敏捷,谈吐自如,充满活力。我赠送他一本《叶翁游天涯》的书,他很高兴地接受了。一个星期后,他给我打来电话:“老叶,你这本书我从头到尾都看过了,写得很好!你这个年龄还能用电脑写这么一本书,很不简单!”我说:“谢谢应总的培养和鼓励!”
三、民建活动和社会工作互相渗透
民建,这个组织对我特别有吸引力。这里不仅是各路专家云集之地,更有让平民百姓吐露心声的平台。通过这个组织的活动,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从中培养了爱国主义思想,无论是平时看报纸或是看电视,都爱看国家大事。走在路上,也关注与民生有关的事。三十年来,我把向市委会提供信息、建议、调研报告等参政议政活动,作为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我被聘任浙江省建设会计学会秘书处编辑期间,因为工性质与全省建设系统财会人员广泛接触,吸收了许多新知识,新观念。在众多的经济信息中,挑选与本省、本行业有关的热点政策和工作经验,编辑《浙江建设会计》《建设会计信息》《浙江省建设会计学术交流论文汇编》等内刊多达200余期,编辑文字达500余万。这些资料在省建设系统内广泛交流,对提高建设系统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在浙江省建设会计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省建设厅和学会领导授予我“特殊贡献者”的荣誉称号。
有道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在为社会付出立辛勤劳动的同时,也加快了我自己的知识更新步伐,提高了业务水平。在此基础上,我把大半辈子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经验和学术交流中吸收的最新成果,相继整理编辑成书,并通过学术交流和各类培训班讲给同事们听,他们都一致赞美我讲的内容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把外国企业在中国承包工程中如何管理讲给杭建公司项目经理培训班的学员们听,他们说我讲的内容书上从来没有看到过,拿来就好用,真实惠!更为有意义的是我参加了浙江省建筑业营改增的调研工作,仔细分析了72家省内骨干企业100多页的调研报表,从中理出头绪,撰写了《浙江省建筑业营改增调研报告》,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上报住建部,因为是以实际调查数据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所以报告内容更贴近实际,更有参考价值。因而得到了住建部有关领导的好评。联系我们杭州实际,我也为支部起草了《杭州市建筑业营改增调研报告》,获得了“民建杭州市委会2012年度优秀参政议政成果奖”。
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现在,我虽已年逾八十,命运带给我的是无尽的坎坷和折磨,但我还是要客观对待,学会坚强。我热爱生活,用忙碌挤掉烦恼,用乐观排斥悲哀,远离老年孤独和疾病的困扰。
回顾我退休20多年来,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退休以后还需要继续工作、参政议政、学习、写作、社交、旅游,享受高品质的生活。有些在职时没有时间去做的事,退休后实现了。粗略回顾,我做了六件事:
首先是工作,退休后为庆春路改造建设工作20年,这20年,让我有机会为杭州市首条道路改造─庆春路改造建设当家理财,也为庆春路作出奉献的拆迁单位和住户提供服务。
我的工作是第一线,直接接触来访的拆迁单位和拆迁居民。尤其是拆迁单位的土地补偿,市府只有“以房养路,以路养房”的原则,既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也无文献可参考,要拟订一个完善的方案,全是从实践中摸索。为管好用好数千万元的建设资金,我在建行开设专户,所有支出通过银行转账,不留一丝空隙。那时的工作真叫打破常规,银行规定一次只能买一本现金支票,可我一天要开出百把张,一次起码买五本。现金存银行,规定出纳人员到银行出纳柜交款,可我要求高峰时,银行派工作人员到安置现场收款。我只认银行盖章的现金交款单,不收现金。从制度上保证了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的透明与安全。
我平素不抽烟,可我的抽斗里至少自备两包烟,凡来访者,我总是先奉上一杯茶,敬上一支烟,然后不等他们开口,我率先表态:“大哥大姐有事,不论是否上班时间都可以来找我。我能办的马上给你们办,属于政策上的规定,我向你解释清楚。属于我力所不及的事,你坐下来慢慢谈,我记下来向领导汇报……”有一天来了杨家六兄弟,气势汹汹,本想来拆迁办大闹一场,见我这个老头子这么认真,气都消了。当然我事后上门访问,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负责与领导沟通,把他们的合理要求圆满解决,化解了一触即发的社会矛盾。
