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姓服务的“文化人”
——记民建会员、宁波市人大代表、奉化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竺波
发布时间:2013-10-30 11:08:14
|
作者: 沈国毅
与竺波兄相识已有近十多个年头,给人的印象是言语不多,但认真、热情。比如几个人相聚,他总是一旁倾听,但一旦有什么不明白,就会刨根问底,直到弄清楚为止。
竺波是民建会员,在奉化文化馆任书法、美术干部,艺术上颇有成就,创作的书画作品在各级赛事中屡获大奖。1998年,他以一轴草书横披《奉化山水诗》摘取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桂冠,现为奉化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可以说,他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人”。
也是在这一年,竺波当选宁波市人大代表,开始对一府二院行使人大代表的职责。从此,竺波变得更加忙碌,也更为认真、细致。除做好本职工作外,一有时间就到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撰写议案积累第一手资料。正是有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使竺波的议案成文迅速、言之有物、广为采纳。如宁波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竺波仅以一个通宵的时间就完成洋洋万言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确保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发言稿,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纵有天大本事,也难为无米之炊。
天道酬勤,竺波的努力没有白费。十多年来,他在参政议政方面摘取了累累硕果:人代会全会发言一次;常委会发言五次;提交领衔议案60余件,其中3件评为优秀议案、9件定为重点议案;两届都被评为优秀人大代表;参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举行的各种座谈会、评议会、通报会30余次,并有所作为。如,针对数字宁波建设中出现的数字鸿沟问题及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有效地培养新型农民,提出了“宁波市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议及示范工程建议书”,该建议受到时任市长毛光烈的高度重视,当即批示科技局组织实施。
参政议政伊始,竺波也感到有点迷茫,毕竟隔行如隔山,好多事情无从舍取,难以下手。在虚心请教老代表后,竺波决定从自己的工作环境着手。当时,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文化馆一度被推向市场,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边缘化,调节社会文化分配和体现社会文化公平的职能被严重削弱,立馆之本的“创作、指导、辅导、培训”职能被无情覆盖。为此,竺波领衔提出《要求制订公益型文化事业保障条例》等文化立法议案,经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三审,议案被立法通过,并报请省人大,省人大对该法案进行认真研究、论证后,认为该法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此法案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文化馆应有的公益性社会功能,为老百姓享受文化成果找到了法律依据。
与此同时,由竺波领衔提出的“关于要求建立宁波博物馆的议案”在宁波市引发了一场八大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建设热潮,如今八大设施已投入使用和正在建设中。这些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使用,为实现宁波国际港口城市与历史文化名城兼容共荣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初战告捷,竺波信心大增,视野也越来越开阔,关注的目光迅速投向事关国计民生的环保大业。经多次实地考察,竺波在宁波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了题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确保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题发言,呼吁各部门切实加强宁波饮用水源地保护,建议关闭奉化横山水库库区内现有的造纸厂等重点污染企业,实施库区生活垃圾清运等长效保洁制度和补偿机制。会后,“保护横山水库饮用水源”项目被列入当年宁波市政府九大实事工程之一。
人大代表的根基在人民群众当中,竺波深知自己与群众关系犹如鱼之与水。然而,以一己之身要广泛深入联系群众毕竟存有局限,如何扩大与选民之间的联系渠道呢?竺波想到了覆盖广泛的网络系统,并于1998年率先在中国奉化网设立“人大代表工作室”,成为网上设立代表工作室第一人。经一段时间运行,网上工作室在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方面凸现了明显优势。对此,各大媒体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国人大、民主与法制、新华社以及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国内40多家平面和网络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仅2002年全国人代会召开前夕就报道了6次,如《民主与法制》曾刊发题为《宁波人大代表开设网上工作室———传递百姓心声的窗口》的长篇报道。同时,人大领导和有关方面也给予了广泛好评和充分肯定。嗣后,这样的人大代表工作室在网络上不断出现,成为人大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网上工作室在拓宽联系渠道的同时,也增加了前来投诉、求助的群众。如海曙区一位长期申诉劳动争议的无业人员,从网上获取竺波的相关信息后特地前来求助。通过详细询问,发现有关企业确有非法剥夺投诉人正当工作权利的行为,虽说法院已终审,但竺波还是知难而上,到有关部门进一步证实后,遂将厚厚的材料面呈时任宁波市政府秘书长的陈炳水同志,此举引起了时任市委书记黄兴国、时任副书记王卓辉的高度重视,并分别作了批示。据悉,此案已得到妥善解决。
作为民建会员、文化界代表,竺波不仅在人大工作中敢于直抒民意,积极做好政府的参谋和监督工作,而且在本职工作上身体力行,努力开辟群众文化基地,营造适宜于老百姓参与的文化氛围。几年来,投入大量精力,创建了奉化文化馆田园书社、梅花诗会、林家书法村、耕人书屋等一系列面向农民的艺术社团。事实证明,这种形式是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参与文化的一大有效途径。目前,该形式正在全国推广。
