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4年4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4年4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4年4期
规范创新 凝聚人心 不断提升基层组织活力
——记温州鹿城区基层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4-11-20 11:27:31
  |  
作者: 鹿 建
    温州市鹿城区基层委员会1994年建立支部,1997年成立总支,2008年升格为基层委员会,现有会员80人,下设四个支部,成员以民营企业家和机关事业单位代表性人士为主。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规范制度、创新机制、丰富内容、提升活力,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连续2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组织。今年被民建省委会确定为“全省基层组织学习交流基地”。 我们深深感到,这些成绩是在民建上级组织的关心与指导下取得的,与全体会员的努力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一、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
    民建鹿城区基层委员会修订完善了10个规章制度,包括《基层委员会会员守则》、《会议制度》、《参政议政工作实施办法》、《慰问会员规定》等。制度汇编成册,人手一份,作为会务工作的指南,规范会务工作,多年来制度已经内化于心,得到会员的认同与遵守。基层委员会坚持三个月一次召开委员会会议,每年定期组织二次大型活动,并且不定期召开各种专题会议。各支部活动一年不少于四次,每次活动都有专人负责记录并汇总备案。《支部工作考核办法》指导各支部独立地开展活动,各支部争先创优氛围浓厚,除在异地及出差人员外,支部活动到会率达90%,全年覆盖率达95%。基层委员会不断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
    二、有一个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
    我们的班子成员三分之二是企业界人士,三分之一是在政府部门担任实职的干部,平均年龄45.7岁,整合了机关干部行政经验丰富、规范性强和企业界人士视野开阔、比较活跃的优势。班子特别能团结人、有号召力。主委以身作则,富有威信。委员新老结合,以老带新。既有让年轻委员到台前,给他们压担子搭平台;又有老同志“扶上马”、“送一程”,退下来的班子成员,仍然作为骨干继续参加班子会议,将自己的好经验对新人传帮带。统分结合,明确职责。基层委员会成立了参政议政、社会服务、会务工作等工作小组,由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实行主委轮值制,每季度由一位副主委主持日常事务。支部主委进基层委员会班子,加强对支部工作的指导与衔接。
    三、有专职干部、经费、场地保障
    从2000年开始鹿城民建自筹经费租用办公场地,2006年以来,区委统战部统筹安排了固定办公场所、会议室和专项经费。基层委员会自筹经费聘请一位热心会务的老会员任专职干部。专职干部对每位会员的情况了如指掌,联系沟通支部和会员,架起了组织与会员的“连心桥”。班子领导带头,会员企业家踊跃交纳特殊会费,保证了活动经费。人、财、场地的保障,使基层委员会的各项工作更规范有效。基层委员会急会员所急、想会员所想。会员有困难,基层委员会总是第一时间到场,帮助解决,建起了温馨的“会员之家”。 每一位会员都为找到组织而感到温暖,都为自己是鹿城民建的一员而感到自豪,都会自觉自愿地承担起会员的责任。
    四、有活跃丰富的组织生活
    基层委员会活动突出参政党特色,每次活动有明确主题和丰富内容,以政治性、规范性体现组织生活的层次,吸引会员参加。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八大精神、新会章等主题宣讲活动,增强共同的理想信念,在基层委员会内形成一股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谐的坚固纽带。基层委员会经常策划有影响、有意义的大型活动。2009年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暨民建鹿城基层组织成立15周年大型庆典,企业家“论剑”应对金融危机,提振危中求机的信心;长期结对的民建希望班学生同唱《感恩的心》,表达努力求学,继承民建善举的决心,感动全场。2011年,组织会员60多人赴重庆开展“民建会史”寻根活动,会员们受到很大思想教育。各支部活动丰富多彩:如 企业转型调研、“学会章、讲会章”、环保健康行、敬老献爱等等,这些有影响力的活动,进一步凝聚人心,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近三年,共吸引了12位年青才俊加入我们的队伍,带来了更加生机勃勃的活力。
    五、有参政议政的丰硕成果
    基层委员会一直把参政议政作为中心工作,成立参政议政小组,开展集体调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成绩显著。近三年,提交市、区“两会”提议案共78件,大会发言6件,其中《关于加强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工程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快鹿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关于均衡城乡教育,发展农村教师队伍的议案》等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会员获“诤友建言”调研信息成果一等奖4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会员江衍妙的《关于改善防治城市内涝民生问题的建议》等10篇信息分别被民建中央和省、市政协采用,《以“资产证券化”为突破口推进金融改革》等2篇信息还得到三位国家领导人批示。
    六、有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
    积极开展“思源工程”回报社会,塑造会的良好形象。2006年至今,无私奉献爱心款达600多万元。 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 123万;“慈善结对助学”项目历时四年,12位会员企业家共结对贫困大学生28名,累计捐助56万元;会员秦小伟捐资200万元设立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秦亮助学金”,资助学生198人,获民建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主委邵豪哲获市委统战部“百名党外人士建功工程”示范典型先进个人;虞友义、金小兰、陈悦之等被鹿城区委统战部授予“双岗建功”、“服务社会”先进个人;合计有13人评为省级先进,近30人次评为市级优秀会员与会务工作先进个人。
    我们始终认为“有作为才有地位”,“有活动才有活力”。目前,我们正按照“四个一”的要求:形成一个经验总结材料,制作一批事迹展板,确定一个交流场地,培训一个主讲人,建设“全省基层组织学习交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