我特别理解和同情老人,有一次,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提着塑料水桶来领拆迁费,我照章给她开了现金支票,她说这东西怎么弄?我问她为什么不叫儿子来领?她说我不放心。我说你连儿子都不放心,那对我放心吗?她说邻舍隔壁都说拆迁办有个叶同志很好,随便那个人找他都肯帮忙。我说那你在这里喝茶,把身份证交给我,我帮你到银行里把钱去取出来。不一会,我把银行里取来的钱点给她看,并且每一万元一包用报纸包好,一共4包,放在水桶底部,上面盖了旧报纸。还有零头400多元,叫她放在身边。我陪着她上路,见路边一个菜摊,随手买了一把青菜放在她的水桶里,把水桶里的秘密伪装好。然后叫了一辆出租车,我付了车费,委托司机把老奶奶送回家。有一天,浙江日报记者胡振来采访,说起这件小事。不料第二天,老奶奶水桶装万元钞票的事竟在浙江日报上登出来了。
第二是参政议政。我于1988年9月24日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至今已30年了。我参加民建以来,从来没有当过支部委员,可是历届支部领导都很看得起我。尤其是城建三支部成立以来,我接受支部主委的委托,协助支委制订内部管理制度,管理支部经费收支账目,定期公布,接受会员们的审查。我从事企业财会工作30多年来,深知管账这事,一分一厘都是公款,马虎不得,不能出差错,务求万无一失。
支部主委工作很忙,有些事管不过来,我就主动帮主委做些内勤工作。三支部成立十多年来,支部主委召开支委会议,总让我列席参加,或者会后把支委会的情况告诉我,我都一件不漏地记入《城建三支部大事记》。年终要总结,支部主委向我要资料,我把《大事记》发给他,具体情况和现场照片一应俱全,他就省事多了。因而支部连续三年评为先进支部,大家高兴了,我也沾了光。
参政议政是民建会员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要参政议政首先得关心国家大事,学习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方针政策,并深入社会作调查研究,了解民情,适时地反映社情民意。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我非常注意周围的人和事,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归纳出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及时地以“信息”形式报送给市委会调研处。据统计,城建三支部在2011─2017年期间,共报送信息稿刚好100篇,其中我提供了73篇,占本支部提供信息总数的73%。限于水平,虽然稿件质量不尽人意,但我已尽到努力了,市委会也多次给予鼓励,几乎年年评上信息工作积极分子,这对我来说,是一份了不起的安慰。
社会调研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非常感谢市委会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使我们有一个发表政见的机会。近年来,我利用浙江省建设会计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的合法身份,参加了住建部布置的建筑业营改增的调研工作,也为杭州市建筑业营改增建言献策,民建市委会也对我进行了表彰和鼓励。
更使我高兴的是2013年5月,我在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向民建市委会提供了一份《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此文从调查入手,为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把脉,反映当时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中碰到的困难,分析了造成资金紧缺的客观原因,提出了如何摆脱资金紧缺恶性循环的怪圈,最后衷心希望金融业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份调查报告送到市委会后,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2017年元宵节前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晶晶看到这篇文章后,觉得与即将召开的“两会”热点议题很对得上号,于是从北京打电话来采访我,我回答了王记者提出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摆脱资金恶性循环怪圈?二是金融业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三是如何创新金融运作方式,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第二天(2月10日),《中国经济时报》刊登了这篇采访报道。一位银行副行长看到这篇报道后在微信群里评价说:“叶老师要是年轻点一定会成为金融家或经济学家,很专业,了不起!”昔日一位中学老师看了釆访我的报道后,在网上评论说:“拜读了釆访你的文章,我虽不懂经济,但我很佩服你提出问题的深刻,也佩服你的博学,长见识了!”更多的朋友看到此文后为我点赞,也为去年的元宵节增添一份节日快乐!
