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必然 郑重的选择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的历史由来(二)
发布时间:2009-12-07 15:18:49
|
作者: 佟 一
解放战争迅猛发展: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已成定局
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的严峻形势面前,中国共产党坚持既争取和平又与国民党针锋相对的方针,人民军队坚决进行自卫还击。从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人民军队先后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共歼敌112万人,解放军的总兵力由120万人发展到190万人。中共中央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决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进攻序幕;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豫西;9月,华东野战军主力南下进入豫皖苏平原。三路大军打到外线,互为犄角,紧逼长江防线。1948年3、4月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对蒋介石南京政府形成强大威胁,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4月22日,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不少解放区开始连成一片。经过两年的艰苦作战,解放军总兵力增至280万余人,其中正规军近160万人,不但基本上形成了野战军、地方军、游击部队三者结合的完整体系,而且在军政素质、战术技术水平、装备方面有较大提高,有了强大的炮兵和工兵。
相比之下,国民党军队总兵力下降至365万人,其中正规军198万余人,用于第一线者174万余人。虽然在数量上还占有优势,但其内部固有的派系矛盾日益加深,士气更加低落,而且在战略上已没有完整的战线,几个主力集团军已被解放军分割在彼此孤立的几个战区内。
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不但“业已成为必要”,而且“时机亦已成熟”
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三中全会,恢复民盟总部,表示要与共产党“携手合作”。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宣布赞成中共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同时,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向中共中央建议,尽快成立全国政权机关,以与国民党的总统选举相对抗。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提议:解放区应成立联合政府政权机构,以对抗国民党伪国大后的局面。陈嘉庚还说:我早就准备驰电毛泽东,庆祝这个民主的联合政府。民盟中央负责人沈钧儒向中共中央提议:解放区应成立产生联合政府的筹备机构,以对国内外号召否认蒋介石伪总统。沈钧儒希望中共考虑,可否由中共通电各民主党派,建议开人民代表会,成立联合政府,或由各民主党派向中共通电提出此项建议。
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这些意见,引起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审时度势,认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建立新中国的各项事宜,不但“业已成为必要”,而且“时机亦已成熟”。1948年3月4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组织部部长朱学范:“欣悉先生到达哈尔滨,并决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共同事业而奋斗,极为佩慰。我们对于先生的这一行动,以及其他真正孙中山信徒的同样的行动,表示热烈的欢迎。”3月6日,中共中央发表评论,表示愿意与民盟、民革等民主党派“携手前进”。4月27日,毛泽东写信请刘仁转告张东荪、符定一,邀请他们及许德珩、吴晗等民主人士来解放区参加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会议,讨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和关于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合作及纲领政策问题。会议名称拟称为政治协商会议,开会地点在哈尔滨,时间在当年秋季。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 历史发展的必然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晋冀察军区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召开(又称城南庄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口号共23条,其中第五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当日,陕北新华社正式对外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新华社广播电台也进行了广播。5月1日《晋察冀日报》第一版头条位置予以发表。当日,毛泽东致函李济深、沈钧儒,进一步说明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项事宜。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全文刊发“五一口号”。
“五一口号”一经发布,就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第二天,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即集会讨论,一致认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政治上的必须的途径”,“民主人士自应起来响应”。5月5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李济深、何香凝,中国民主同盟沈钧儒、章伯钧,中国民主促进会马叙伦、王绍鏊,中国致公党陈其尤,中国农工民主党彭泽民,中国人民救国会李章达,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蔡廷锴,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谭平山,无党派民主人士郭沫若等十二人发表联合声明,并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盛赞“五一口号”,赞同召开新政协,赞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此后的两个月内,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海外华侨纷纷以各种方式发表通电、声明、宣言、告全国同胞书,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
1948年8月1日,毛泽东电复香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要求他们迅速就新政治协商会议的时机、地点、何人召集、参加会议者的范围以及会议应讨论的问题等共同研讨。从8月开始,应中共中央邀请,经上海、香港党组织周密安排,华北局、东北局密切配合,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华侨代表陆续从香港及国民党统治区到达东北解放区的哈尔滨、华北解放区的河北平山县李家庄,最后到达和平解放的北平古都,参与新政协的筹建工作。
1949年1月22日,到达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谭平山等55人联合发表题为《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的声明,明确宣告“在人民解放战争进行中,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第一次明确提出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宗教界、海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代表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新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掀开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篇章。