竺波是民建会员,在奉化文化馆任书法、美术干部,艺术上颇有成就,创作的书画作品在各级赛事中屡获大奖。1998年,他以一轴草书横披《奉化山水诗》摘取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桂冠,现为奉化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可以说,他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人”。
也是在这一年,竺波当选宁波市人大代表,开始对一府二院行使人大代表的职责。从此,竺波变得更加忙碌,也更为认真、细致。除做好本职工作外,一有时间就到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撰写议案积累第一手资料。正是有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使竺波的议案成文迅速、言之有物、广为采纳。如宁波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竺波仅以一个通宵的时间就完成洋洋万言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确保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发言稿,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纵有天大本事,也难为无米之炊。
天道酬勤,竺波的努力没有白费。十多年来,他在参政议政方面摘取了累累硕果:人代会全会发言一次;常委会发言五次;提交领衔议案60余件,其中3件评为优秀议案、9件定为重点议案;两届都被评为优秀人大代表;参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举行的各种座谈会、评议会、通报会30余次,并有所作为。如,针对数字宁波建设中出现的数字鸿沟问题及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有效地培养新型农民,提出了“宁波市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议及示范工程建议书”,该建议受到时任市长毛光烈的高度重视,当即批示科技局组织实施。
参政议政伊始,竺波也感到有点迷茫,毕竟隔行如隔山,好多事情无从舍取,难以下手。在虚心请教老代表后,竺波决定从自己的工作环境着手。当时,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文化馆一度被推向市场,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边缘化,调节社会文化分配和体现社会文化公平的职能被严重削弱,立馆之本的“创作、指导、辅导、培训”职能被无情覆盖。为此,竺波领衔提出《要求制订公益型文化事业保障条例》等文化立法议案,经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三审,议案被立法通过,并报请省人大,省人大对该法案进行认真研究、论证后,认为该法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此法案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文化馆应有的公益性社会功能,为老百姓享受文化成果找到了法律依据。
与此同时,由竺波领衔提出的“关于要求建立宁波博物馆的议案”在宁波市引发了一场八大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建设热潮,如今八大设施已投入使用和正在建设中。这些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使用,为实现宁波国际港口城市与历史文化名城兼容共荣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初战告捷,竺波信心大增,视野也越来越开阔,关注的目光迅速投向事关国计民生的环保大业。经多次实地考察,竺波在宁波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了题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确保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题发言,呼吁各部门切实加强宁波饮用水源地保护,建议关闭奉化横山水库库区内现有的造纸厂等重点污染企业,实施库区生活垃圾清运等长效保洁制度和补偿机制。会后,“保护横山水库饮用水源”项目被列入当年宁波市政府九大实事工程之一。
人大代表的根基在人民群众当中,竺波深知自己与群众关系犹如鱼之与水。然而,以一己之身要广泛深入联系群众毕竟存有局限,如何扩大与选民之间的联系渠道呢?竺波想到了覆盖广泛的网络系统,并于1998年率先在中国奉化网设立“人大代表工作室”,成为网上设立代表工作室第一人。经一段时间运行,网上工作室在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方面凸现了明显优势。对此,各大媒体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国人大、民主与法制、新华社以及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国内40多家平面和网络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仅2002年全国人代会召开前夕就报道了6次,如《民主与法制》曾刊发题为《宁波人大代表开设网上工作室———传递百姓心声的窗口》的长篇报道。同时,人大领导和有关方面也给予了广泛好评和充分肯定。嗣后,这样的人大代表工作室在网络上不断出现,成为人大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网上工作室在拓宽联系渠道的同时,也增加了前来投诉、求助的群众。如海曙区一位长期申诉劳动争议的无业人员,从网上获取竺波的相关信息后特地前来求助。通过详细询问,发现有关企业确有非法剥夺投诉人正当工作权利的行为,虽说法院已终审,但竺波还是知难而上,到有关部门进一步证实后,遂将厚厚的材料面呈时任宁波市政府秘书长的陈炳水同志,此举引起了时任市委书记黄兴国、时任副书记王卓辉的高度重视,并分别作了批示。据悉,此案已得到妥善解决。
作为民建会员、文化界代表,竺波不仅在人大工作中敢于直抒民意,积极做好政府的参谋和监督工作,而且在本职工作上身体力行,努力开辟群众文化基地,营造适宜于老百姓参与的文化氛围。几年来,投入大量精力,创建了奉化文化馆田园书社、梅花诗会、林家书法村、耕人书屋等一系列面向农民的艺术社团。事实证明,这种形式是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参与文化的一大有效途径。目前,该形式正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