第三是学习,退休后,我参加很多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加快知识更新,跟上时代步伐。特别是学会电脑应用,沈忠良同志是我的启蒙老师。他手把手地教我学会打字、剪辑、粘贴、上网、收发文件等基本操作要领。但是我笨头笨脑,状况不断,没有办法,不懂只好问。好在老师们耐心教我,冲破一道道难关,才掌握了基本操作要领,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在这里,我特别感谢沈忠良同志、中大公司徐云波经理、城建三支部江奕军同志,还有远在广州121公司素未谋面的阿梅姑娘,他们在关键时刻给了我无私的帮助,才使我在电脑天地里越走越广。
2016年以来,我还系统地学习了《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堂笔记和练习作业密密麻麻地记了5大本子,整整耗时280天,才读完144课。这期间,没有见过一位英语老师,全靠自觉。虽然是洋泾浜,“黄包车拉稻草,跌了多,拉到少,总但比不拉要好”。现在每天乘公交车,听到了“Dear passengers ,The next stop is zhongda square(or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ajiang university),please get off at the back door”总算有点懂了:“亲爱的乘客们,下一站是中大广场(或浙二医院),请从后门下车”。
第四是写作,我编辑过的刊物资料堆起来1尺多高,字数不下500万。最有成就感的是退休后写了4本书,字数100多万。第一本书是应浙工大沈振闻教授之邀,杭州市房地产开发骨干企业财务处(科)长的推荐,配合当时全国房地产开发行业兴起,起草了《新编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实务》,这本书花一年多时间,写了600多张稿子,于1998年7月在北京出版,新华书店发行。第二本书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针对当时形势,通过对广厦集团等一些大型建筑企业的调查,由我策划各章节提纲,提供参考资料,由建设系统几位朋友分头起草,最后由我总纂编辑定稿,定名《入世后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实务》于2002年在北京出版,新华书店发行。这两本书的出版发行,我都没花一分钱,而是由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付给我稿费,我把出版发行权转让给出版社。第三本书是我在周游世界的基础上,为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由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公共关系工作委员会支持并作序、政协下城区委文史卫体委员会支持,于2014年1月编印成书,作为八十岁生日礼物赠送亲朋好友。第四本书是自传体记叙文,讲述自己人身边的故事,让后人了解自己的家史,以缅怀先人,激励后人。本书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珍贵史料,讲述亲历日本侵略造成的灾难,刻骨铭心,永世难忘。用文字纪录一个特定时代的缩影,是历史文明的传承。书中充满爱国敬业等人生哲理和为人理念。本书由著名画家项鸿题写书名,在北京精美彩印,作为精神财富传给亲属。现在我的电脑里还存有约50万字的书稿,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出第五本、第六本书。
第五是社交。社交活动是退休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和工作密切相关。通过社交,广交朋友,扩大眼界,增长知识,丰富生活。我曾应有的关方面的邀请,到上海铁道大学、浙江省农业银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上虞财政局、杭州建工集团项目经理培训班等单位作学术交流,他们当我是“土专家”,讲的全是务实的内容,很受欢迎。比如给项目经理讲实务,那不是班门弄斧吗?但我不讲技术问题,也不讲理论,只讲管理方法,直上干货,介绍两个样板经验:一是日本在北京国际俱乐部扩建工程长城竹中公司作业所管理方法,二是联邦德国霍尔茨曼集团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作法。两个实例没有空话套话,直接把样板亮出来,可以套着去做。隔行不隔理,我说你依样画葫芦,三年做下来,你也成专家了。通过这些社交活动,我在全省各地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在工作中碰到管理方面的问题,常有电话和我讨论,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增进了友谊,丰富了学术交流的内容。碰到好的素材,我帮他们列提纲,引导他们把实践中的经验写成论文,推荐到省建设会计学会和中国建设会计学会上交流,有的被评为获奖优秀论文,朋友也因此评上高级职称,他们高兴,也给我带来快乐。
第六是旅游,退休后有条件出去走走,是天大的乐趣。我去过21个国家,到过省内外和港澳台很多地方。仅2016年一年内到国外旅游1次,省外旅游7次,省内(杭州地区外)旅游4次,写了5万余字的游记。我出去旅游,事先必查阅相关资料,游中仔细观察,做好记录,拍好照片。《欧洲十国游记》就是根据121页笔记和900多张照片整理而成的。2016年写的《美国游记》,54个景点,配上照片和文字,有观点,有感受,全文35000字。我的美国同学看了后说:“我在纽约旅居40多年,没有一本书、没有一份资料对美国景点的描写比你更全面,你确实知道得比我还多。”现在我的《叶翁游天涯》续集,已经积累20余万文字资料,准备85岁以后,编印成书,与君共享一份快乐。
人老了,总有一天不辞而别,留给后人是什么?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文字资料,里面有爱国敬业、不断学习、抗挫折精神,知恩图报、骨肉情深等等的为人理念,我想要说的话都写在书上,作为精神财富传给子孙。
趁此民建会员朋友聚会之际,与兄弟姐妹们说说心里话,因为大家都是朋友,所以无所顾忌,我就竹筒倒豆子干净利索地都倒出来,让大家见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