(摘自2008年4月1日《团结报》,完)
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的严峻形势面前,中国共产党坚持既争取和平又与国民党针锋相对的方针,人民军队坚决进行自卫还击。从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人民军队先后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共歼敌112万人,解放军的总兵力由120万人发展到190万人。中共中央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决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进攻序幕;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豫西;9月,华东野战军主力南下进入豫皖苏平原。三路大军打到外线,互为犄角,紧逼长江防线。1948年3、4月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对蒋介石南京政府形成强大威胁,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4月22日,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不少解放区开始连成一片。经过两年的艰苦作战,解放军总兵力增至280万余人,其中正规军近160万人,不但基本上形成了野战军、地方军、游击部队三者结合的完整体系,而且在军政素质、战术技术水平、装备方面有较大提高,有了强大的炮兵和工兵。
相比之下,国民党军队总兵力下降至365万人,其中正规军198万余人,用于第一线者174万余人。虽然在数量上还占有优势,但其内部固有的派系矛盾日益加深,士气更加低落,而且在战略上已没有完整的战线,几个主力集团军已被解放军分割在彼此孤立的几个战区内。
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不但“业已成为必要”,而且“时机亦已成熟”
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三中全会,恢复民盟总部,表示要与共产党“携手合作”。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宣布赞成中共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同时,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向中共中央建议,尽快成立全国政权机关,以与国民党的总统选举相对抗。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提议:解放区应成立联合政府政权机构,以对抗国民党伪国大后的局面。陈嘉庚还说:我早就准备驰电毛泽东,庆祝这个民主的联合政府。民盟中央负责人沈钧儒向中共中央提议:解放区应成立产生联合政府的筹备机构,以对国内外号召否认蒋介石伪总统。沈钧儒希望中共考虑,可否由中共通电各民主党派,建议开人民代表会,成立联合政府,或由各民主党派向中共通电提出此项建议。
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这些意见,引起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审时度势,认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建立新中国的各项事宜,不但“业已成为必要”,而且“时机亦已成熟”。1948年3月4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组织部部长朱学范:“欣悉先生到达哈尔滨,并决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共同事业而奋斗,极为佩慰。我们对于先生的这一行动,以及其他真正孙中山信徒的同样的行动,表示热烈的欢迎。”3月6日,中共中央发表评论,表示愿意与民盟、民革等民主党派“携手前进”。4月27日,毛泽东写信请刘仁转告张东荪、符定一,邀请他们及许德珩、吴晗等民主人士来解放区参加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会议,讨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和关于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合作及纲领政策问题。会议名称拟称为政治协商会议,开会地点在哈尔滨,时间在当年秋季。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 历史发展的必然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晋冀察军区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召开(又称城南庄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口号共23条,其中第五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当日,陕北新华社正式对外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新华社广播电台也进行了广播。5月1日《晋察冀日报》第一版头条位置予以发表。当日,毛泽东致函李济深、沈钧儒,进一步说明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项事宜。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全文刊发“五一口号”。
“五一口号”一经发布,就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第二天,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即集会讨论,一致认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政治上的必须的途径”,“民主人士自应起来响应”。5月5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李济深、何香凝,中国民主同盟沈钧儒、章伯钧,中国民主促进会马叙伦、王绍鏊,中国致公党陈其尤,中国农工民主党彭泽民,中国人民救国会李章达,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蔡廷锴,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谭平山,无党派民主人士郭沫若等十二人发表联合声明,并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盛赞“五一口号”,赞同召开新政协,赞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此后的两个月内,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海外华侨纷纷以各种方式发表通电、声明、宣言、告全国同胞书,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
1948年8月1日,毛泽东电复香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要求他们迅速就新政治协商会议的时机、地点、何人召集、参加会议者的范围以及会议应讨论的问题等共同研讨。从8月开始,应中共中央邀请,经上海、香港党组织周密安排,华北局、东北局密切配合,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华侨代表陆续从香港及国民党统治区到达东北解放区的哈尔滨、华北解放区的河北平山县李家庄,最后到达和平解放的北平古都,参与新政协的筹建工作。
1949年1月22日,到达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谭平山等55人联合发表题为《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的声明,明确宣告“在人民解放战争进行中,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第一次明确提出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宗教界、海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代表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新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掀开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篇章。
(摘自2008年4月1日《团结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