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7年6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7年6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7年6期
最美浙江文物守望者
——记民建老会员严幼轩塘栖广济桥保护之路
发布时间:2018-05-23 12:22:55
  |  
作者: 杭建
    在2017年浙江省文物局公布的首届“最美浙江文物守望者”终评入围人员名单中,民建年逾九旬的老会员严幼轩榜上有名,光荣获评“最美志愿者”称号。
    严幼轩从小在塘栖成长,一直在塘栖工作、生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塘栖人。为科学、有效地保护浙江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塘栖的整体风貌和镇区的文物资源,他一直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不遗余力地奉献着,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对广济桥的保护。
    在严幼轩看来,广济桥是500多年前余杭先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大无畏精神创造的一个奇迹。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具有重大价值的古桥,却曾经屡屡遭到安全威胁。
    20世纪90年代,水上交通运输发展迅速,广济桥航段是进出杭州船舶航运必经之地。当时来往船舶多、吨位大,每年过境运量约在2000万吨以上,船只流量最高峰为每分钟4.8艘,每天有数千船只穿梭于这条黄金水道,经广济桥桥孔通行。期间,来往船只频频撞击桥墩,广济桥岌岌可危。时任余杭区政协常委的严幼轩,长年以来关注广济桥,写过详尽的调研报告,多次通过提案和社情民意反映广济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1991年,当地政府与文物部门进行了修缮。
    1995年,当看到广济桥桥墩被行驶的船只撞坏时,严幼轩感到“就像自己的脚被撞断了一样痛心”。他开始奔走疾呼,要求对古桥进行抢救性保护。政府接受了他的建议,花费130万进行了第二次维修与保护。当时,严幼轩已经退休,被塘栖镇政府聘用,在镇城建办工作。为了尽可能减少古桥被撞的“厄运”,他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呼吁有关部门在古桥中间3个通航量大的桥洞安装了3只汽油灯;在桥体两侧设置了8个防撞墩,并在墩上各装1个红灯泡,又用红黄漆的铜线作为警示线;在距离桥东、西各100多米处设置“前方古桥,严禁中孔交会”的标识牌,使得来往船只远远就能看到古桥,引起警示。
    20世纪80年代,为利于通航,曾对大运河河道进行过两次疏浚。但水上交通部门仍提出,广济桥已成为严重影响水上交通运输的瓶颈口,要拆。广济桥的危急状况引起余杭区政府、区政协,文物主管部门、各界人士和塘栖市民的高度关注。省、市、区交通、港航部门认为,广济桥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道“瓶颈”,事故不断,严重影响杭州市水上物资的供应,应该拆旧桥、建新桥,彻底解决堵航状况。拆掉广济桥的呼声渐高,拆桥与保桥的“战斗”异常激烈。严幼轩再次提出建议,要求大运河塘栖段另辟河道,为广济桥让路。他的建议得到了省、市、区文物、政协等部门的鼎立支持。面对广济桥的危急状况,1993年初,杭州市政府在临平召开了广济桥是拆还是保的听证会。会上争论激烈,双方观点针锋相对。会上,对此桥怀有深厚感情,多次呼吁加强广济桥保护的余杭区政协常委严幼轩说的话振聋发聩:“长桥兴,塘栖兴;长桥毁,塘栖完”。经过3年的艰苦论战,最终保桥的呼声盖过了拆桥的要求。政府投入7500万元,开挖了一条四级新航道,使该航段通航能力升格为500吨级,巍巍广济桥得以傲然挺立,留下了一段“7500万元保一座古桥”的佳话。
    而在有关部门新辟航道,对广济桥采取保护措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他对广济桥的关注度丝毫没有减弱。2003年,因大运河塘栖段流量太密,管理跟不上一事撰写社情民意,公安局当即采取了举措并复函。由于新航道比老航道长了0.8公里,很多船舶不愿绕远,广济桥仍然受来往船舶碰撞的影响,伤痕累累。严幼轩拍摄了大量实物照片,多方奔走呼吁,要求老航道禁航。2004年7月27日,他撰写的《广济桥现状堪忧》一文在《政协信息》上刊登,指出广济桥保护中存在的若干问题。2006年7月,在他和各界群众的关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广济桥水域实施封航,过往船只改走新航道,从此改变了船运经过广济桥的历史,也确保了广济桥拥有平静安宁的生存空间。
    封航后,保护广济桥的使命并未结束。为了消除古桥存在的安全隐患,严幼轩又提出几条重要而中肯的建议。在以严幼轩为代表的文物守望者和当地百姓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呼吁下,经过3年的调查、设计、论证、依法报批,2007年,启动并完成了广济桥的第三次修缮工程。这是该桥500多年来进行的最大一次修缮工程。浙江省文物局组织验收时,专家们如此评价:“广济桥修缮工程为全省乃至全国古桥保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古桥修缮保护典范。”
    严幼轩悉心守护的不仅仅有广济桥,还有其他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塘栖乾隆御碑碑座、郭璞井、栖溪讲舍碑、塘栖水北明清一条街、塘栖八字桥檐廊一角等等散落在古镇角角落落的文物遗存,而今都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共同丰富着古镇塘栖丰厚的历史内涵。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保护的身影中,总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严幼轩。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30多年来,严幼轩以撰写提案、社情民意、书信等方式,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始终坚持为塘栖古镇及其文物资源的抢救和保护四处奔走。他为保护塘栖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整体风貌,以及广济桥等重要文物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优秀政协委员、“第二届余杭区守护文化遗产贡献奖”、“塘栖文化发展贡献奖”等市、区各级荣誉30多项。
    如今,严幼轩已年逾九旬,身材开始佝偻,步履变得蹒跚,但他对古镇文物的热爱依然分毫不减,对古镇文物守望的目光依然坚定,他是守护塘栖古镇文物的一棵不老青松!